黄安然
随着21世纪初“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针的提出和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实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日益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文化的内容在第十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重磅呈现。2022年1月,中宣部召开2022年全国出版(版权)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聚力打造主题出版精品,倾心打造重大出版文化工程。近年来,国家出版资助项目(重大出版项目)种类日益增多,如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民文资金项目、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等,激励出版机构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推动我国出版高质量发展。
就综合出版集团而言,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确立以集团化推动出版行业发展的战略,并批准组建全国首批七家试点出版集团。自1999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挂牌成立至今,我国累计已组建成立53家不同类型的出版集团。据了解,各出版集团的组建方式不一,一般为产业链的延伸或是一定区域内的专业出版社的聚合,也不乏单体出版社的裂变,但在出版主业方面都有一个共性,出版主业更为综合、多元,且涉及不同的出版板块。随着形势的发展,综合出版集团统筹培育重大出版项目十分重要且非常必要。
重大出版项目对出版事业具有引领作用,是国家文化发展的推动力,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服务于国家战略,具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性等特点。综合出版集团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深入研究贯彻实施国家重大出版项目的政策,培育重大出版项目,出版文化精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鉴于国家出版资助不同项目侧重点不同,定位各异,申报要求各有不同,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深入透彻地研究尤为重要。而就现实情况而言,综合出版集团往往在如何准确研判各出版资助项目的内涵,做到紧扣申报重点,科学系统且有针对性地做好储备、规划、申报诸环节工作,还比较欠缺。
重大出版项目往往分量重、体量大(例如文献类出版项目子项目较多),其打造就需要有好的内外“功夫”。精心的策划、周密的组织、规范的管理,严格的编审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编辑人员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从撰写申报材料、结项材料到推动整个项目,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对编辑人员的要求无疑是严格的。而就现状来看,一些编辑人员思维较为固化,素质和能力水平跟不上形势,编辑队伍不稳定,集团对编辑人才激励措施不到位等,使得一些编辑人员对重大出版项目兴趣不浓,申报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如果集团的分社层面出于经营方面的考虑,而没能调配足够的人手和相当的资源,极易影响重大出版项目的质量和推进进度。
重大出版项目要求高、耗时长、难度大,所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即使申报成功,完成进度却有延后,甚至结项超期。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项目必须编校规范统一,而编校团队不够稳定,当出现人员替换时,未能做好工作衔接,项目丛书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无法保证;其二是在重大项目生产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项目团队协调难度大,可能一放再放;其三是一些项目整体成本较高,定价相应略高,销售周期较长,库存较大,资金积压,不能实现收支平衡。如果监督管理不到位,人力、物力、财力未能合理协调,重大出版项目推进较缓慢、不够理想的问题足以预见。
围绕重大出版项目带动出版主业发展,以建立健全重大出版项目相关管理办法为抓手,制度化保障出版集团重大出版项目的策划、组织、申报、论证、建设、考核,促进重大项目培育规模化、高端化、现代化。从策划、组织到申报、推进,再到考核、结项等各个步骤,综合出版集团要一步步去规范、去完善、去细化集团重大出版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分解任务指标并落实到各分社(专业出版板块),实行集团重大出版项目全过程管理。
出版是重大出版项目的中心环节。只有把自身出版做大做强,才会有更大的信心、更足的底气、更强的能力去申报重大出版项目,提高本版图书国家级出版项目入选数量及入选比例,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集团出版主业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综合出版集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出版导向,明确自身经营方向,努力策划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重要且意义重大的高水平选题,不断发掘并积累优质选题,根据选题定位和内容做好图书的生产和出版。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层面进行选题的整合,重点突破——精心打造重大出版物矩阵,精准发力——以最契合主题的组合去申报重大出版项目,并在重大出版项目的示范带头作用的促进下,探索建立集团的出版多元渠道,进而反哺出版主业。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建成出版强国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要把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综合出版集团出版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嵌入重大出版项目培育全过程。及时研判、掌握重大出版项目新动向、新趋势,积极探索与重大出版项目培育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工作方式方法,促使重大出版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培育重大出版项目人才是关键。要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意识,以培育重大出版项目为途径,以增强编辑“四力”(寻找项目的脚力、发现项目的眼力、创新项目的脑力、表达项目的笔力)为目的,立足培养、大力引进、人尽其才、服务发展,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开发重大出版项目的“孵化器”功能,有效衔接集团的人才培养工程,激活人才强企的动力,发挥骨干人才的示范效应,激发出版人才的潜力,焕发出版人才的活力,形成综合出版集团高速发展的强大合力。
按照专业化管理原则,细化工作目标,建立两级分板块运行机制,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两级,工作小组分别对应各专业板块,如地方大学出版社集团包括文献出版、主题出版、教育出版、社科出版、对外传播、数字出版等六个板块。重大出版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集团重大出版项目建设中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的研究、决策,以及相关组织实施、日常管理等工作,由集团董事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六个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组员由组长从相关板块骨干员工中抽调,并设工作小组秘书。
按照精细化管理原则,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要分别履行相应职责,力求管理精准、细致。领导小组统筹集团重大出版项目培育工作。各工作小组负责本板块重大出版项目的政策研究,加强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工作,研讨项目培育,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一是根据集团公司总体规划,制订本板块重大出版项目培育中长期出版规划,组织做好本板块重大出版项目的策划和储备;二是研究本板块涉及的重大出版项目、重要出版奖项的特点和要求,对标对表,组织推动重大出版项目、重要出版奖项的申报、审核、论证、考核;三是对各个重大出版项目工作方案进行审定,并明确协作单位和支持部门;四是研判、解决本板块的重大出版项目在实施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五是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激励机制,保障重大出版项目承担单位可持续发展;六是组织召开本板块专题讨论会,并与领导小组保持沟通;七是对本板块重大出版项目的印制、费用(成本和支出)等进行宏观把关。
按照系统化管理原则,出版集团及各分社要齐抓共管,全面保障重大出版项目的进一步深化。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在集团层面加强对重大出版项目的研究,想方设法聚集、整合内外部资源,对表现突出的图书生产单位进行重点扶持,配套激励措施。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各分社要将重大出版项目培育纳入“一把手工程”,聚焦重大出版项目、重要奖项,从本出版板块的重点和特点切入,组建优秀团队,配备优质资源,全力保障本分社重大出版项目培育工作。三是加强日常管理。要对重大出版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做好组织实施及统筹协调工作,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定期汇报年度重大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四是健全考评机制。把重大出版项目纳入各分社年度目标考核体系,通过不定期检查、中期检查、期满检查等,对各分社重大出版项目建设内容、工作进度、资金使用等进行考核评估。同时,加强考核评估结果运用,奖优罚劣,鼓励各分社不断推进重大出版项目建设,在经营目标考核上予以适当倾斜。五是优化人才培养。开展重大出版项目专题培训活动,以集团名义聘请重大项目专家、协作单位,充分借助“外脑”,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完善激励政策,对获得重大出版项目或曾经主持重大出版项目的人才,在补贴发放、薪酬待遇、津贴、领导专家岗位聘用、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