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2023-01-09 16:34:21葛恒勇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22期
关键词:干扰素病毒性病猪

葛恒勇

(江苏省泗洪县临淮兽医站,江苏 泗洪 223935)

作为猪病当中的一种重要类别,病毒性疾病以其传染性强、症状显著、发病周期较短等特征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养殖技术人员与兽医应认识到猪用干扰素在病毒性疾病当中的应用价值,并积极优化猪用干扰素的应用流程,力求提高干扰素在猪病毒性疾病治疗过程当中的效果,为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长效化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技术支持。

1 干扰素的概述及其作用机理

1.1 干扰素的概述

一般来说,干扰素指的是一种具有多元化功能的活性蛋白,主要可分为α型干扰素、β型干扰素以及γ型干扰素等三种主要类别。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采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人工制备的干扰素在含量与活性等方面均形成了较为显著的优势,在猪病防治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及应用价值。

1.2 干扰素的作用机理

1.2.1 控制病毒

有效控制病毒,减少病毒对于生猪的影响是干扰素的首要作用。通过猪用干扰素的应用,能够在第一时间调动生猪体内的免疫细胞对病毒进行辨识与杀灭,并有效减弱生猪体内的病毒活性,尽可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与转录渠道,从而使病毒性疾病得到更加良好的控制和治疗。

1.2.2 强化免疫

干扰素还能参与到生猪整体免疫系统的构建当中。作为能够有效防御外部病原入侵,展开新陈代谢以及排查体内异常的关键,免疫系统在猪疫病防治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干扰素能够显著强化猪体内巨噬细胞的能力,使生猪免疫系统应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抗应激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为传染性疫病的防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2.3 杀灭病菌

一些种类的干扰素还能切断病菌铁元素供应渠道,并增强巨噬细胞溶酶体作用,使生猪体内病菌得到更加快速有效地杀灭,提升生猪产值与经济效益。

2 干扰素在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2.1 猪病毒性肠胃炎

受到季节因素、养殖环境、猪群免疫力等因素的影响,猪病毒性肠胃炎是当前生猪养殖业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由冠状病毒科TGE病毒引起,病猪会出现呕吐、严重腹泻、体重下降、发育不良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病毒性肠胃炎多发于3 周龄以内的仔猪群体当中,一些成龄母猪由于与患病仔猪之间的接触较为密切,同样也会出现一定的感染症状。

养殖技术人员与兽医可采用猪白细胞干扰素进行治疗,将干扰素浓度稀释至100 ppm,并按照生猪猪龄进行干扰素用量的控制,2周龄内的仔猪每次注射1.5 mL干扰素溶液,3周龄内的仔猪每次注射3 mL干扰素溶液,成龄猪每次注射6 mL干扰素溶液,每日一次,按照3 d 为一个疗程进行注射治疗。在干扰素溶液的注射过程当中,还应当采用穿心莲注射液、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等药物按照说明进行配合使用,并针对病猪饲喂情况进行相应管控,确保干扰素注射治疗效果。

2.2 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又被称为仔猪多系统功能性障碍,主要指的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Ⅱ型引发的严重传染性疾病,多发于5~16周龄的仔猪群体当中,病猪可能会出现生长迟缓、精神萎靡、皮毛蓬乱、呼吸困难等症状,此外,部分病猪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先天性颤抖情况。

由于在外部症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部分养殖技术人员以及畜牧兽医人员可能会将猪圆环病毒病与猪瘟相混淆,导致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大。因此在应用干扰素针对猪圆环病毒病进行治疗之前,兽医应当明确疾病传播源头,确定疾病类别再行用药。技术人员可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将猪白细胞干扰素稀释至6 mL,按照猪龄调整干扰素用量,仔猪每次注射1 mL,成龄猪每次注射8 mL,按照3 d 为一个疗程进行注射治疗,另外,可采用黄芪多糖注射液、维生素B 注射液等药物进行配合,直至感染病猪症状得到有效消除。

2.3 猪轮状病毒病

猪轮状病毒病指的是由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其病毒环境适应力较强,传播范围较广,可能会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与危害。病猪往往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状,粪便大多呈黄灰或黄黑色。该病多发于幼龄仔猪群体当中,平均感染率较高,死亡率达到10%左右。

畜牧兽医以及生猪养殖技术人员应当针对猪轮状病毒病的进展过程做出明确的评估和判断,并按照疾病发展进程进行干扰素的应用。一般来说,针对轮状病毒病发病初期的病猪,可遵循反复多次的使用原则,在日常预防的干扰素用量基础上增加20%~30%,即针对4~8周龄仔猪按照3 mL/头进行肌肉注射,针对10周龄以上的仔猪按照5 mL/头进行肌肉注射,每日注射1 次,3 d 作为一个治疗周期,并观察干扰素治疗成效。

2.4 口蹄疫

猪口蹄疫指的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通过接触传播渠道或空气传播渠道进行传染的动物疫病类型,感染病猪会在蹄冠、趾缝等部位出现水疱,全身温度升高,日龄较短的仔猪还可能会诱发心肌炎、肠炎等并发症类型,在猪群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较为显著。

在使用干扰素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当中,养殖技术人员以及畜牧兽医人员应当按照说明采用注射用水对干扰素冻干粉进行稀释,并基于病猪体重确定干扰素溶液注射用量。一般来说,针对10~30 kg的病猪而言,每次注射量应控制在2~3 mL,针对50~100 kg 的病猪而言,每次注射量应控制在7 mL,100 kg 以上的病猪可按需进行加注,并针对干扰素溶液的注射频次以及注射周期进行严格控制,使感染口蹄疫的病猪得以重建免疫框架,有效提升病猪对于病毒性疾病及其症状的抵抗能力,从而使口蹄疫得到有效防治,提升生猪养殖水平与产量。

2.5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指的是由疱疹病毒属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性疫病,常发于养殖环境较为恶劣的猪场当中。感染病猪会出现较为显著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昏睡、呜叫、呕吐、腹泻、精神萎靡、运动不协调或痉挛等等,针对病死猪进行病理解剖还会发现,在肾脏、脑膜等部位出现病变或出血点,死亡率较高,已成为现阶段生猪养殖领域当中一种影响较为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

为充分防护猪伪狂犬病对于生猪养殖领域的冲击,有效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畜牧兽医与养殖技术人员可采用干扰素注射的方式为养殖生猪构建相应的免疫防护体系,并辅助抗病毒药物对伪狂犬病毒进行杀灭,进而降低生猪死亡率,使生猪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畜牧兽医以及技术人员可利用注射用水将干扰素冻干粉进行稀释,并按照生猪伪狂犬病发病阶段、生猪日龄以及生猪体重进行肌肉注射,并按照临床症状的差异使用抗病毒多肽、氨苄青霉素、麻黄素、复方氨基比林等药物予以配合,从而使猪伪狂犬病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生猪死亡率得到显著下降。

3 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选取合适的干扰素治疗时机

首先,畜牧兽医以及生猪养殖技术人员应当选定更加合适的干扰素治疗以及预防时机。由于干扰素具备控制病毒、强化免疫以及杀灭病菌等三项主要功能,因此可能会与猪病毒性疾病的疫苗产生排斥现象,因此畜牧兽医以及生猪养殖技术人员应当尽可能避免病毒性疫苗与猪用干扰素的同时使用,从而有效确保干扰素在病毒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当中的使用效果,避免疫苗失效或免疫系统紊乱等情况的出现。

此外,在针对生猪进行干扰素溶液的注射过程当中,养殖技术人员还应当记录生猪日龄,并按照日龄差异控制干扰素用量以及注射周期,从而使其与生猪疫病预防与治疗要求相适应,进一步强化干扰素在生猪养殖领域当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确保肉制品食品安全提供更加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3.2 基于疾病发展阶段控制用量

除了用药时机的选定外,基于疾病发展阶段针对干扰素的用量进行优化调控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疾病的发展阶段、发展周期各不相同,需要畜牧兽医以及生猪养殖技术人员做好相关跟踪检测工作,并基于疾病诊断结果以及疾病发展阶段,针对干扰素的用量进行更加精准地调控。例如,针对病毒感染诊断较为及时,发病阶段较早的病猪,可按照日常预防用量进行注射,而针对发病阶段较晚,逐步进入严重病变期的病猪,应因时制宜加大干扰素用量,确保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效果得到进一步显现。此外,针对成龄猪、种猪等的干扰素用量同样需要适当增加,使病毒性疫病的暴发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养殖技术人员可以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积累并总结对于干扰素的应用经验,为猪用干扰素病毒防治效果的显著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3.3 关注猪用干扰素的运输和保存环境

由于猪用干扰素属于一种活性蛋白物质,因此对其运输和保存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需要将干扰素放置在4 ℃左右恒温的冷库当中保存,从而将其活性保持在最高状态。此外,开封解冻过后的干扰素必须在3 d内稀释并注射完毕,避免长时间保存对其病毒性疫病的防治疗效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

猜你喜欢
干扰素病毒性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2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湖南饲料(2021年4期)2021-10-13 07:32:40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1:58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哈尔滨医药(2015年6期)2015-12-01 03: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