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视角下苏绣文创设计策略研究

2023-01-09 10:43刘笑池
大观 2022年11期
关键词:苏绣刺绣文创

◇刘笑池

随着全球化、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不同国家、区域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非遗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桥梁之一,陷入了传承危机,作为其重要传播载体的非遗文创产品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现有的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普遍存在类型单一、手法陈旧、创新乏力等问题;其二,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大众对于非遗认知度不足。

苏绣从江南富饶的人文艺术土壤之中孕育而生,经过千年的传承,深深地扎根于民间生活之中,其内在的精神内涵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而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巨大转变,要求从业者们开发符合当下审美以及生活需求的作品,苏绣艺术也面临着如何融入当代生活的命题。

一、苏绣的跨界特征

苏绣是中国刺绣艺术的代表之一,凝聚了千百年来国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同时,它以悠久的历史、卓越的品质、持续创新能力引领时代风尚,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典范。苏绣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苏州市的文化名片,表现出一定的跨界特征。

(一)题材内容涉猎广泛

纵观苏绣的发展,在各个时期都有非凡创造。其“精、细、雅、洁”的艺术风格自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之后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能在保持这个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用传统的技艺将现代的艺术理念巧妙地反映出来,其创作题材受到时代与社会变迁的深刻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绣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苏绣艺术作品的选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紧密,主要为反映现实主义的题材,领袖肖像与革命建设成为创作的重要主题。例如朱凤创作的《毛主席像》,李娥瑛、王祖识、蔡文华用散套针绣制的双面绣《五彩牡丹屏》,等等。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是苏绣技术革新的高潮时期,技艺的创新带动了设计水平的提升,以猫、鱼、狗为主题,极富生活情趣的新题材出现,特别是“猫”主题作品,常常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人物绣与反映建设新成就的集体创作的作品也是这个时期苏绣艺术的典范,如1978年,由王个簃、朱屺瞻、唐云、程十发、李苦禅、萧淑芳、黄胄、关山月、张继馨、陈大羽、张辛稼、徐绍青全国十二位著名画家合作完成绣稿,赵朴初题字,费新我题旁白,顾文霞、徐志慧担任艺术指导,集中一批刺绣老艺人和刺绣能手集体绣制的《春回大地》等。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国民经济的提高,苏绣进入了全面的发展时期。其生产类型发生了变化,床罩、窗帘、浴衣等日用类刺绣产品数量开始增加。创作题材方面,在关注重大历史题材的同时,开始出现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绣稿也开始选自照片或是绘画等,如集体创作的《姑苏繁华图》 《八十七神仙卷》,以及苏州刺绣研究所黄春娅等人与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合作的《冒气的池塘》等作品。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苏绣进入积极开拓时期,苏绣从业者将传统工艺和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出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品和日用品,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和新气象,体现出兼容并蓄、日新月异的面貌特征。如苏州刺绣研究所创作完成的反映科学探索题材的《双中子星对撞》、姚建萍的“中国梦”系列作品等。

1949年之后,在落实“保护、发展、提高”方针的情况下,苏绣的生产方式由原来的家庭作坊式走向了集体化、专业化的道路,生产迅速恢复。1956年,苏州刺绣合作社成立,合作社的成立提高了刺绣的生产效率,产量大幅提高,扩大了刺绣人员的从业规模。1957年7月22日至28日,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该会议向全国工艺美术艺人提出倡议,将我国的工艺美术生产事业向前大大推进,苏绣艺术也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提出一系列推进苏绣生产创作和市场结合的改革措施,增加刺绣的市场活力,例如,对工艺美术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实施工艺美术职称评定等。21世纪以来,苏绣又经历了一次市场转型,原主管工艺美术行业的国家轻工业局从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中撤销,成立“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一方面集体企业纷纷改制或是解体;另一方面,个体户逐渐成长起来,形成了专业镇,如镇湖小镇。同时,中国政府于2004年8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苏绣技艺的传承得到了保障。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传统苏绣技艺在当代的转换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表现手法博采众长,融汇东西

苏州刺绣在不同时期都有所发展,这与其所在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地区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自古以来,苏州就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明清时期更是推动了全国经济的繁荣。苏绣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在近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了多次重要转折。明代之始,江南已成为手工丝织业的中心,吴门画派的艺术成就影响并促进了刺绣艺术的发展,刺绣艺人把好的绘画作品搬上丝帛,使得刺绣艺术在色彩、图案上都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沈寿去往日本交流后,将西方美术的审美特征融合到刺绣艺术当中,开始用透视法来增添画面的立体感与空间感,用光影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创造了以素描作品为摹本的“仿真绣”,使得绣品惟妙惟肖,代表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被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20世纪30年代,杨守玉开创的乱针绣可以表现出西方油画、素描、照片的艺术效果,后来任慧娴在此基础之上完善丰富了乱针绣,创造了更加细腻柔和的“虚实乱针绣”,展现出苏绣“精、细、雅、洁”的特点。贴合不同主题的刺绣技艺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苏绣经过千年积淀,其令人惊叹的工艺、包容性极强的题材内容、融汇东西的形式风格等都为跨文化视角下的非遗文创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跨界视角的苏绣文创设计策略

进行苏绣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是推动苏绣艺术融入当代生活的手段之一。从题材、表现形式、IP 跨界等角度,突破现有苏绣文创产品所处的困境,有利于在保留苏绣自身艺术特点的同时,与其他地域的文化或艺术流派相结合,创作出一批新的作品,从而激发当代文创的创新活力。

(一)突破传统题材限制

不同时期的苏绣题材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其内容与题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包容性强,具有一定的跨界特征,但在文创设计方面的表现并不明显。可以考虑将现代生活融入题材创作,比如表现每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现代的生活方式等,或是将中西标志性文化元素进行碰撞,融入古今中外的多维度形象。

(二)融合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苏绣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西方的绘画技巧,或是将摄影技术与绣制技艺相结合,现在还参与装置艺术。因此,将苏绣与不同的工艺美术门类或是其他艺术流派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从工艺美术门类相互融合角度来说,技术方面,张雪与《天下3》 游戏跨界合作,推出翱天凤凰团扇。扇面主体为双面绣绣制而成的凤凰,底料选用镶了金线的缂丝,扇骨由竹片以榫卯技术相连,团扇的正面和背面都镶一圈宋锦。一把团扇融合五项非遗技艺,做到了含蓄与精致并存。手法方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镌绘之美”艺术工作坊在此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尝试:提取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色彩,将年画中常用的纹样进行二次设计,运用至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传统灯具的设计中,以实现不同工艺美术门类的结合。从表现形式的融合角度来说,由卢福英绣制、张书海画稿的“霸王别姬”系列作品在与其他艺术流派相结合方面做出了尝试,在纯色的底上利用鲜明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并将图案重复,以色彩转化来贴合戏剧人物的个性,将波普艺术的艺术形式利用苏绣技艺表现出来。

以互联网与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是非遗传承人实践的重要工具,是非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将新兴技术融入现代生活,数字技术已经趋向成熟,不仅展现展品的物质形态,还涉及观者的感官体验。苏绣艺术也可以结合现代数字技术,运用VR 技术给人们带来三维的沉浸式艺术体验,不仅具有装饰的功能,还能将单一信息的传递转为多维度信息的传达。

(三)材料拓展与科技结合

为了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苏绣所使用的材料也在不断地创新。采用逆向思维,也可以用现代科技材料创造完全不同的画面表达,如姚惠芬在2015年绣制《园林组画》。苏绣可与新型材料相结合,一般被使用在照明系统中的LED 灯线,也可以被使用在苏绣作品创作中,如姚惠琴与史金淞合作完成的《哪吒度量图——霓虹绣》。同时,对苏绣使用的面料类型进行拓展。苏绣在面料的使用上有着一定的限制,如对底料的厚度、硬度、疏密程度都有相应的要求,可以使用不同的底料进行创作,以达成不同的绣制效果。

(四)业态变革与品牌焕新

首先,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影响到产品的研发、销售等众多环节,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面对这样的情形,非遗文创的发展必须与互联网科技相结合,以给非遗带来无限生机。现阶段,大型文博类节目层出不穷,《上新了·故宫》邀请故宫文创新品开发人员及嘉宾跟随专家一起探寻故宫珍贵宝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每期节目还联手设计师或是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开发一个文化创意衍生品,实现大众与故宫文化的双向互动,让故宫文化被更多人“带回家”;2019年,抖音短视频平台推出了“非遗合伙人”计划,该计划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非遗文化与互联网之间的跨界融合,还对非遗传承起到了帮扶作用。同样,可以利用这些渠道,拓宽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线上线下零售业齐头发展。

其次,可以与实力较强的品牌建立合作,以强带弱,促进非遗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如府向红与国际知名设计师劳伦斯·许合作的“敦煌”系列华服参加2015年巴黎春夏时装周,该系列引起了时尚界的热议;姚建萍也先后与宝马、奥迪、花木深等各界知名品牌保持着合作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些案例都体现出了打造非遗品牌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展现出苏绣文创产品的多样性,还能够展现苏绣的多元化与包容性。

最后,与游戏、动漫、影视产业等IP 联名。如以刺绣为主题的影视剧《因为遇见你》,除为剧组提供了十几幅馆藏苏绣精品用于拍摄外,姚建萍还作为“刺绣艺术顾问”参与了电视剧的全程拍摄指导;联合游戏《天涯明月刀》,苏绣礼服“心王·祈年”、苏绣红叶扇等作品在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对苏绣艺术的新一轮讨论。在“国潮”热的情势下,建立小众兴趣社群也必不可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热门IP 时,也需尽量选择与日常生活发生较多交集的产品进行跨界联合,非遗在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只有在思想意识层面将非遗与生活相互联系,才能更好地推动非遗文创产品的传播。

三、结语

苏绣作为中国刺绣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千百年的发展与对外文化交流中,不断吸收西方的绘画技巧与其他工艺的优秀技艺,并始终保持着其“精、细、雅、洁”的艺术特征。因此,对苏绣进行研究,对苏绣文创产品进行创新时,以跨文化的视角,从跨题材、跨艺术表现形式、跨IP 等方向提出苏绣文创的设计策略,以期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和使用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也为非遗文创的设计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参考,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推广。

猜你喜欢
苏绣刺绣文创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陶溪川文创街区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苏绣,“秀”出奇迹
苏绣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研究与运用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清新唯美的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