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心琪
生活是艺术的开端,也是艺术的终点。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以枯燥、乏味的状态,为学生渗透美术知识,致使学生难以体会到美术知识的魅力,不能主动将注意力聚焦在美术课堂上。而生活元素能够迅速拉近美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基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出发,调动学习的动力,降低学习美术知识的难度。因此,美术教师有必要借助生活元素,引导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以便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引导学生对美进行欣赏,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够让学生形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使学生善于寻找周围事物中的艺术元素。在生活化的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师也应当主动为学生创建生活场景,调动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基于自主观察的过程,完成对美的体验[1]。
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深厚的美术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当教师直接为学生介绍教材上的美术知识时,学生会因为所学内容过于陌生而降低学习的活力,排斥建构美术知识。而生活元素能够带给学生熟悉感,弱化美术知识的抽象性和陌生性,让学生逐步放下对美术课程的“戒备”。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不妨根据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用媒体技术等,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情境,以便学生基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出发,主动将目光聚焦在新课上,积极开启新课的学习之路,从而调动学习的兴趣。
以小学美术《我是汽车设计师》的教学为例,教师便可以借助生活情境的创建,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先为学生提出“当需要去往较远的地方时,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的问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作答。在学生回答出“我会坐公共汽车”“我会坐自己家里的汽车”等答案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并顺势为学生展示公共汽车、私家车的图片。紧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各种各样的汽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这要感谢我们的汽车设计师们,你想不想也成为一个汽车设计师,为人们设计出又实用又好看的汽车呢?”使学生主动开启汽车的设计之旅,积极展开新课的学习活动。
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汽车入手,为学生打造生活情境,再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能够让学生主动将目光放在新课上,积极进行新课内容的探索,从而为优质美术课堂的形成奠定基础。
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持有较强的好奇心,在生活中也总是“东张西望”,想要透过自己的双眼认识世界。同时,相较于抽象的文字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透过形象、直观的视角对知识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印象[2]。所以,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世界进行观察,让学生主动地捕捉生活中的美。
例如,在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打破常规,将自行车带到教室,组织学生展开实物观察的活动,让学生对自行车的结构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活动中,教师先为学生播放视频,介绍自行车的历史,让学生对自行车产生好奇心。随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你知道自行车都包含哪些结构吗?”“你知道自行车的材质是什么吗?”等问题,营造悬疑情境,明确学生的观察方向。之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自行车推到教室里,组织学生对自行车的结构进行观察,以便学生真正基于自己的双眼,感知自行车外形的魅力。
教师打破传统教学形式,直接将生活实物引入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对生活实物进行观察,能够让学生基于细微的观察,发现生活之物的艺术魅力,从而更主动地展开艺术创作活动。
美术是一种记录生活的艺术,引导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记录生活、表现生活,能够真正塑造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以美术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在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用美术日记记录生活,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表现生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使之真正做好美术与生活的衔接[3]。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育的空间局限在课堂上,当学生离开教室后,较少主动展开美术创作活动,以至于美术无法真正地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整合。而美术日记能够让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记录生活,使学生透过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画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从而基于创造性、艺术性的方式再现生活场景。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学生更加地热爱生活,教师有必要倡导学生以美术日记的方式记录生活,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画出自己眼中的生活。
例如,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绘画能力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自选角度,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一周的生活”的任务,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一周中发生的事情。随后,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自选角度对生活进行观察,并在能力范围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如有的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一周中的三餐,有的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游乐场游玩的画面等。在课堂上,教师再请学生比照自己的绘画作品,描述自己的生活,以便学生从童趣的视角出发,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面对学生展示的作品,教师再为学生进行点评,并为学生提出改进的意见,例如,“色彩的选择可以更加丰富,颜色可以更加协调”,以便学生结合教师的意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够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主动以美术的方式来记录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从而在发展绘画能力的同时,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并在翻阅日记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师组织学生以美术日记的方式生动记录生活,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以便学生在未来更加善于从美术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
美术源于生活。引导学生用美术表现生活,能够让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鲜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借助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再让学生用新学习的美术知识表达生活,以便学生能够强化美术创作能力,更加乐于动手、乐于创作[4]。在学生创作完毕后,教师再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以便学生基于互评的过程,更好地抓住生活的特点,更加精准地表现。
以小学美术《工笔花卉》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工笔画的方式表现生活中见到的花卉。在课堂上,教师先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工笔画作品,并为学生设计:“你知道这一绘画方式是什么吗?具有怎样的特点?”等问题,引起学生对工笔画的好奇心。随后,教师为学生渗透工笔画的用笔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用线勾勒花头、枝叶结构时的起笔、运笔技法。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荷花、梅花、兰花等生活中常见花卉的图片,并布置“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自然事物,花朵的绽放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下面,让我们正确应用工笔画的绘画技巧,勾画一幅白描花卉吧”任务,组织学生展开艺术创作的活动,自主进行花卉线条的勾勒。在学生绘制完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相互点评,促使学生结合同伴的意见,反思自己的绘画过程,认识到自己在起笔、运笔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出及时改进。
教师为学生引入生活事物,再组织学生利用学习的绘画技巧,对生活事物进行表现,能够在无形之中搭建生活与美术课程之间的廊桥,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进一步成长。
生活是人们表达审美情趣的重要场所。引导学生展开美术实践活动,能够达到美化生活的效果,使学生逐步完成对美术知识的内化。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带领学生对生活素材进行改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创造生活实物,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5]。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些素材能够为学生带来新的创作灵感,促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在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引入生活性的素材,丰富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资源,以便学生在对生活事物进行再创造中,感受美术的魅力,紧紧地将美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废旧物品时,学生也可以主动发挥自身的审美素养,对废旧物品进行再创造,为废旧物品赋予新的艺术价值。
例如,在小学美术《化平凡为神奇》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素材的引入,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先让学生收集家里的废旧材料,如过时的挂历、易拉罐、饮料瓶、旧报刊等,为后续的改造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由废旧物品制作的艺术品,引导学生对这些艺术品进行赏析,并让学生基于自己的观察,发现这些艺术品的原材料,以便学生直观认识到废旧物品的艺术价值。随后,教师为学生提出“你们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呢?你带来的物品可以制作成什么呢?”的问题,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想象这些废旧物品可以制作成哪些工艺品。之后,学生再展开动手操作的活动,对挂历、饮料瓶进行加工,真正创造生活中的美。
教师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再让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为废旧物品赋予新的艺术价值,能够真正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改造生活、美化生活,使废旧物品也拥有新的魅力。
教师展开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组织学生学习美术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建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应用自己所学,改造生活环境,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更加美好。但是,在学生展开操作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的美术素养有限,动手操作能力也有限,对此,教师不妨结合学生的实况,为学生创建合作互动的小组,促使学生在集中集体的力量中更加迅速地将学习的美术知识应用于生活。
例如,鞋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服饰,在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美术《各式各样的鞋》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让学生制作出一双自己心目中的鞋。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鞋,并让学生对鞋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总结鞋的基本组成结构。随后,教师为学生渗透鞋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等知识,引导学生感受鞋的装饰美。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分发制作鞋的相关材料,并让学生基于自身的美术素养,思考自己心目中鞋的样式、结构。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搭建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换彼此的意见,并让学生集中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鞋的制作,从而在摆脱传统思想束缚中设计出更有新意的鞋子,如有的学生用塑料袋制作出永远不会湿的鞋子,有的学生制作出汽车样式的鞋子。
教师解放学生的思维,并为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的小组,能够让学生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展开生活物品的制作,从而真正基于自己的双手,达到美化生活的效果。
总而言之,传统教育思想的弊端,让美术课程的教学陷入僵局,学生难以从枯燥、乏味且没有生活气息的课堂发现美术世界的魅力,无法增强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所以,在现阶段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应当主动搭建美术课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廊桥,让学生基于生活的角度走入美术世界,并用美术知识美化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