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雪
近年来,国家对于审计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对民生问题,更是加大了巡查的力度。为规范医院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有效防范和管控内部运营风险,国务院加强了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措施,为医院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进行指导,促使内审体制不断完善,保障医疗健康事业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新形势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分析,通过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旨在为医院内审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与借鉴。
1.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环境。医院要基于公益基础之上,不仅要将社会效益提高,还要兼顾经济效益。新形势下强化医院运营与管理,推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加强经营成本管理,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为医疗资源价值发挥最大化奠定良好的基础。[1]新形势新要求,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同样也会面临着新挑战,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将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做到位,而且还要在医院各个环节融入审计工作,站在长远发展视角下,基于医院发展中难点、焦点及重点问题,认真贯彻国家政策标准,并且有效执行与落实,推进内部审计效率与质量提高,以助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2.新规定赋予内部审计新要求。2022年颁布的《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全系统要认真贯彻《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着力解决目前行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2]在医院内审中最根本的职责便是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制度是否完善,执行程度,对医院下达目标、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动态化跟踪,促进医院规范化管理。
1.国内的观念较为滞后,内审缺乏独立性。国内医院在内审工作认知上依然浅显,大多数医院会视内审工作为财务部门职责,没有明确其权力与职责,审计的效果并不理想。[3]究其原因就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而且医院管理层在审计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进而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真实可靠性,极易受主观意识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被弱化、虚化、边缘化,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不充分。
2.审计业务单一,制度建设滞后。大多数医院内审工作开展中也会根据国家政策标准,并且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了内部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与操作时,内审工作与卫健委制度中提出的全方位实施、全面覆盖、全过程审计要求相差甚远。当前医院内审工作重点依然放在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项目结算审计等层面。由于审计范围、职能划分不够清晰,人员配备不足、数据信息缺少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内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内审业务很难实现全面覆盖。审计工作开展要有完善的制度给予支持,但是当前很多医院并不能做到这一点,进而引发了诸多内审风险,管理水平滞后。
3.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知识欠缺。一般情况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配备1~2名内审人员,但是实际工作中涉及整个医院的运营活动,很难将监督作用发挥出来。而且内审人员专业能力、胜任力决定了内审的质量,对于医院这样特殊的行业,在人员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会更高。目前很多内审人员都是财务专业的,对经济学、金融学、税务、造价、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或是略懂皮毛,同时不熟悉医院业务流程、经营运作、医保政策等内容,导致审计监督作用无法更好地发挥。
4.信息化建设薄弱,审计时效缓慢。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速度飞快,业务共享、云平台、大数据、HRP系统、物联网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4]但医院审计信息化建设却较为滞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依然使用的是传统方法,内审工作效率很难提高。而且当前市场中关于医院内审方面软件系统的开发缺乏,不够规范。也正是由于内审技术以及方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滞后于现代化社会信息发展步伐,未将现有系统优势充分利用,不管是审核流程,还是档案立项与结算均未实现线上操作,进而影响到了内审工作质量与效率。
1.转变审计观念,适应医改新形势。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开始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内审工作的开展就必须用新思维、新理念去应对新的问题与挑战,在新政策的指引下,进一步掌握最新理论,完善内审工作,促进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各种资源加以有效整合,提升医院的整体监督效能,在内部审计活动中不断创新,寻求更好的发展。[5]而作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参与者,审计人员也要转变审计理念,以新思维去推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政策上还应该给予内部审计人员充分的重视,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进而促进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2.拓展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完善内审制度。在国家规定中针对内部审计职责范围也进行了相应明确,包含了内控评价、风险评估,所以医院也应该适当拓展内审部门职责,基于传统审计业务开展的同时,以国家规定及要求为重要依据,在其他领域方面拓展内审业务。比如可根据内审管理业务风险程度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借助多元化的控制手段的应用进行内审管理业务的差异化控制。与此同时,还要将内审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开展中有明确的标准与依据。内部审计制度完善时,医院还要借鉴其他单位经验,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与需求,确保内部审计制度更具操作性、可行性,切实能够发挥监督作用。
3.提升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与服务意识水平。新形势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也在逐渐推进优化与改革,在转型与发展中,人才是维持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根本与保障,所以要想确保业务开展、审计功能的发挥就要配备充足的人才,提高人才综合能力。[6]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第一,内部审计人员适度适量安排,结合医院规模、科室数量、员工人数等,合理安排审计人员。第二,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强化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多外出学习、交流,借鉴他人经验,纠正自身不足,在不断优化与创新中提高内审工作能力。
4.以医疗大数据为依托,推进内审信息化建设。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高速发展时代,很多行业都引进了大数据技术。医院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推进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开展。通过大数据技术,将财务、业务、医保、药品、耗材等数据进行整合、分享,信息实现互融互通。也可以将OA系统引入到医院内审工作合同审查流程中,合同传输至系统内,各个部门便可以通过系统审批,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大量材料实现了高效管理,准确性更高。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内审软件的运用,使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更加规范,审计资源也得到有效利用,监督功能充分发挥。
新形势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开展需要基于国家政策、制度等相关要求,重视自身内部治理水平的提高。在医院发展中,内部审计工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风险防范及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应站在风险防范视角下,紧跟时代步伐,转变审计理念,突出审计工作重点,以便于更好的适应医改新形势,将内审业务范围拓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内审制度,重视内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全面开展专项审计,实现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实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