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尹克强 王梅芳
近年来,我国以科技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质量检测、认证、计量等质检机构作为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强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成果转化是增长发展后劲及提升服务有效性地有力抓手。要推动机构成果转化,需要从科技成果的现状入手,探讨可行的方法和路径。
一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亟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科技成果,代表着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有文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70%,美国和日本甚至达到了80%,我国不到30%。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需要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要求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并对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加快质检系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原国家质检总局印发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国质检科〔2017〕140号),提出了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和绩效评价等十条指导意见。国家科技部及各部委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截至2020年科技部已批复建设江苏苏南、四川成德绵等9家示范区,为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推进全面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和示范。截至2021年,上海已有20家高校建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6所高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三是推进质量基础建设需要成果转化蓄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作出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有关部署。质量基础设施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这个目标的明确,对检验检测等技术机构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作为政府技术机构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机构服务产业发展,技术能力需要与产业前沿同频共振,才能保持衔接的有效性。技术机构能够服务经济发展所蕴藏的内涵和后劲,需要科研技术工作乃至成果转化工作的推动。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受机制、环境、导向的影响。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实施以来,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不足,企业转化能力不强,对于中试、熟化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
一是技术机构推进成果转化有独特的优势。技术机构科研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比高校和单纯的科研院所而言主,技术机构以设备为载体从事技术领域某些行业内的技术活动,能够广泛的接触市场的产品,能够积累大量的数据,以标准为依据,以技术为手段,以实验室为依托,进行广泛地检验测试,上接政策标准,下接产品生产情况,在研究成果转化流程过程中,有广泛的检测技术基础和数据支撑,有对行业内不同产品有较好的把握和认知。尤其对于技术实力雄厚的技术机构,在成果研究和转化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因此研究探索技术机构转化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径,对于国内科研成果的转化,具有积极的带动和借鉴作用。
二是技术机构加强成果转化需要有底蕴的沉淀。不是所有的技术机构都可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技术机构设立的放开,一些民营技术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增长起来,对促进市场壮大、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民营机构以分割检测市场和纯粹赢利为导向,对以科技为引领的发展壮大并没有清醒认识。推进成果对外转化,需要有服务国内产业发展壮大的公心和理念。因此,适合成果转化的技术机构主要是国有省级以上机构、部分市级机构,以及大型的民营机构和高科技中型以上民营机构。至于外资机构需要另作分析。
三是质检机构对成果转化力度需要不断加强。2013年9月,原国家质检总局为推动质检科技成果转化,设立了国家质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一些先进的技术机构对促进成果转化进行了有益探索,截至十三五末,全国质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有15家,这个数量在全国40000余家质检机构中的比率是极小的。从目前各地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质检系统内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多数处于初级摸索阶段。以笔者所在的省级质检院为例,目前现存已完成科研成果114项,申请的专利84项,实现科研成果对外转化的仅有3项。从推进成果转化的基本条件上说,要有科研工作成果的浓厚积累,这是转化的根基;要有单位重视和转化运行的机制,这是转化运行的条件;要有专项的机构和持续地推进,这是转化的保障。
一是研究政策和转化路径。作为质检机构应该针对自身擅长的领域,注重对接研究国家对产业发展导向和趋势,结合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找出机构服务产业的技术条件,企业发展需求技术突破点,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对于政府的技术机构,更应着眼监管需求,研究技术转化项目。例如,2017年笔者所在的质检院着眼煤炭监管取样需求,研制出“煤炭自动取样机”,监管部门在全省设区市涉及的煤炭运输主路口进行了布设,有效地进行了成果转化。质检机构转化的成果一般包括使用软件、检测设备创新、检验检测方法和工艺流程的创新成果等。
二是梳理可转化的有关项目。项目转化属于轻资产项目,转化可形成较好的效益。对科研工作具有优势的技术机构,可以此为契机,通过与相关合作单位联合,立足转化链条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成果转化。没有转化经验的机构,需要对以往的项目进行梳理,由项目负责人提出意向,形成可转化的理由报告,统一论证,列入转化项目库。
三是研究制定科研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成果转化需要有一整套的运行机制。项目可行性是基础,调动转化人员积极性是保障。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以及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和奖励方案,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调动转化实施部门(小组)和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
四是逐步研究探讨成立专班的可行性。转化工作需要建立战斗集体,可通过选拔或自主报名的方式选拔工作负责人,以技术水平较高、专业阅历丰富,开拓创新精神较强,有志于推进科研转化为基本条件,选择一名正高级工程师或博士牵头,尝试开展转化工作。项目负责人要对今后科研项目建设和成果转化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措施,能够真正推动工作开展,落实工作内容。
五是加强对专班的推动和培养。要使成果转化真正开展起来,离不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培养和推动。要使转化人员具备相关的科研和转化知识,研究转化的链条和要素,形成对转化过程清晰的认识,能够有针对性开展工作。要研究探讨成功的案例,立足本单位条件提出适合的方案。要加强联合与联动机制,提升转化的条件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