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林东 王惠珍 本刊记者 施京京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浙江省宁波市入选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地方,将在2022年质量工作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布局建设、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帮扶、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等方面获得倾斜支持。
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市历来重视质量建设。近年来,该市强化“质量强市”战略引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优化质量奖励制度,加大质量标杆选树力度,落实质量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管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知识产权发展保护等举措,跨界发力、共建共治,有力推进“质优宁波”建设成效凸显。自2014年浙江省政府对全省各市开展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以来,宁波市连续八年获评A级。
宁波市委、市政府从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出发,成立宁波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将质量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以统筹推进。以“质优宁波”建设为统揽,宁波市积极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先后于2014年、2018年率先出台《关于质量引领内涵发展全面建设“质优宁波”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全面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质优宁波”建设的实施意见》,将质量建设从产品、工程、服务、环境领域拓展到经济、社会、文化、城乡建设、政府服务、生态保护领域,有效形成了大质量工作格局。
据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作为六大领域质量提升行动之首,印发《关于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0—2022年)》,集聚市场监管职能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实现行业质量意识有效强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产品质量走向高端和品牌价值稳步提升;成立市县两级制造业“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质量提升攻坚工作组,把质量提升、品牌创建、标准创新、知识产权创造作为培育“大优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和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的具体行动,强化特色产业发展动能。
宁波市还探索形成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互动,市场监管、经信、科技等多部门联动推进的产业质量提升模式。各级政府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经费,针对宁波企业组织开展标准培训、专家诊断、导入辅导、品牌创建等推广服务。通过免费开放实验室,组织专家团队帮扶企业,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品牌、知识产权、融资等相关服务咨询,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在一系列政策引领下,宁波市文具、婴童用品、气动元件等特色产业的质量提升工作高效推进,城市经济、社会民生、政府服务、生态环境和城乡建设供给质量不断提高。数据显示,该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评估指数居全省第一;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3个,居全国城市之首;规模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93.23,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水平。全市竣工交付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近96%;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82.4分,在监测覆盖的31个省(区、市)共110个城市中排名第10。
立足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需求,宁波市推进全市质量基础“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市级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区(县、市)给予政策配套支持、综合体产业园开设一线服务窗口的“三级联动”协调机制。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先后投入20亿元建成一批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其中国家级质检中心7个,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26个,全方位支撑该市万千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依托国家级关键基础件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宁波奉化气动行业同步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主导的“气动元件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研究成果打破了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的标准垄断,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质量技术难题,加快了产品迭代升级。
与此同时,宁波市通过提供高品质认证供给、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质量,以质量认证、检验检测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智造之都”建设。该市围绕家用电器、消防产品、玩具、电线电缆等重点行业3C获证企业产品、防疫物资等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监督检查,对电动自行车开展综合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在生产、流通领域对电风扇、电磁灶、电暖器等重点家电类CCC获证产品开展认证有效性监督抽检,全面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保障产品质量稳定,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目前,全市已有两类绿色产品认证证书合计494张,数量居全国第二;获3C认证证书2.6万多张,数量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全市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证书4.9万张,数量居全国第一。
此外,宁波市采取“专题培训”+“一对一辅导”+“线上专家面对面”等模式,加强靶向精准服务,坚持“技术、专利、标准、品牌、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组织活动和标准制修订,截至目前,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9项,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3项,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27项、国家标准420项、“浙江制造”标准346项。
早在2006年,宁波市就继深圳市之后成为全国第二个设立市长质量奖的城市,之后3次修订评奖办法,在健全一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肯定创新成果,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将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结果等绩效指标纳入市政府质量奖申报条件,不仅关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也涉及数字经济、新材料、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的成长型创业创新企业,以科学完善的评奖机制催化品牌企业显著的标杆带动效应。
“打响‘品字标’公共品牌”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的重要抓手。该项工作推进以来,宁波市强化“品字标”培育靶向服务,实施“品字标”三年滚动培育计划,制定工作指南,举办培训会和认证对接会,提高“品字标”品牌培育针对性和创牌成功率。
为强化“品字标”公共品牌服务指导,宁波市在全省率先设立浙江制造品牌推进办公室,率先开发建设涵盖“品字标”和政府质量奖管理、高质量发展指标统计的质量发展信息化平台,借助大数据实现“品字标”科学研判、精准培育;将“品字标”重点培育企业作为卓越绩效模式导入重点培训服务对象,与行业质量提升、卓越绩效模式导入、政府质量奖、标杆管理等质量提升工作有机融合,形成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发动、镇乡街道跟进、行业协(商)会催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联动推进工作机制;启动“品字标”品牌建设试点,印发行业协会推进方案;积极推动农业企业开展“品字标”品牌建设,引导农业、服务业企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
为提高商标服务能力,宁波市优化商标24项申请受理业务、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受理等服务举措和工作实效,继续在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专业市场、重点行业等区域推出“流动受理窗口”服务和品牌动态指导服务。同时,深化品牌指导服务站建设,在出台全国首个品牌指导服务站地方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基层品牌指导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开展“一站一品”创建工作。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宁波企业重质量、争创新、创品牌蔚然成风。2021年,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浙江省实现该项荣誉“零的突破”。此次该集团申报的是“一核四共双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即坚持“硬核强港”质量战略定位,以“物流共联、数智共享、客户共赢、港城共融”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和全球客户,突出质量双循环互动促进,以全过程内部运行质量环的螺旋带动全场景外部服务质量环的螺旋上升。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核四共双循环”质量管理模式让宁波舟山港的硬核优势不断凸显,助力宁波舟山港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年,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改善和自上而下的突破性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双向双效创新与改进”质量管理模式,获得浙江省政府质量奖。“我们通过奖励、表彰等措施,鼓励员工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提供企业质量提升方案及合理化建议,每年大约能收到2万多件。其中有关企业重大技术、管理、营销创新等方面的,一年有2000多件。”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宁波已有1158家规模以上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3.08%;425家企业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包括中国质量奖1个、提名奖3个,浙江省政府质量奖5个、省政府质量创新奖4个,宁波市政府质量奖34个、创新奖21个;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2家,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三。全市新增有效发明专利数6490项,“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累计达303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1166件,有效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双双位居全省第一。
宁波市发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首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等政策红利,以市场需求和价值实现为导向,激发产业创新发展动能,在省内率先实施高端装备、新材料产业领域专利导航试点,两类产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全市专利总数的1/5,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130亿元和3276亿元,同比增长24%和38.2%。该市深化“政府+银行+担保”的知识产权融资风险担保模式,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险种全覆盖,并不断优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机制,依法下沉执法力量,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和专业执法队伍,持续发挥行政保护高效率优势。
据了解,2021年,宁波市共受理线下专利行政裁决案件106起,同比增长158%;案件办理周期平均为71天,同比缩短30%;案件主动调查取证率达90%以上。受理线上电商专利纠纷案件1738件,平均办理周期14天。今年1至4月,全市共受理线下专利行政裁决案件20件,同比增长233%;受理线上电商专利纠纷案件287件,同比增长1.5%。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21年度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宁波在157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中排名居首,继2020年在159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中排名榜首后,蝉联全国第一。
宁波市形成了符合地方特色的“诚信、责任、创新、卓越”城市质量精神,每年有主题、有目标、有举措地系统组织开展“质量强市电视访谈”“质量战略巡回宣讲”“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整治”“质量检验检测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开展质量宣传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五进”活动,组建一批质量宣讲团和青年质量志愿者队伍,选聘一批质量代表,注册了4100多个QC小组,建立了全国首个“质量安全体验园”。运用“质量大讲堂”、电台“阳光热线”、质量强市宣讲团等活动载体,该市深入开展质量精神、口号、标识宣传;通过组织开展质量知识竞赛、大型广场质量咨询投诉、市民代表参观检测实验室、你点我检等群众性活动,提升广大市民的质量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质量教育关乎质量发展的未来。宁波市广泛开展中小学质量教育,建设一批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目前全市已创建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生物安全检测分中心、国家文教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4个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等11个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累计接待人次超过2万余人次。
质量,将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开创新局面。下一步,宁波市将继续高水平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开展特色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和品牌价值提升,加大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导入力度,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培养,打造全国质量强市标杆城市,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质量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