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继龙 亢远飞 陶岚
2014年,北京市实现碳达峰。在此之后,北京市便一直为实现碳中和而不断努力。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的不断推进,碳普惠机制成为北京市探索消费端减碳的重要措施。为引导激励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加快实现生产生活低碳转型,推动北京市碳排放量稳中有降,北京市规划在“十四五”时期向个人和家庭低碳生活送普惠,搭建碳普惠平台,让低碳行为及时“变现”,让绿色生活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而早在“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便进行了碳普惠前期工作的探索。笔者以北京市“节能产品进超市”活动为例,通过对消费端碳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进行论述以及对节能超市的成效和亮点工作进行分析,并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提出北京市持续推进碳普惠工作的关键点,希望能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碳普惠是低碳权益惠及公众的具体表现。碳普惠机制是为个人、家庭和小微企业的绿色低碳行为赋予价值而建立的激励机制,能够吸引公众积极参与绿色低碳生活,有效引导绿色消费。碳普惠机制也是一种新的碳减排量抵消机制,其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公众绿色低碳行为,用碳普惠方法学核算绿色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并对接碳市场,是对现有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创新和拓展。
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消费也是碳排放的重要增长源。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指出,201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98.26亿吨,其中发电端占比约为47%,消费端(如工业过程、居民生活等)占比为53%,可见减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总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5518亿元增至2020年的8516亿元,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0%左右。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和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为北京市经济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纵观2013年到2019年数据,北京市居民总消费支出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而碳排放量增长相对平稳。这是因为,一方面,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服务,客观上会增加碳排放;另一方面,零售消费品质升级推动了经济结构升级,实现了经济的低碳发展。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表明,个人消费领域是北京市三大重点脱碳领域之一。因此,降低居民消费领域碳排放量是降低北京市碳排放量的重要措施。推动消费端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同向而行,是北京实现碳中和的现实路径。
2009年,北京市启动了“节能产品进超市”活动,这是北京市特有的居民生活领域能源节约项目。节能超市实质上是碳普惠工作的一项具体举措,通过面向公众宣传推广节能家电产品,有效提升节能家电产品市场占有率。经过十余年发展,节能超市从最初2家发展到现在的30家,覆盖全市16个区,形成了城乡、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局面,并从最初单一的销售电器发展到绿色回收。
节能超市的开展,有效拉动了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生产、探索了绿色回收、广泛宣传了绿色理念,初步打通了从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到处理等全链条的绿色循环。活动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良好的环境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节能减排多方受益
“十三五”期间,节能超市活动引导北京市民购买节能家电388万台,年可节电3亿度,相当于10万个家庭1年的用电量;每年可为北京市贡献超过3.62万吨标煤的节能量,相当于减少18.0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政府资金撬动企业投入杠杆效应显著,企业累计投入宣传资金5亿余元,撬动资金比例为1:24.49。活动通过财政补贴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是供给侧改革的典型实践。
引导生产企业绿色转型
节能产品被视为新的消费增长点,销售企业首次在采购产品中关注了能效等级。2015年以来,苏宁、国美、大中等参与节能超市活动的企业的采购产品90%以上为节能产品。绿色采购传导到生产企业,通过市场倒逼生产企业实施绿色生产。
2019年4月,“绿色节能联合平台”(NGO组织联合平台)针对国内不同地区消费者进行了节能态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地区,94.9%的受访者认为提高家电能效十分必要;在高能效家电价格合理情况下,97%的受访者倾向于购买节能家电。这两个数值在被调研的上海、深圳、天津等10个地区中均排名第一。
绿色回收模式创新
节能超市绿色回收模式是由销售企业完成回收“最初一公里”的回收工作,同时,为拆解企业新增了货源渠道,调动了拆解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节能超市还建立了可多方响应的追溯系统。如此多环节共同发力,绿色回收管理的新模式逐渐形成。
绿色回收产业联动
节能超市活动建立的追溯系统,依托上下游企业间的供应关系,以废旧家电产品为支点,通过销售、回收、拆解等工作,推动企业持续进行绿色循环并实现企业自证,这些都有助于企业信息公开以及链上企业实现绿色生产及循环等。
绿色消费增长强劲
节能超市创设了“绿色消费+绿色回收”模式,符合未来一段时期内北京市家电消费市场的特点,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此外,政府补贴能够刺激商业企业将回收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大投入力度,降低商品价格,促进绿色消费。
节能超市在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已由最初的两家单位参与发展到现在遍布全北京16个区的30家单位。
2018年,国家发改委首次发布《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报告介绍了北京市通过苏宁、国美等大型零售商开辟节能家电产品专区、开展节能家电产品促销、实施消费积分等措施推广节能产品,高度肯定了北京节能超市取得的成果。
节能超市经过十余年的深耕,将绿色消费理念深深植入消费者心中,并成功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低碳意识向行为转化。“十三五”期间,节能超市面向北京市超过500万户家庭宣传推介绿色生活方式,覆盖全市61%的家庭;北京市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从2010年的12%逐步提高到2019年的82.21%;在终端销售环节,节能产品的出样率也从2010年的25%逐步提高到2019年的92%。
以一家三口,居住房子面积为90平方米,使用3台空调、1台电视及多个小家电产品为例,若这三口之家的家电全部为一级能效产品,经测算一年可节约400度电,每年可节约200元钱。不仅如此,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还能获得“节能超市”补贴,享受使用过程的低能耗、低成本。
节能超市是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尝试,实现了绿色消费产业链的覆盖。为了方便消费者,节能超市开发了“节能超市e回收”APP,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一机一码”的追溯体系,实时在线追踪产品流向。消费者可直接线上提交回收信息,通过“申请—审核—预约—上门回收”的步骤完成回收。
北京市节能超市活动的成功经验可复制或推广到其他碳普惠场景中。实践证明,要全面推进北京市碳普惠工作,仅靠节能超市还不够,还需建立可持续性碳普惠机制,即通过碳普惠方法学及标准,准确核算可供交易的碳减排量,同时,通过建立碳普惠平台,对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构建多元激励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共同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公民低碳行为是指公民能够产生减排或者能够减少资源消费的行为。不同的低碳行为需要不同的量化核算方法学,多个低碳场景对量化核算方法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目前,公民绿色出行行为减排量是依据北京市《低碳出行碳减排方法学(试行版)》进行量化核算的,其他减排场景暂无相关方法学。因此,有必要开发和完善不同减排场景的方法学并建立统一的公民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标准。据介绍,中华环保联合会将于近期发布《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该导则对绿色行为和绿色场景进行了标准化定义。今后,中华环保联合会还将开展系列减排场景(包括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等类别的低碳行为)细则的制定,这些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有助于保证绿色生活方式激励政策的公平与公正。
推动碳普惠发展,有必要建立数字化减碳计量平台,即碳普惠平台。碳普惠平台通过低碳行为记录、第三方应用服务平台对接等方式,辅以实时数据采集等手段,获得个人低碳行为数据,并按照不同的方法学进行量化核算,将碳减排量折算成碳积分发放到用户账户。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碳普惠平台,可解决数据规模大、监管效率低、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数字化方式能够展示数据的可信追溯和对低碳行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缩短碳市场交易的前期工作流程。
在推动碳普惠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将多元激励模式纳入北京碳普惠机制中,以引导各商业企业积极参与,推进多重激励方式协同发力。对市民可采用的奖励形式包括公园门票、商业企业优惠券、消费奖励等;对商业企业可采取排名激励、公益鼓励等激励方式。另外,还可结合绿色金融助推“双碳”目标,探索将个人绿色行为和低碳消费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出台绿色金融、绿色保险激励措施,充分发挥金融征信的正向激励作用;探索建立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个人绿色低碳行为激励机制,对数字化平台记录的个人绿色低碳行为给予激励,最终推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公众减排。
综上,碳普惠方法学的开发及标准的制定、碳普惠平台的搭建、多元激励模式的探索将是更好地发挥碳普惠机制的必要手段。此外,推进北京碳普惠机制还需要政策指导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如此,北京碳普惠机制才能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