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舟山结合海洋经济、江海联运、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等特色优势,高起点布局制氢、加氢等设施,加快氢能船、氢能公交车、环卫车等“氢能+”应用试点示范
近年来,舟山抢抓氢能产业进入市场化临界点战略机遇,结合当地海洋经济、江海联运、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等特色优势,高起点布局制氢、加氢等设施,加快氢能船、氢能公交车、氢能环卫车等“氢能+”应用试点示范,着力引进培育一批氢能项目,氢能产业发展初显成效。
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护航氢能发展。舟山明确把氢能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之一。为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于2020年制定出台《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培育舟山市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产业培育与市场应用双向突破为主线,以制氢、储氢、运氢及氢燃料电池、发电供热应用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为基础,以船舶、海洋运输、港口物流、海岛综合能源、氢能交易等方面海洋氢能示范应用为特色,探索打造氢能海上供应链,构建技术、产业、人才、环境良好的氢能产业生态圈,建设以六横为主平台的“海上氢岛”。普陀区政府于2021年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氢能产业强势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涉氢企业生产、储运等设备投资,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氢能源汽车及船舶推广应用等给予一定补助。《舟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着力发展天然气制氢、可再生能源绿电制氢等舟山具备资源优势的高效低成本制氢方式,建设安全可靠的液氢储存、运输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加氢网络建设,稳步提升氢供应和安全保障能力。
招引项目、实现突破,充实核心产业链。为培育引进一批氢能企业,开展《舟山市培育海洋氢能产业发展研究》,拟定《打造清洁能源及装备产业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氢能供给、运输及装备制造、社会应用等全产业链要求,研究路径、打造平台、谋划项目,舟山氢能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已引进氢燃料装备研发、氢气制取加注等多个氢能示范项目。包括:浙江润丰能源集团氢能源产业链项目,打造从氢发动机系统制造、氢瓶制造、大型制氢装备制造等氢能源产业链制造园;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生产项目,从事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制造;武汉众宇氢能燃料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开展船用氢燃料动力组装生产线和相关的测试设备、安装设备生产;以及浦江气体氢气制取、加注项目,开展天然气制氢及氢气加注等业务。
聚焦需求、聚力场景,探索示范应用。目前,舟山已着手开展氢能产业的示范应用。氢能汽车方面,已于普陀六横成功打造舟山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并已交付投运4辆氢能公交车、3辆氢能环卫车。此外,还具备冷链物流、港口作业、环卫及渣土运输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潜在场景。氢能船舶方面,国氢新能源和中创海洋合作的“海上的士”氢能动力试验船已完成建造并交付,预计近期可下海试航;大洋电机和东鹏船舶合作的休闲渔船船体设计方案已获武汉船级社认可。浙江中创量云船舶科技有限公司与国氢(舟山六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约,拟联合打造20艘新材料氢能休闲船舶。加氢基础设施方面,首座撬装式加氢站已于2022年6月在普陀六横建成交付,配备100kg储氢罐1个,总容量1120立方米,预计近期可正式运营,日加氢能力达到500公斤,加氢压力35MPa。同时已预留定海临城综合供能站改造合建加氢站。
创新模式、合力攻坚,推动融合发展。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合力开展氢能领域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攻关。浙江启明电力集团、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联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开展高效海水电解制氢材料与技术研究,力争在舟山临海区域实现10kW级海水电解模型装备示范应用;众宇氢能科技(舟山)有限公司携手华中科技大学开展船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究,力图实现船用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示范;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27PL分极式高容量控制盒的研发,该控制盒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目前已开发项目样品及自动化生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
整体来看,舟山氢能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一是氢气产量较少,没有供应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的工业副产氢,加氢站所需氢气依赖外地采购;拟发展的绿氢制造产业,主要依托风电、光伏等项目,但此类项目建设需要一定周期,且仍依赖进一步技术突破、降低成本。
二是产业规模较小,目前仅落地了少数几个项目,多数处于建设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洽谈对接项目由于担心市场推广难度较大,推进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布局滞后,目前仅建成了1座加氢站,难以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船舶的应用。
四是创新服务体系存在短板,舟山地处海岛,海洋氢能研究领域大院名校缺乏,人才集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与之相适应的科技支撑公共服务体系相对缺乏,特别是创新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科技金融方面发展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营造良好环境,拓展应用领域。加强部门协同,着力解决氢能产业应用示范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协调推动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优化氢能项目布局,选择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开展氢能技术研发、氢气制备、关键装备制造和示范应用。谋划与宁波-舟山港合作推进氢燃料电池港区集卡、叉车等港口物流领域应用,通过试点示范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氢能产业化、商业化进程,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领域。
谋划液氢登陆,发挥消纳功能。面向未来氢能大规模应用场景下氢能贸易的需求,依托舟山的航运优势和LNG登陆中心的硬件基础,与能源企业合作布局液氢登陆站,共同谋划打造氢能航运输入和中转的集散功能,建立覆盖省内、辐射长三角的氢能供应体系,打造全国氢能登陆集散中心。同时,结合舟山远海风电和潮汐发电等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充分发挥氢能消纳富余可再生能源的功能,依托氢能供应体系实现区域性合理分配。
聚焦关键设备,开展船舶示范。以破解传统燃油船舶造成严重大气污染需求为导向,发展面向船舶应用的高比功率、高安全性的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动力总成产业化,同时积极提升高效催化剂、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加大与舟山船舶产业融合发展力度,通过对既有船只改造和开发新型氢燃料电池船舶等手段,发展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海洋运输船舶和渔船,并探索率先实现试点示范运营。
解决离岛难题,发展分布式储/供能产业。围绕舟山离岛的能源供给特点,充分发挥模块化、可扩展的氢能分布式储/供能站可弥补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的优势,加快氢能分布式储/供能站及其关键系统、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与分布式光伏、风电、潮汐发电机组联用,打造若干储能和发电应用示范工程。
结合岛屿特点,打造特色“氢能岛”。结合舟山岛屿的环境、资源、产业等特点,围绕公共交通、港口物流、分布式储/供能、绿色石化等氢能应用场景,有针对性地在各岛屿布局氢能示范应用项目,打造若干个富有特色的“氢能岛”。通过“氢能岛”的示范应用实践,形成氢能应用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带动一批本地的氢能相关产业,为未来氢能大规模普及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