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评论员
墨菲定律再次应验:如果一件事有变坏的可能性,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么小,它总会发生。
近期地缘冲突升级,让世界石油市场阴霾笼罩,引发更大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全球油气价格仍将持续震荡。
由于我国油气外采比例较高,地缘危机自然引发人们对于能源安全的担忧。数据显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5%。尽管2021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13亿吨,同比下降5.3%,首次出现下降,但这主要是受疫情蔓延、石油需求下降影响所致,国内油气大幅增产仍受诸多因素制约。油气对外依存度畸高,意味着我们每消费100吨原油,就有73吨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地缘冲突恶化,无疑增加了能源外采风险。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我国购买进口原油费用已超过1.66万亿元,因此油价细微变化,对购买原油成本而言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从油气进口价格来看,国际油气价格飙升,客观上会抬升我国原油进口成本,但同时我们还要将这一情景放在两个维度里考量:我国既是油气消费大国,也是油气生产大国。因此,在进口油气成本增加的同时,自产油气利润也会增加,风险总体可控。
从油气进口结构看,目前我国共从48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原油,中东、非洲、俄罗斯和南美洲依然是我国原油进口的四大来源区域,这一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不过,中东地区进口占比已达到48%,是我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俄罗斯进口占比达到15%,仍有进一步增长空间。原油进口多元化将增加我国能源安全系数,如地缘冲突导致某一区域供应受阻时,则可以加大其他区域进口量,以维持进口总量平衡。在天然气方面,我国进口天然气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1年进口比2020年增长19.9%,达到1.213亿吨。但我国进口天然气与输出国大都签署长期供应协议,只要各方按合同履约,风险总体可控。同时,我国加大了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进程,其快速增加也将有效对冲和减缓外部冲击。过去一年,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全国发电量中,来自风电光伏的发电量占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国家正采取综合措施来缓解输入性通胀风险。
对石油央企而言,面对复杂的地缘危机导致供给的不确定性,应做好应对预案,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始终坚守能源安全红线;立足多煤少气资源禀赋,多角度发展煤化工业务,也可缓解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局面;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完善应急石油储备,切实把能源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伴随着全球化1.0版行至山穷水尽之时,天下大势也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地缘政治博弈角度看,全球经贸风险基本面仍是由全球化三个深层次矛盾转化为三个方面风险和危机隐患决定的。一是全球治理赤字和全球不平衡矛盾转化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风险显著上升。二是经济衰退和地缘格局分裂矛盾转化为政治和社会危机的风险显著上升。三是修昔底德陷阱、萨缪尔森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大国冲突对抗加剧了地缘政治危机的风险显著上升。这些基本面变化,导致2022年全球经济贸易、境外投资风险陡增。
地缘博弈不可避免地冲击全球油气市场,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人们对于我国能源安全的担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也是我国积极推进能源转型、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的一次契机。我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国内油气生产稳中有升,这些都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我们曾经历过近150美元/桶的高油价,对高油价已经有了一定“抗体”,因而地缘危机对我国能源安全冲击有限,总体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