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2023-01-09 00:49:36徐惠娟
质量与市场 2022年10期
关键词:闲置国有资产资产

■徐惠娟

(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1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我国事业单位由于政府资源的支持,国有资产的数量一直都比较庞大,如何对大量的资产进行高效分配、使用一直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问题。一方面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是事业单位稳定性运行的保证,事业单位通过对资产明细的管理,能够提升单位的资源效率、更加合理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也是我国对事业单位信息化、法制化要求的体现。对于事业单位的资源占用、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约束,满足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高效、现代化发展特点。

2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摸清家底存在困难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体制运行的长期性,部分资产都已经使用较长时间,对于账务明细较难追踪,甚至部分事业单位的账面资产只占到实有资产的一半。例如:单位在早期做账时一些资产明细没有直接计入固定资产账目,而是直接列入费用支出。对于顶账、无偿调入、捐赠的资产,账内未入固定资产。事后也未作账务调整处理。还有早些年存在的报废资产,也未作资产清理处理。最终导致单位内部的资产没有准确数量、金额等信息,无法验证资产管理的真实性、完整性,这样会造成无法及时了解到单位资产管理的情况。

2.2 真正达到账实相符存在困难

由于早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在随意流动的现象,缺乏相应的资产管理手续,部分资产被单位各部门、个人控制使用,资产管理人员并不了解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同时早期事业单位的资产明细并没有与账务进行一一核对。例如:已处置车辆未及时下账、电子产品未及时盘点、呆坏账长期挂账等现象;账务资产数据尽管能与财政资产管理系统里的数据一一对应,但与实物不符;资产信息不完整、导致账务资产信息与实际资产难以匹配,甚至一些由政府进行出资购买的固定资产被下级部门与个人使用,但一直未及时登记或者办理过户,导致一些国有资产一直游离账外、缺乏监控。

2.3 明确划分产权存在困难

针对一些无形资产容易存在历史原因与体制原因造成产权不清,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公共用地、房屋产权不清晰,一些商标类资产、软件类资产的账务金额不准确等。由于各种原因,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也未界定资产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监管职责,导致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权属不清,产权界定难度大,致使部分领域资产监管缺位现象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主要为:公共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由于投资、建设、管理维护单位不同,投入使用后未进行权属确认,且各单位掌握的入账资料不全,存在权属不清入账主体不明晰问题;公共基础设施和文物文化资产由于取得时间较早、历时久远,相关入账资料存在已过存档期、资料丢失、无法查询等问题,导致入账困难。一些没有房屋产权的建筑与没有土地证的使用面积,如果不能及时明确产权,将会对单位未来资产处置造成巨大安全隐患。例如:某市本级账面在建工程10.83亿元,其中,已经投入使用未转入固定资产年限大于6个月的工程3.9亿元,占36.59%。

2.4 闲置资产的处置不够及时

各行政事业单位均存在闲置资产,其中主要是即将报废的资产、已损坏未达到报废年限的资产、因技术更新等原因原有使用功能已不符合工作需要且未达到报废年限的闲置资产等,长期占用或租用库房、办公室等地予以存放,加之各单位资产管理岗位人员更换频繁、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等原因,对闲置资产的管理和处置规定及流程不熟悉,不敢、不愿对闲置资产进行及时处置,致使闲置资产既浪费空间又增加管理成本。

2.5 早年购置资产处置不规范、资产库清查出现盘亏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大额资产的购入、转让、出售、处置等活动都需要财政部门审批,但是在过去资产处置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评估监管,部分资产批量采购时,单位化整为零自行采购,没有国家的监督管理,部分资产信息流失。这种情况下不仅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造成了严重干扰,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资产被随意处置后,手续不符合处置程序,导致在固定资产系统里无法下账。大量不良资产置留账面,累计资产数额巨大,从而影响了单位再次采购,形成恶性循环。

3 形成原因分析

3.1 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

没有设立或明确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资产管理工作,职责分工不够明确,人员更换较为频繁,资产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政策熟悉程度不高,单位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国有资产监管与财务部门对接不足的现象,财务管理数据与资产管理部门各自为政,财务完全按照资产发票进行记账,对于资产的使用情况、处置方式缺乏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过去在资产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整体与财务一体的管理制度。长期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太多,现在国家财政部门要求对固定资产管理逐渐完善、严格,导致之前存在的问题难以解决。

3.2 重资产购置、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都缺乏重视,直接采用全面资产购入方式,导致部分资产最终会处于闲置状态,部分管理人员在资产购入时没有考虑到经济性、实用性原则,对于采购的资产又没有进行完善的保管使用,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浪费已经成为一项严重问题。

3.3 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监管力度薄弱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正处于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都没有完善的管理方式,包括资产购入的审核、入账,使用人员、使用部门的划分,费用的计提摊销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避免下级单位故意隐瞒资产的使用信息,将国有资产用到其他利息环境中。

4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4.1 摸清家底、加强制度建设、夯实资产管理

定期进行资产清查、账实核对,对于账实不符的情况归类。对盘亏的资产追究个人责任,及时处置下账;对盘盈的资产核实来源后入账,做到账实相符。落实过“紧日子”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政策,按照中央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及“严控总量、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配套措施的制度。实行对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处置、调剂的闭环管理。

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资产管理制度。例如:开展在建工程自查,对本单位在建工程自查工作进行部署。摸清在建工程实际情况,在自查的基础上,由项目主管部门指导和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对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工程竣工价款结算且资产交付使用后的在建工程,按规定及时办理在建工程转固手续;对未进行竣工决算但已经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及公共基础设施资产以及权属不明晰但本单位实际使用的资产,加强资产入账及核算管理工作,确保重点资产实现全覆盖监管。

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用好管好现有资产,合理确定采购需求。加强资产内控管理,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对各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查,指导和监督预算各单位夯实资产管理基础,提高资产管理实效。

4.2 依托信息化建设,升级资产管理系统,强化责任管理

在规范应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以夯实数据为基础、科学应用数据为手段,切实发挥资产管理数据化、信息化的科学性,使资产数据系统成为加强监督、提升管理、科学决策的现代化工具。对接省级资产管理系统升级及市本级资产平台模块建设,将资产管理、预算、政府采购、支付四个系统进行衔接,实现“四网一通”。加强信息共享和大数据运用,推动资产管理事项网上办理,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升财政服务效能。强化单位的主体责任,树立“人人都是资产管理员”的理念,引导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国有资产会计核算和管理,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将新增及上级调拨固定资产录入系统,做到账证一致,实现实时的资产动态监管,确保各类国有资产统计结果真实、准确、可核查。

4.3 加强培训,提升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针对资产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专业人员较少、对资产管理规定及流程不熟悉、工作不能很好衔接、资产日常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仔细梳理资产管理工作相关政策规定及业务流程,对资产报告、资产出租、出借、调拨、报废、处置等各流程工作要求予以明确,及时更新,及时关注资产管理的官方网站、认真学习相关政策规定,规范业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积极参加资产管理专题培训会,并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如云培训、电话、QQ群、微信等方式向资产管理指导员进行政策咨询和解读,有效提升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4.4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

我国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框架,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要采用政府分级监管、单位上报的原则。下级单位只具有资产的使用权。明确规定可以将政府机构的资产责任安排给专业的主管机构进行管理,单位主体要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统一协调,定期进行下级单位资产信息的盘点工作。首先企业单位要代表政府实施资产管理的责任,将各单位的资产分发后进行分级负责;其次单位部门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针对资产管理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最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分别设立对应的资产管理部门,安排专人进行资产信息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并对下级资产的占用情况进行统一汇报,实现分级管理、专业负责的管理体系。

4.5 加大资产盘活力度,提高资产综合利用效率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都存在资源过剩的问题,一方面占有的资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有必要将这一部分资产进行合理分配,发挥出每个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对于新需资产的购入要加强监管,对于资产购入建立审批机制,针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约束。一是针对资产采购的过程进行管理,保证购入的资产能够在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出实际作用,二是加强对资产购入的预算约束,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整理要求出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产占用单位资源,将单位预算管理与部门预算进行统一管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

积极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和可利用资产,通过跨部门、跨级次无偿调拨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源优化,提高资产再利用价值,杜绝资产浪费,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国有资产存量和闲置情况,动态监控各预算单位的资产入账销账、增减变动、处置核销等管理行为,切实防止资产管理过程中违规现象的发生。落实各项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结合资产月报工作,强化资产配置与资产使用、处置的统筹管理,单位采购需求与闲置资产的信息匹配,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采购、配置、决算的有效衔接。对接省级公务仓系统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共享闲置资产信息。主动搭桥联系需求单位,进行闲置资产的调拨使用,提高闲置资产综合利用效率。

4.6 建立、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机构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现有资产进行统一盘点,针对需要的资产从现有资产进行调拨,针对一些不需要的资产进行统一拍卖、租赁。将无用资产转变为单位的可流动资产。其次,针对一些已完成计提折旧的资产进行最大限度的使用,提升资产的使用价值,可以将资产的使用折旧纳入到部门费用中,要求各部门完成资源节约的使用习惯。最后鼓励各单位将闲置资产进行价值开发,针对通过资产转让、变卖等形式,让部分无用资产转变为流动资产,另外,加快对无形资产的权责划分,避免单位资产所有权上的管理风险。

5 结 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升其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相关单位应尽快找出自身资产管理的不足,对现有资产进行盘点管理,加强对闲置资产的流动性转化,引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闲置国有资产资产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20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6:52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商周刊(2018年19期)2018-10-26 03:31:24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12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能源(2017年7期)2018-01-19 05:05:02
扶贫资金闲置浪费谁之过?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14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