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23-01-08 15:14程立宝赵晨
智库时代 2022年27期
关键词:理论过程课程

程立宝 赵晨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过去教学的方式来看,课程教学主要是对基本理论的讲述,基本在课堂上完成,所以缺少实际操作的内容,而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一段时间后基本忘记,所以当前急需改变这种环境。对教师来讲,不仅要求对课程内容要清晰的掌握和讲解,同时还要清楚课程实践内容的全过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地点,开展形式,如何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1],同时,还要求学生改变当前的认识偏差,重视实践学习,提高自主性。近几年,全国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纯粹课堂教学的弊端,在教学形式上已经进行了改进,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但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实际问题,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我国课堂教学现状

以往的纯粹课堂讲授的主角是教师,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和讲课方式对学生影响较大,教学形式只注重教学知识的传递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最大化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然而,许多教师会发现,这种模式下学生虽能够记住上课所学的理论知识,考试也能达标,但当他们面对实际的问题时,经常表现出束手无策。这种模式是很普遍但并不成功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对内容的掌握是通过死记硬背完成,所以降低了学习效率;其次,传统教育的专制性弊端,让教师难以提高积极性,常常造成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大。“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中占很大比例,受条件限制,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的互动式教学被忽视;最后,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没有把精力放在重点内容上,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的讲解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没有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既浪费时间,又学不到东西。

二、改进课堂枯燥教学方法

课程实践教学不仅是对课程理论教学的延续,更是对其深化。它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能动、真实的探索过程。在课程实践中,学生面对的不只是符号世界的互动,更是与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的互动[2]。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也帮助他们独立学习和思考。学生可以自由灵活地发挥,在相互讨论和思考中碰撞不同的火花,开放思维,解放双手。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总结很多经验,通过相互讨论发现问题,总结一些学术规律和特点。综上所示,课程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创新思维,从中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实践的作用

(一)深化理论学习

课程教学中,学生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接受的只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要想达到理性认识阶段,还需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而课程实践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实际存在的东西,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加工,完成从抽象理论内容到实践操作的较大飞跃[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教学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遵循了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教育规律,有利于搭建从理论学习到应用实践有序过渡的阶梯,拓宽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具体实际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凸显动态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地位。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引领,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正确与否也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理论发展也需要实践促进,实践在理论引领下会更丰富多彩。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纯粹课堂讲解的模式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地位非常被动,仅是充当听者。而在课程实践中,教师由台前转向幕后,学生则由幕后转向台前。学生从实践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能够全过程参与,因此不仅提高了对理论的认识,同时也能够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教师站在服务者和引导者的角度,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增加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式远远优于填鸭式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课程实践的主要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空间,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在实践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作为实践的主体。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充分调动了积极性,把他主学习变成自主学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是课堂环境无法比拟的,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基本素质和潜力,从自己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在很多时候能够让学生有荣誉感和存在感,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促进自我意识完善

提高自我意识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和发展的过程,强调自我活动。学生通过课程实践可以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完善,提高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在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飞跃,会更了解自己面对每一个问题时的选择,从而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的社会价值。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内容的记忆和利用,容易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完成从对事物认识的模糊、不深刻或较难记忆到清晰的、较为深入和准确认识的跨越,实现对理论知识的丰富。所以课程实践能够让学生自我意识更成熟、更自觉,更能促进实践的发展。

(五)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课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途径之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的同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既能提高操作技能的培养,又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当遇到现实问题时,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通过实践进行观察、分析、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实践的“条件性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四、开展课程实践的原则

(一)综合性

课程实践中,学生面对的不只是单一世界,更是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课程实践的总体目标是客观的、实际存在的,它能够让学生摆脱课堂抽象知识的记忆,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讲,能够从综合角度提高学生的自身价值及对本专业的兴趣,是学生能力和认识等方面发展的综合表现和应用;在内容安排上,应该努力营造接近真实的环境,注重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的相互渗透;在方法上,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二)实践性

课程实践是一种体验教育,强调的是参与性,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一定的工具,对客体进行改造,从而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培养实践意识。在实施课程实践时,一方面需要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教育实践资源,另一方面还需要关注学生实践的过程和感受。

(三)开放性

课程实践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在课程实践的实施中,应该强调遵循“开放”的原则,实现教育时空、组织形式、教学要求和内容进行全面开放[4]。同时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在教学手段和实现方式方法也存在不同,在展示研究成果等方面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只有坚持开放性,才能体现此课程实践开设的价值与意义,才能将此课程实践开设得更加生机,更具成效,更有生命力。

(四)自主性

课程实践的主体不同,实现的成果结果也存在差别,所以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生理和心里的反应,在指导教师差别化的辅助下,通过自我发挥,最后完成教学内容,使他主学习变成自主学习,从被动的接收到主动的吸收和消化,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经常以辅助的身份参与其中,并且教师对实践内容认识的高度和广度对学生影响较大。

(五)生成性

每一个课程实践都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然而,课程实践的本质特征客观存在的,其过程也是学生对自身掌握课堂内容的综合体现。多个课堂知识点通过紧密组合,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把控。课程实践的实现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等特点,在此过程中,新的问题会接二连三地产生,学生们对其充满兴趣,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能够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课程实践的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它的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它更具方向性和有效性。

五、当前课程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实践的地位有待提高

在客观环境中,学生严格按照教材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提高了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反馈效果并不理想,往往会质疑教科书上的知识,从而形成了所谓的高分低能学生较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和学生自身有关,同时和现在的教育体系密不可分。很多情况下,课程实践内容常常被认为是可有可无,学生认为理论学习是学习,实践只不过就是活动而已,并不重要。

(二)课程实践过程设计落后

大多数高校实践课程的过程设计已经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仍然采用传统的实践课程模式进行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传授知识点,类似于将所有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一方面,学生在获得知识后,直接按照要求进行实践,而不考虑自己的要求,并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将其转化为课后掌握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所有操作完全遵循教师的指导,直接操作,不添加自己的思考,降低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实践课题的选择不够合理,不能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同时,教学形式通常很简单。

(三)可操作性不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在不断深化。为了确保学生掌握新技能,我们必须对实用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许多学校无法满足高级课程实践的资金要求,设备陈旧,标准低,改造后仍存在不足,无法确保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基本物质需求,因此,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收获并不理想。

在缺少丰富的教学资源情况下,学生的培养素质也不断下降,对社会的贡献能力逐渐减低,导致很难找到稳定的校外资源,尤其是学生社会实践的单位,最终影响了高校发展的速度。

(四)体系不完善

课程实践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随意性相对较强。它的目标还停留在对理论的验证上,缺乏实践情境以及运用实践过程和结果对理论进行回顾、评价和反思的环节[5]。长期以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没有落实,质量管理一直存在漏洞,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需完善,否则无法科学、准确地评价出课程实践的成果。有些高校甚至还没有开展课程实践,为了响应上级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他们只是简单地将一些实践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并组织学生实施,或者走一个形式来应对上级的检查。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新事物掌握的积极性,以及学生毕业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大多数教师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并没有接触过实践教学,所以他们也会感到困惑。目前,高校教育有了改进,但仍然存在部分课程纯粹讲授的现象,存在“理论重于实践”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师在忙完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后,疲于应付实践教学。虽然,部分高校已经通过引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来改变这种状况,但由于很多人都是从学生时代直接进入工作角色,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上都不够成熟。这必然会影响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也会造成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局面。

六、解决措施

(一)转变传统理念

学生的知识来源很多,有的来自教师的课堂教育,由于的来自自身的社会实践,但在高校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落后,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都较低,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要自我解剖,改变思想,从“理论重于实践”“知识教学重于能力培养”的传统理念中摆脱出来,提高课程实践的地位。通过课程实践,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课堂知识,锻炼实践主体的合作能力,提高对课程内容的记忆[6]。学生也需要充分认识实践与理论的区别,改善当前的认识偏差,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把外在的知识、信息、要求、影响等,内化为一种自我理解,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实践的设计

在设计课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捕捉实践中与课程知识相关并且受学生喜爱的事物,以此作为课程实践的内容,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内容设计上,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认真研究不同课程的特点,然后根据课程的性质,设计多个不同类型的课题,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课程实践的评价不同于知识教学,它面向的是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根据不同的实践课题,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建立过程监控点,研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引导,使评价成为推动学生反思实践过程、检验实践结果、改进实践方法的动力。其次,评价形式可以有差异性,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开创新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有选择性,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自由发挥,在结果上也会有创新。最后,还要注意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结合,以及自我和他人评价的结合。

(四)加强基础性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程实践的实施效果。只有及时更新与课程实践相关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其有效性,才能充分拓展课程实践空间,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课程实践目标。首先,整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软硬件条件持续改善,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其次,根据现有条件,集中资源,有效投资,更新实践教学设施,保证设施配套数目,确保仪器设备值符合规定,从而突出课程实践的人才培养效益。大学应该像重视理论型教师一样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型教师。一方面,做好人才规划,对现有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创造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水平教师投身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七、结语

当前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存在诸多弊端。最主要的就是忽视了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往往形成学生学习兴趣差,动手能力不足,合作意识较弱的缺点。而课程实践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更准确、更全面、更长久地掌握书本知识,为提高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打下基础,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通过不断深化高校课程实践管理体系,积极创造有利于实践教学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我们相信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实现健康发展和长远收益。

猜你喜欢
理论过程课程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