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占恒
持续推进“山海协作”迭代完善,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持内外发力,走出一条省域整体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动山区26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是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必然要求,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地区、收入“三大差距”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必然要求,必须举全省之力而为之。
2015年2月,浙江召开全省推进26县加快发展工作会议,会上正式给26个欠发达县“摘帽”,并不再考核GDP总量,转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摘帽”后,浙江不再对县(市、区)归类发达与欠发达,转而按照26个县的经济发展速度、发展质量、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动态指标进行综合排名。这26个原欠发达县(市、区)包括杭州市的淳安县,温州市的永嘉县、文成县、平阳县、泰顺县、苍南县,金华市的武义县、磐安县,衢州市的衢江区、柯城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台州市的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丽水市的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云和县、庆元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景宁畲族自治县。省里把这26个县统称为山区26县。
山区26县土地面积约占全省的45%、人口接近全省的24%,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无论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还是从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收入“三大差距”,促进乡村振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看,其重点、难点、突破点都在山区26县。由此,推动山区26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是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必然要求,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地区、收入“三大差距”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必然要求,必须举全省之力而为之。
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山区26县已不是一张白纸,也不再贫穷落后,而是具备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条件。如果放在全国来看,这26县均已超过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处于中上游,部分县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等指标与西部省区一些地级市相比,也毫不逊色。
其一,有良好的政策基础,形成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机制和扶持体系。早在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擘画“八八战略”中,就提出要“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制定出台了“山海协作”等一系列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政策举措。随后,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作为施政重点,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政策”“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等系列政策措施,形成涵盖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异地搬迁、结对帮扶等方面的扶持体系,使山区26县一举摘掉欠发达的“帽子”,成为加快发展县。
其二,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形成了农业、生态、空间资源优势的显现和释放。随着我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的形成,人们的消费需求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对生态、健康、文化、旅游等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26县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旅价值、社会价值等正前所未有地显现出来。山区农业富有特色的粮油、干鲜果品、茶叶、药材、山珍特产等的市场需求量价齐升,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使山区森林资源在维护动植物多样性和森林碳汇的作用更加凸显。如全部都属于山区26县的丽水市,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就数倍于其生产总值(GDP)。山区还具有丰富的低丘缓坡资源,也为人多地少的浙江探索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和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生态工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三,有良好的设施基础,形成了“不以山海为远”的高速路和互联网的互联互通。过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是阻碍山区26县发展的“鸿沟”。如今,这道“鸿沟”正在被填平。一方面,全省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总里程达5096公里;杭绍台城际铁路建成通车,衢宁铁路、杭衢高铁、杭温高铁等建设如火如荼,到 2025年总里程将达 5000 公里。这为山区26县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和融入杭州等四大都市圈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自2018年以来,全省持续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极大完善了以5G为支撑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实现了山区与城市的无差别信息共享,数字化为山区26县发展插上了翅膀。
明确目标。要按照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县一策”及有关部门出台的配套政策,持续推进“山海协作”迭代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加健全,开发区、新型帮共体、“两山银行”全覆盖,山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形态加快构建,26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之比超过0.73,地区人均GDP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6以内。
细化任务。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精准支持26县创业就业,做强“一县一业”,打造新型帮共体,推动央企“一对一”结对全覆盖。推动小县大城向名县美城转型,完善内聚外迁政策,做好后续帮扶,确保异地搬迁“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深化106个行政村在自愿基础上组建的共同富裕百村联盟,借以强强联合,以强带弱,联合带动其他村一起加快发展,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释放农村要素活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3个“1小时交通圈”,实施26县交通赶超提升行动,推进农村交通提质增效,创建“四沿”美丽富裕干线路。加快补齐山区海岛公共服务短板,实施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标准配置工程,增强服务能力,完善运作机制,特别是要开展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帮扶、深化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让优质学校、医院成为新时代山区共同富裕的鲜明标志。
压实责任。坚持内外发力,“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山区26县要强化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切实担当起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责任;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力量统筹、资源整合,加力支持;深化做好发达县市、央企、国企与山区26县的“山海协作”“结对帮扶”工作;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山区26县的投资、消费市场和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由此创造形成山区26县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走出一条省域整体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坚持内外发力,“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由此创造形成山区26县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走出一条省域整体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