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态之美更加彰显 努力成为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的省域范例

2023-01-08 22:28阎逸
浙江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机制绿色体系

文/阎逸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相结合的生态保护与补偿体系和机制,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生态支持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正确指引下,高质量推进“大花园”建设,实施更加严格、更加精准的资源“双控”管理,推动生态经济蓬勃发展,促进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发展位居全国前列,逐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省,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生态支持。

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成天蓝、水清、森林环绕宜居的美丽中国先行区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逐步构建起以山体屏障、蓝色海岸为生态基底,以森林公园、城市绿地、水系廊道等为支撑的生态空间。

高标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深化落实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为主线,建立健全源头问题自动发现机制、企业主体和基层监管部门主动作为机制。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和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治水治气治土治废长效机制,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制度。深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抓好产废源头减量管理,强化医疗废物、工业固废分类管理和贮存,提高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高质量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对各类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力度,积极开展水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湿地生态修复和山体环境修复。科学合理利用岸线、滩涂和海岛资源,加强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强区域生态廊道和自然保护地建设,通过林地绿地、郊野公园、区域绿道串联,提升区域环境生态品质,构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然格局。

高水平推进美丽浙江建设。按照全域景区化的目标要求,以大花园典型创建等为重要载体,加快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海岛建设。结合诗路文化带建设,以展现独特的诗人行迹图等为重点,把浙东、钱塘江等打造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展示带。把遍布各地的景点串珠成链,努力把全省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绿色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幸福的“诗画浙江”大花园。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标杆省份

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相结合的生态保护与补偿体系和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美丽经济发展激励,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推动生态经济化发展。坚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千方百计把生态环境功能优势转变为生态经济发展优势。结合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建设,积极探索农业农村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和“山海协作”机制的改革创新。结合大花园建设,依托湖荡水网等资源,提升旅游休闲等产业品质和能级。吸引生态保护专业化企业等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产品消费与供给,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推进经济生态化转型。科学编制实施碳达峰总体方案,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总结推广绿色智造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经验,开展绿色工厂等创建活动。引导新兴产业资金投资绿色再制造基地,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载体,深化湖州、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在“绿色债券”“绿色证券”等基础上,探索绿色实业基金等融资方法,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绿色产业。开展“零碳”体系试点建设,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数智体系和综合应用场景,推进低碳转型立法。

完善“两山”转化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排污权等环境资源产权交易规则,探索建立以“森林碳汇”为主要对象的专业化碳汇交易与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减排碳汇机制政策。建立健全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市场交易体系,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培育发展生态产品和生态资产交易市场,率先实施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绿色发展财力奖补机制,强化美丽经济发展激励,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建绿色发展创新的“浙江模式”

按照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差异化的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制度,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监管体制,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空间管制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和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完善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大花园建设,聚焦重点生态功能区,建立多元化补偿、多渠道筹集、差异化补偿的生态保护体系与补偿机制。健全地方之间的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如在异地开发、生态脱贫等方面,完善对口支援等多样化横向补偿方式。探索按森林覆盖率和建设用地比例高低,建立沿海平原发达县(市、区)与山区县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如山区县为发达平原县“代育森林”机制。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构建基于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GEP核算体系。推进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深化安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创新优质水资源价值实现路径。构建数字化和绿色发展相融合的生态经济体系,建立生态资源大数据库,探索建设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加快推行“两山银行”建设。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共建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

创新机制,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公益诉讼机制。

推进生态治理主体多元化。整合多个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与资源,压实各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公众、民间团体参与环保决策、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机制,进一步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完善落实知情制度、听证会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公众监督制度,形成防范生态环境问题多跨协同的有效合力。明确企业环保投资的主体地位,一些具有垄断性或者政府直接提供的环境产品、服务,按照公开的程序制定或者核定价格和收费标准,探索面向自然资本的PPP模式。

推进生态治理方式现代化。加大重点行业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流域水环境综合防控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生态治理能力的效率。数字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生态环境问题智慧监控体系,重点理清环境质量、控制总量、污染源“三本账”,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完善生态环境问题闭环管控的发现整改机制。

推进生态治理全程法治化。进一步推进生态补偿、环境监测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执法监督问责机制,形成专业执法监督和社会监督两者互补的环境监督网络体系。完善生态治理司法保障,健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猜你喜欢
机制绿色体系
绿色低碳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皮革机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