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燚然,刘晓伟
(辽宁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121001)
供应链协同发展的模式将企业由独立个体变成多个企业组成的“生命共同体”,“生死共存、休戚与共”。供应链模式的诸多利处不仅促进了各企业主体的经济增长,还帮助企业个体发挥制造企业“节资源、行低碳”的社会道德作用。制造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高效运作的制造业供应网络体系建设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制造业追求的永恒课题。在人类与新冠肺炎疫情长期共存的条件下,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必然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各种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的扰动,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保持供应链稳定性,使其脆弱性降到最低,以更稳定的能力保障制造业的生产、销售等活动,为制造行业的崛起指明方向,以供应链脆弱性研究为切入点,研究制造业供应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供应链行业自身在与时俱进,不同行业的供应链的发展更加具象化,为科学研究供应链运作的实际情况提供新平台。例如,绿色供应链、应急供应链的出现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方向。按照作用进行分类可以将供应链分为多种功能链,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供应链,都不能完全规避风险,一旦发生问题,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即刻展开。本文对近几年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应急管理的内容对供应链脆弱性进行分析,在以制造业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的背景下,探讨如何降低供应链脆弱性,提升制造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减小对制造业企业的损失,并进一步提出相关决策建议,以供制造业管理者和相关从业人员参考借鉴。
供应链脆弱性的概念起源于自然学中的脆弱性,制造企业供应链上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引导供应链上的伙伴企业(供应商角色、分销角色)通过协作方式,共同保证供应链正常运转,积极参与原材料从产地获取、加工、制造、设计到装配成产品等分工活动,涉及过程管理,与制造企业内部的管理类似。制造企业供应链脆弱性影响社会经济和民生水平的发展。Svensson(2000)将供应链脆弱性定义为一种由于随机扰动发生而导致与预期结果产生的偏差,导致供应链内部的制造商、分销商等角色产生负面结果。Peck(2006)在风险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其概念即“由供应链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可能对供应链造成的破坏性”。其阐述了供应链脆弱性与风险的关系,认为供应链脆弱性是风险的发生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的破坏行为。宁钟(2004)进一步丰富供应链风险理论的研究,认为供应链脆弱性与供应链风险并不等同,当不利事件对供应链造成损伤时,供应链风险就转化为供应链脆弱性。王蕾等(2021)在对供应链脆弱性的文献综述中,对供应链脆弱性的概念界定为:供应链运行的过程中不仅受到内部因素的扰动,而且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在这种双重干扰下,供应链风险的驱动能力大于供应链风险的缓解能力时,供应链的某一个环节会与原定的目标产生偏离,出现难以恢复的状态,造成一定的损失。
鉴于以上学者对供应链脆弱性内涵的研究,制造业供应链脆弱性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制造业企业在供应链上进行原料采集、生产、销售、与节点个体交涉等业务活动时,会受到供应链网络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因素扰动,造成某个业务活动中断或者阻塞,导致供应链系统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并对制造业企业及其他个体造成损失和伤害的一种难以掌控的行为。
关于供应链脆弱性的研究有很多,梳理近几年的学者研究成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高爽(2018)以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对其物流脆弱性进行指标选取,从暴露度、扰动度、适应度3 个维度和层面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张学森等(2017)以绿色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对其脆弱性风险的传播机制展开研究,将绿色供应链脆弱性主要包含的风险因素来源分为内部、外部和链间3 部分,制定出相关量表,并探索出14 条风险因素的传播路径,得到绿色供应链脆弱性风险的第一来源是外部。张云涛等(2021)选择暴露性、恢复性、敏感性为二级指标,构建以评价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供应链脆弱性为目标的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供应链脆弱性较高。
刘家国等(2015)以突发事件风险为研究视角,以制造业的供应链脆弱性为研究对象,采用SEM 对其削减机制进行探索。聂彤彤和于雪娇(2020)采用改进TOPSIS 方法,建立了突发事件影响程度、应急信息系统完备性等6 个维度的完整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具体事例验证评价模型的实用性。王海燕等(2020)建立供应链脆弱性因子识别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某汽车制造公司为例,对模型有效性进行检验,得到期望库存等仿真结果,识别出环境因素、合作因素、内生因素等关键因子的影响作用。
杨洋等(2018)以能源供应链网络为研究对象,构建能源供应链脆弱性测度模型,基于贝叶斯理论进行能源角度的供应链脆弱性分析,丰富了供应链脆弱性研究的多样性。丁荣荣(2019)建立回归分析模型,通过问卷收集数据,确定影响供应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为物流及税收政策、融资等变量,据此提出供应链结构的优化路径。周晓(2021)构建消费日用品供应链的靴襻渗流模型,着重研究失效情境下节点对整个供应链脆弱性产生的影响,挖掘出供应链上的活动节点与关键企业节点的作用关系。
制造企业供应链与其他类型的供应链相比,具有涉及链条范围广、链条生产制造活动种类多、关系管理较为复杂、特殊产品运送需要注意事项多等特点,在研究制造企业供应链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上,需要结合其特点,识别归纳出更准确、切合的因素。在生态研究领域,学者将脆弱性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归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这种将主体分为内、外两个部分的思想被引进到不同领域的脆弱性研究中,如灾害系统脆弱性、金融系统脆弱性。关于供应链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有的从涉及供应端和需求端的不确定、产品自身的使用周期和设计生产产品的技术周期等因素的内部视角进行研究,也有的从全球市场动态化、复杂化以及多变化的物流市场等因素的外部视角进行研究,财务风险、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事件导致供应链产生敏感反应的事件发生,一些新的因素也在不断被吸纳到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当中。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隋博文和谭翔(2019)研究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问题,同样基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视角,提出6 个包括供应波动、政策变化、价格波动、利益冲突、物流桎梏、信息阻滞在内的二级影响因素,并利用结构方程对基本假设进行检验,得到验证结果。王海燕等(2020)从供应链运作系统的视角将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划分为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内生因素是供应链系统内部的供应商子系统、物流服务商子系统等,外生因素考虑的是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来说,外部环境因素和节点企业间的关系处理等合作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进行因子辨析,研究的影响因素以独立子系统的形式得以存在。
综上所述,供应链脆弱性作为伴随供应链而生的一种自有属性,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相关人员要致力于减少因供应链脆弱性发生而产生的各类风险事件,降低供应链对风险的敏感性,减少制造企业的经济损失和人力投入,保证制造业供应链的健康运行。制造业供应链内部因素影响的程度大小和外部扰动发生的严重程度决定了供应链脆弱性的大小。本文认为,当前形势下,制造业供应链脆弱性的影响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制造企业网络系统内部。包括精益制造背景下供应链网络的复杂性、新型技术在企业内部应用的程度不深入、制造企业不同类型产品自身的特性、小批量和个性化生产需求的驱动下的生产特点等。其中,精益制造理念倡导的是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的质量和价值追求,制造业企业作为主体与供应商、分销商签订合同时会根据市场需求实行动态化合同管理,涉及零部件采购问题、外包产品设计问题等,这会使供应链管理较之以往更加复杂。
②制造企业网络系统外部。包括全球化的多变市场环境、自然环境及突发事件等外界因素对原料采购造成的波动,运输过程造成的中断或阻塞,科技网络搭载的不同步问题等。
③制造企业网络系统内外部交互的过程中。包括外包业务造成主体与制造客体分离、存在于供应链主体网络域外的其余节点介入、关系管理上联系不够紧。制造业主体对供应链上其他成员的依赖性较强,尽管供应链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存在,需要齐心协力,但作为制造业企业来说,对于原材料供应商的依赖度较高,以合同形式约束供应商的原材料及时供应行为外,还需要与其他供应商保持一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制造企业以供应链形式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时,供应链脆弱性受到来自供应链网络内部、外部、内外部交互的过程中3个方面存在的因素影响,有效解决供应链脆弱性问题,制造企业就会以全新的姿态面对跌宕起伏的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只有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制造业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当前形势下,严峻的全球疫情对我国制造业产生冲击,影响制造业供应链系统的长远发展。我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制造业发挥着领头作用,向世界展示中国质量、中国速度、中国品牌。面对制造业供应链遭到扰动的情形,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准备,降低供应链脆弱性。
①全面实行供应链数字化。科技是新型驱动力,供应链是借助现代科技自成一体的新型组织,既来源于技术,也要依靠技术做大做强。在供应链管理中,充分依托数据资源,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和制造业企业管理水平,畅通运输、销售等业务流程,致力于达到消费者和合作商双重满意的目标,提高供应链预警性和应急管理性,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免造成供应链脆弱性失控的局面。
②创新驱动供应链发展。重视供应链的创新性发展,任何活动和工作都要融入创新思维,知识学习是创新的来源。在强调“高质量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背景下,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中知识学习方面的创新。开展供应链相关专业教育,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理论创新,也要开展创新性实践行动,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创新发展。供应链管理工作中需要创新,制造企业内部需要创新,故企业要将供应链创新性建设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日常组成部分。
③贯彻制造强国发展战略。面向供应链转化的政策支持体系正在形成,制造业供应链要以构建制造业供应链良性生态环境为行业目标,积极响应质量强国战略。制造企业以高质量要求严把产品制造关,解决产品生产周期问题,适应市场环境,加速中国制造融入全球制造的快车。
④加强应急管理建设。供应链脆弱性的存在与风险密不可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关关系。要想在风险发生时对其进行有力管控,将其对供应链的影响降到最小,必须加强制造企业的应急管理建设和制造业供应链整体的应急管理建设。企业内部的应急管理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每个企业有相关的应急流程,放置到整个供应链系统来说,依据扮演的角色和属性的不同,在供应链应急预案中编制不同的作用和能力要求。
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其所在的供应链系统是不一致的,从原料采购的初始环节就存在很大不同,供应链层次数存在差异,长度大小也不一致,不同的制造业企业核心在供应链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更是千差万别,导致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供应链脆弱性的影响因子多变多样,本文提出的影响因素分类只是一种借鉴方式,难以符合全部类型制造企业供应链的脆弱性研究,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在后续的研究中会针对具体类型制造业供应链进行研究,力求更加严谨、科学,以期在具体行业类型中让科学研究具有落地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