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思筠
(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
固定资产在公立医院的资产构成中占了较大的比重,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规范地管理固定资产对医院的经营运行至关重要。但目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医院正常的运营和发展,降低了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1.1.1 有利于医院适应外部监管的要求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政府会计政策的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了新的监管要求。如《政府会计准则》实行后,医院管理固定资产时,需要按照新的会计准则中对公立医院等政府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与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固定资产能规范、有效地运行。因此规范、科学地管理医院固定资产符合《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有利于医院适应外部监管的要求。
1.1.2 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预算、采购,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维修及报损、报废等与固定资产使用相关的运行管理活动。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减少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也能避免固定资产购置后的闲置和流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医院固定资产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提升了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也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1.1.3 有利于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
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不仅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还能使医院管理者充分了解医院现有的资产状况,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提前做好固定资产的预算分析,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做好规划和分配,并对用横向和纵向分析法对固定资产的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及时调整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案,有利于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
1.2.1 固定资产规模更大,管理更复杂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化设备为人们的疾病检查和诊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中,因此,医院的固定资产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管理也更复杂,固定资产管理更为困难,所以医院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
1.2.2 固定资产相对较分散
医院设备基本放置在各个使用科室,较为分散,加大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管理的工作效率较低。例如核磁共振等机器都放置在放射科,价格昂贵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却很难对其进行近距离管理,又例如血压计和监护器等,由于体积和质量较为小巧轻便,所以科室之间可能存在随时借用的情况,而这种借用一般不通过设备管理科室,没有相关的借用手续,比较容易造成设备遗失。
2.1.1 缺乏固定资产采购制度
大多数公立医院缺乏对固定资产采购的预算和管理,一方面缺乏采购计划,没有严格的预算审批,可能存在使用科室未参与到预算的制定,预算审批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不充分,预算管理部门审批不严格等情况。另一方面新设备采购缺乏充分论证,由于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业务科室提出固定资产采购需求,但对设备了解甚少且对设备使用前景过于乐观,固定资产管理小组缺乏业务相关能力,只能使用业务科室提供的数据进行可行性分析,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这些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不必要购置、购置价格偏高等状况,易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和使用效率低,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
2.1.2 缺乏固定资产使用时的监控制度
虽然公立医院大多设立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业务。但从整体上来说,许多医院在固定资产购入后就完成了这项业务,缺乏对后续使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比如固定资产是否还在领用科室,是否被人随意借用,使用过程是否合乎标准,定期维修保养是否持续跟进。缺乏固定资产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制度,这样不仅会比较产生固定资产的损毁和贬值,造成医院经济损失,也使管理层不能掌握固定资产的运行情况,不利于经营决策。
2.1.3 缺乏固定资产的退出制度
许多公立医院缺乏对固定资产报废、损毁等退出的管理,固定资产的报废时间和程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意味着固定资产的使用科室能决定固定资产的报废与否,容易产生处置方式不恰当、处置时间较长、处置效率低下等情况,也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报废时间提前,报废收益受损,从来造成国有资产受损的情况,或发生因固定资产超期使用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这些都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也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损失。
有些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医院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报废都不甚关心,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情况也不甚了解。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科室较多,工作量大且复杂,许多公立医院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无法有效地追踪固定资产的责任人,导致使用科室认为设备的日常维护与自己无关,导致许多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甚至还会出现部分科室和人员私自挪用固定资产等现象,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行各业依靠信息技术在工作效率方面做了很大提升。但部分医院仍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建设不足,或者虽然有专门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但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并未和其他系统相关联,数据不能与财务系统等数据共享,数据传递效率和准确率都较低。一方面,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等记录都无法直接在财务系统中呈现,财务成本信息需要通过其他手段获得,既不能保障数据准确性,容易出现差错,也增加了工作的繁琐程度,核对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工作量巨大,导致领导层不能及时获取到准确的固定资产数据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不能全面地了解固定资产的运行情况,财务科很难及时对固定资产的运行使用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层也很难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是由设备科、财务科、总务科按性质管理的模式。一般设备科负责医疗相关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废等,财务科负责固定资产的记录和折旧等账务处理,总务科则负责固定资产的维修等,各个部门相互独立、自行管理,缺乏科学统一的组织架构,所以容易造成沟通不及时、管理散漫等情况。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固定资产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部门之间权责部分、账实不相符等混乱的情况,仅靠每年一次的例行盘点,并不能发现问题的存在。如医院设备有多种厂家和多种名称,入账时设备科采用的名称与做账时财务科使用的可能是不统一的名称,容易造成设备台账卡片与财务账目不符合,在年末盘点时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造成之后的维修、报废、处置的困难,并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
3.1.1 加强采购预算管理,规范采购流程
建立科学规范的采购制度,可以减少医院的固定资产采购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一方面,预算编制人员要科学编制采购预算,根据医院的资金情况和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编制设备的采购预算,并且要求业务科室和设备管理科室共同参与。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提交给相关负责领导审批,并对报送的预算编报进行说明,领导对草案数据进行审核后,调整出具固定资产预算报告。另一方面,在各个科室提出设备申请时,需提供可行性论证,相关管理部门需对其采购计划进行调查考证,甚至邀请其他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沟通,对其可行性反复论证,最后在规定的采购预算范围内进行招标和审核、
3.1.2 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想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采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采用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是指从提出固定资产采购需求开始,到固定资产最终环节的报废退出都纳入科学管理,包括购置前的预算和效益分析、资产的招标、入库、验收、领用,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维护和维修改造等。采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可以将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预算、采购、日常维修和维护、报废退出等环节都归入到监控和管理中,并整合各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并能大幅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设立固定资产管理专员、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医院要加强固定资产相关科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实现信息的共享,避免信息孤岛状态。其次,要招聘或引进有专业管理能力的固定资产专员,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人才保障。对于涉及到固定资产的科室设置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联络员,负责好科室内固定资产信息状态的沟通与联系。资产管理专员对需要对科室的固定资产做好日常的维护管理及监督,并定期配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最后,还应引入内部审计和纪检机构,与监管部门相结合,共同参与到监管工作中,确保医院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总体情况有全面的掌控,确保医院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面对工作量庞大且性质复杂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医院管理层应认识到信息化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摒弃传统的效率低下的手工管理模式。首先,通过升级更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建立全院共享共用的固定资产系统,将现有固定资产信息数据都纳入固定资产系统中,并实现固定资产数据能够实现及时准确的上传与分享。其次,利用信息化系统将财务系统、设备系统与固定资产系统相关联,基于信息化技术建立各科室的联合共享系统,实现各科室固定资产数据信息的共享和分析。固定资产数据的及时共享,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及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全面了解固定资产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并为医院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再次,利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在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管控。固定资产购入前,通过固定资产信息系统了解现有资产使用情况及报废时间,进行采购分析。固定资产进入医院时,使用条形码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登记录入,便于各科室对固定资产信息的及时掌握与分析。固定资产退出时,在信息系统上及时做好清算和出库工作,使固定资产管理能做到在固定资产入库、调配、查询、分析等方面都更加高效。最后,要对使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各科室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及时更新和掌握信息系统的新功能,这样才能真正使信息化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由于固定资产自身性质与特点,其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较为系统化的工作,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医院各个科室的共同参与。因此一方面,医院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组,由医院领导担任组长,由医院不同的科室负责固定资产管理措施的实施。且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不同科室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与工作的配合。如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性质,由总务科或设备科进行采购和维修保养,财务科则负责固定资产的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核算。财务科、设备科、总务科都依托于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分类分工管理。在资产购入时,统一进行条形码编码,并将条形码粘贴于固定资产上;在资产变动时,要经过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由交接双方签字确认后办理交接变更手续;在资产报废时,需要由科室提出申请,经过专业人员的评估审核,将报废资产进行处置,尽量利用其残值,增加处置收益。做到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各个科室互相合作又相互制约,形成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另一方面,医院要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向其他先进单位学习,如派遣管理人员去固定资产管理比较先进的医院进修学习其科学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经验,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推广实施。并且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政策的更新解读,让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熟悉其管理流程和政策导向,以专业技能和素质应对固定资产管理。
综上所述,目前许多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的运行管理上仍存在较多方面的问题,但随着医院对固定资产的逐渐重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人员权利与义务的明确,信息化系统的利用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组的设置,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会逐步科学化。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经营运行的重要基础,公立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人员积极性,还能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地运行,从而推动医院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