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全球素养人才的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

2023-01-08 14:57张荻
智库时代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思政素养专业

张荻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一、全球素养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全球素养包括多维度能力,指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下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与他人得体、有效的互动,并为可持续发展和集体福祉采取负责任的行动的能力。它要求相关人才能理解“当地”和“全球”问题,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掌握不同文化类型的特征,理解、包容并欣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互动,并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共同幸福采取有效行动。

(1)熟悉中国的国情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基础是对本国国情和政情的了解与正确把握。外语类专业应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发展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沟通与交流的使者与发言人储备必要的知识。

具体来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对时代特征、世界发展大局与中国发展总基调的宏观把握下制订的,是全党全国人民赖以认识时代特征、定位我国发展阶段的思想指南,也是更高效地从事生产生活,服务国家发展大举的行动指南。只有正确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丰硕成果,在高铁、路桥、大飞机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在“互联网+”电子商务、5G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性发展,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突飞猛进,在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与人权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就,为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和经验提供了丰富素材。了解了这方面的突出案例与发展成就,帮助学生就此作出深入、准确的解读与阐发,是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

谙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球素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思想火种,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济世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和灵感源泉。培养全球素养,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治理智慧。[1]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当代价值与普世意义,树立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并能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古老的中国智慧。

(2)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2001年11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提到“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造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并指出“文化间的对话是和平的最佳保证。因此,培养具有全球素养的外语类人才,需要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对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跨文化沟通能力,才能为保护并发展全球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外语类专业需要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特定文化体系中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熟悉不同文化体系中的礼仪知识,并了解其中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这样才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更高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士进行沟通与对话。

(3)具备专业能力和国际沟通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在培养具有全球素养的外语人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培育具有高素质语言能力的人才,这是进行国际沟通的基本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另外,熟悉特定领域的国际知识、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规则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帮助学生了解重要国际组织与合作机制的相关知识,理解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知晓其运作机制。

二、外语类专业的特点

目前,外语类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方面还存在一些特色,需要有针对性地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全球素养人才的目标。

(一)培养目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化,质量不断提高,中国深度参与到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当中,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会指出: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这对外语院校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而这样的人才,必须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课程体系与内容

外语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因此外语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围绕这一目标来设置。以我校外语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外语教学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其中学科专业课程约占总课程的65%,其他课程约占35%。这样的课程设置,说明外语类专业的大部分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为目标的。如何在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三)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讲授、提问等教学方法,受到外语类专业教学实践和专业特点的影响,也出于发展学生专业素质的需要,外语类专业教师会更多采用班级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翻转课堂、课堂报告等多元方法[1],也更注意调动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互动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增多,学生在课堂中所占比例会不断提高。在四年级时,部分课程的课堂已经基本接近实操过程。

(四)师资队伍

目前,大多高校明确要求教师具有国境外学习、工作三个月及以上的经历,外语院校在这一方面的要求则比其他高校更高。外语类专业的教师大多都有在目的语国家交流学习、科研、访学的经历,在境外学习工作的时间相对其他专业教师会更长。这使得教师受到目的语国家的思想文化影响相对更大,这也对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素养以及在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综上,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以及师资队伍各个方面来看,外语类专业都较大程度地受到目的语国家的影响。这一主要特点对于结合课程思政培育全球素养人才来说,一方面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避免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也具有培育全球素养人才的先天优势。外语类专业本身就融合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过程,对对象国社会风俗、礼仪礼节的了解过程,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育过程。

三、全球素养人才培养的思政路径

根据党和国家对高校课程思政提出的要求,结合外语类专业自身的特点,外语类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培育全球素养人才。

(一)加强培养方案顶层设计,优化课程设置

专业负责人应明确全球素养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各自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已开设的各类课程,将全球素养人才的构成要素与各类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并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如在外语类笔译、口译、视听说课程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党和国家政策、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成就等内容。设计“外语+”培养模式,将外语特色与政治、经贸、文化、法律等不同学科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

(二)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增强课程思政能力

这要求教师要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先提高自身的思政能力,对课程的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既有宏观把握,又有细节刻画,增强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这样才能主动挖掘教学素材中各种可能的思政点,自觉塑造学生的品格。此外,教师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应该将课程思政内容自然地融入专业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在线共享课程体系,提高培养效率与质量

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具有全球素养的人才对教师本身的思政能力和全球素养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外语类专业的教师大多就读于哲学或社会科学专业,难免有学科知识方面的缺失,应充分利用全国不同院校乃至全球知名高校已经建成的政治、文化、经济、管理、法律、教育等不同领域的在线共享课程,通过在线课程学分认定等方式,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各领域的素质培养。在顶层设计方面,可以在外语院校之间、外语院校与综合院校和其他专业院校之间,实现全球素养培养特色在线课程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全球素养人才培养事业共赢。

(四)建设全球素养实践基地,提供实践平台

要重视国际化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与联合国相关组织、世界银行、亚投行、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与中国各级政府涉及全球事务的相关部门,涉及全球素养的非政府组织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建立外语院校与国际组织、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与企事业单位的全球素养人才培养联动机制,选派优秀学生到这些组织、部门、单位实习、见习、工作,定期邀请相关组织、单位来校开展全球素养宣讲推介。将专业课程安排时间、毕业论文评价机制、学分认定制度与国际组织实习见习有效对接。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课程思政与全球素养的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对我国的国情、民情、党情有切身的、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进而能够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精神。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国际平台的实习机会,尤其是各种国际组织。应充分利用本地区优势资源,在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实习或志愿者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相关链接】

浙江外国语学院(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以外国语言文学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浙江省内唯一一所公办外语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浙江外国语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55年的浙江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7月,改建为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1958年,改名为浙江文教学院;1960年3月,更名为浙江教育学院;2010年4月,升格更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

截至2021年10月,浙江外国语学院总占地面积555.5亩,建筑面积17万2千平方米;建有13个学院(部),开设35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专业15个,4个高职专科专业;共有专任教师527人,全日制在校生8500人。

猜你喜欢
思政素养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