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日语阅读能力*

2023-01-08 11:47
智库时代 2022年29期
关键词:体裁日语文章

贺 壹

(广东科技学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增多,小语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人们对日语产生了浓厚兴趣和使用需求。加强对日语的了解和学习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尤其是有效的日语阅读技巧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点,不断开拓视野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日语阅读教学在日语专业教学中占的比重较大,从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来看,日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五个模块里的“读”则是指日语阅读课程。

一、日语阅读及教学现状

日语阅读,本身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了解日本相关的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如果可以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进行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中日文化的差异,得到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日语阅读水平便更上了一个台阶。其次,通过日语阅读,不仅可以了解和探索未知的领域,如果结合中国文化,进行对比研究,这便可以无形之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1]。

就目前日语阅读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而言,停留在日语的字、词和句子的翻译理解等基础层面的情况较多。教师们把这门课上成了翻译课的例子也是存在的,主要因为没有理解该课程的授课目标和精髓。

其一,学生对单词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储备不充分,还停留在积累阶段。因此,教师开展日语阅读教学主要着眼于语言本身,向学生传授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教学主要以精讲形式进行,最终很有可能造成日语阅读变成日语翻译的授课模式。

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压力,迫使学生们以考级为主要目的,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捷径,从文章中找出正确答案,通过各种专业考试,成了其主要任务。这样一来,很容易忽视日语阅读的真正目的,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面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如果能够参考国外的阅读理论,吸收部分有效且适合中国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方法,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二、国外阅读理论的模式

(一)自下而上模式

在此模式中,阅读是一个由单词解码到获取信息的全过程。换句话说,就是从字、词开始,逐步过渡到高级的语言单位,并逐一辨认,继而获得文章意义。按照此模式进行阅读,教师在讲解文章时,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突破语言难关,帮助学习理解词、句的意义。但随着相关学者对阅读理解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即便解决了语言问题,也无法深刻理解文章意义,无法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这种模式只是将阅读当作了语言知识应用的过程。

(二)自上而下模式

为了解决自下而上模式中的问题,自上而下模式应运而生。学者认为阅读其实就是心理语言的猜谜游戏,囊括了思维、语言二者间的互相作用。要想实现精准阅读,并不意味着要将所有的文字进行辨认,而是主要将能够对那些产生有效推理的文字进行辨认,这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技巧。遵照自上而下模式,在开展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者能够主动参与,并不是对所有文字与字句进行全部理解,而是依靠阅读者脑海记忆中已存有的非语言知识对文章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断,在阅读时构建文章的意义。所以,自上而下模式更加注重在阅读时通过了解主题以及文中提供的语境来实现对整体文意的猜测。自上而下模式与自下而上模式相比,对阅读理解方面有了更加显著的进步,但如果仅靠此方法,缺少语法结构、词汇的认知能力,也不能灵活的掌握日语,更别说深刻理解了。

(三)相互作用模式

此模式将阅读过程概括成处理语言文字与读者应用背景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将阅读分成双向过程:即语言、非语言、内部层次间互相作用同步进行。科学的文章阅读就是将上述两种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使阅读者已掌握的知识与文章内容形成相互作用。因此,相互作用模式也是目前理解阅读的最佳方法。国外研究的阅读理论模式对日语教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包括了语言知识,还包括读者的知识背景,如果读者知识越丰富,理解时也会更加深刻[2]。

三、解决方法

通过合理审视日语阅读及教学现状,以及参考国外的阅读理论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几种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以此为学生提供日语阅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第一、思考合理的教学方法。

其一,备课时,教师需要思考,采用泛读还是精读的形式。那么,精读课和泛读课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①两者对学生的注重点不一样。精读文章,关注学生基本的功底和素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和均衡性。泛读文章,供学生开拓、深化,使学生通过有选择地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可以理解为,精读是基础,泛读是发展和提升。②两者教学重心不一样。精读文章是传授方法、教给策略,泛读文章是迁移方法、举一反三。③教学模式的不同。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另外,精读的文章甚至可以背诵下来,用于积累日语表达,甚至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泛读课: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第一遍通读全文,着眼点在字词注音上;第二遍,画画批批,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整体含义;第三遍,可以从受到教育启发的、好词佳句的、文章结构,阅读方法等多角度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探讨,积累语言的同时提升阅读的整体综合能力。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针对日语阅读这门课,不少教师采用了精读模式,把阅读文章中的句子,仔细地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很容易把这门课上成翻译或者语法课,而没有全面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以及其更为深刻的含义,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拓宽更多相关知识。其实,日语阅读这门课程基本上是在大学三年级开设的,大三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了,语言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我认为提高学生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在理解文章含义之上,辩证地看待文中提到的社会现象及问题,得出独到的见解更为重要,这样才能提高日语阅读能力的同时,又提升了思维能力,因此泛读的授课模式更加适合该课程。

其二,采用互动模式,教授日语阅读课程。让课堂不再仅仅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现状,而是学生讲,大家听,相互探讨和交流的自主式模式。当然,也可吸收日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作为研究论题,在讲台上进行自由地陈述,从而提升学生自主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探索。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为学生指点迷津,授予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例如,可以把讲授课堂变成发表会,甚至变成模拟演习。阅读教材当中出现的知识点,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们课后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然后以发表会的形式各抒己见。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又能锻炼交流表达能力,甚至可以培养落落大方的性格,来应对今后日本企业的严格面试。尤其,对于企业或者就职活动相关的文章,可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营造考官与面试者的虚拟场景,让学生体会到,面试的技巧内容以及着装等方面都是值得思考的。

其三,以有声思维的方式导入阅读教学。有声思维(tinking aloud)是指受试者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将其心中即时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并由测试者以录音的方式加以记录,而后转写成文字进行分析的方法。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有声思维法在外语阅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Harmon分析了学生阅读时的阅读策略,得出有声思维法能够从客观上对学生阅读过程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学生的词汇使用情况。希望通过有声思维法能够看到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思维过程”,让教师可以去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从而给出意见和建议,促使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将阅读策略以有声思维的方式导入日语阅读教学中去,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有声思维可以将学生们在日语阅读过程中,平时不可能看到的思维过程通过录音转变为可观察到的语音。那么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描述时能够发现自己平时思考时所忽视的问题,从而进行改进。另外,日语阅读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与其它课程相互融合的。如果可以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锻炼交流能力,这将对学生今后的求职和升学起到促进作用。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妨尝试把读懂的内容转换成简单的日语,再表达出来。这就类似变相的有声语言学习。简而言之,用口头复述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日式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客观来讲,这种有声语言的学习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进行全面评价,也能了解学生对基本阅读知识点的掌握。将有声语言应用于日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日语理解上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是否充分使用阅读技巧,从而在日语阅读教学中找到更合适的方法。

第二、培养学生迅速读懂文章的能力。通过有效的阅读技巧,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段落结构,主旨大意。

首先,指示词、关联词以及省略是阅读文中常出现的情况,很容易误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那么,针对以下三种情况,给出有效的阅读方法。

①「これ」「それ」が指すものを考えましょう!日语中的「これ」「それ」等相关的指示代词出现在文章中时,在课堂中通过给学生们大量的例句,进行不断地对比分析和总结,得出了以下结论。

遇到「ソ」类和「コ」类的指示词时,指示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指示词的前面,需确认前文。例如:私の誕生日にお父さんに自転車を買ってもらった。中学・高校の6年間それに乗って学校へ通った。很明显,在这个例句当中,我们可以结合两句之间的逻辑进行分析。根据意思,不难理解到,第二句中出现的“それ”,指代的是第一句中提到的父亲买给我的自行车。

②関連のある言葉を探しましょう!通过找关键词或者中心词来快速把握文章含义。通过验证,总结出来两点。首先,中心词或者关键词体现了文章的主题,它一般出现在文章或者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其次,在文中大量出现的高频词,很可能成为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快速浏览的方式,找出关键词,从而推断文章主题[3]。

③省略されているものが何か考えましょう!为了使句子言简意赅,文章中经常会出现省略,找到省略的内容带入文章,便能很快地把握句子含义。

例如:突然電話が鳴った。( )病院からだった。( )慌てて飛び起きて、病院に駆け付けた。( )( )「おぎゃー」という声がした。( )元気な女の子だった。( )( )嬉しくて妻に「( )ありがとう。( )お疲れ様」と言った。这段话中出现了大量的省略,这就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以及情境来分析省略的内容。从文中给到的名词和拟声词,我们不难推测出这是婴儿在医院出生时的场景,也就可以理解括号中省略了大量的人称代词了。

一般情况,を/が/に/も的前面出现的名词,很有可能是句子省略的部分,也可能是文章的关键词。另外,~のは~だ句式中,だ前面的名词也很可能是省略的部分。

其次,分析文章的结构形式,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日语阅读文的中心含义。文章的形式种类繁多,老师可与学生一起来分析其形式,便可为学生在做日语阅读理解题时起到针对作用。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分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体裁文章。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写作特点,更利于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议论文体裁文章,主要是围绕社会现象、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文中一般有明确的观点和分论点,结构鲜明,观点突出,通过找出关键的句子来理解文章也是不错的方法。说明文体裁文章,主要是围绕某件事或物进行说明。记叙文体裁文章主要是对某个事物的一种叙述。这三种体裁的文章多用「~だ」「~である」文体。教师针对这三种常见的体裁文章,在备课时需要重难点突出,分析哪些知识点或语法表达对于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是较难的,哪些需要仔细讲解,哪些可以一带而过。

第三、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讲解阅读题时,大可不必把文章全部翻译成中文再进行剖析。做日语阅读练习,需要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而深度理解每一个句子变得不那么有必要了。例如,在日语能力测试中,阅读是一个必考科目,题量很大。这就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技巧。如何运用技巧快速理解文章含义找到正确答案是十分必要的。以议论文体裁文章为例,首先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议论文的体裁结构决定了整篇文章是围绕该标题展开的。然后,要找出关键词。关键词按照在文章的作用,可分为并列、转折、递进三大类别[4]。表示并列的关键词有:“と(和)”“も(也)”“とか~とか(啦……啦)”等。在阅读题中,选择项正确答案是唯一的,所以出现并列的关键词时,可以考虑用排除法。表示转折的关键词有:“しかし(但是)”“ところが(但是)”等。前后文所表述内容发生了转变时,也是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留意的。表示递进的关键词有:“更に(更……)”等。为了努力把握论题并且找出作者真正的观点,可以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结论多出现在文章的末尾。另外,体现作者观点的日语表达方式,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有:“に期待する(……期待)”“に望む(希望……)”等。

第四、拓宽学生的视野,选用教辅材料来增加阅读量。以课文中的文章体裁类型为基础,让学生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练习。练习之后进行归纳总结,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之后便可举一反三,通过课外的辅导材料,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接着,从学生答题的情况,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另外,为了丰富课堂的形式,活跃气氛,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练习题相关的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四、结语

日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久的积累和大量实践训练。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扎实的日语语言功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方式,才能提高日语阅读的综合运用能力。希望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并且能够进行中日文化的对比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更应该给予启示和引导,让其进行深思,客观地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体裁日语文章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