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现象研究与解决对策

2023-01-08 11:47索芳迪
智库时代 2022年29期
关键词:汉语现象词汇

索芳迪

(贵州民族大学)

一、引言

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同时伴随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发展和形成过程,汉语与其他语言之间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词汇空缺现象是影响留学生学习汉语,掌握汉语要义的重要阻碍因素,为了提升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让更多其他国家的人们喜欢汉语,学习汉语,必须要对这种跨文化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进行研究,找出具体可操作的解决对策,就可以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虽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发展之中,相信不久的未来,在对外汉语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会取得一定的进展。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空缺现象概述

在找到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空缺现象的解决对策之前,需要先对词汇空缺现象进行研究。所谓词汇空缺现象,简言之就是词汇空白,词汇空位,文化负载词等,诸如此类的描述是我国对外汉语学术界引入这一概念之后,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针对词汇空缺现象作出的不同阐述方式,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文化的差异,汉语词汇中没有与其他语言完全对应的等值词汇,意思之间无法形成完全对等的情况,就造成了词汇空缺的现象。比如汉语中的一些常用词汇,诸如“烙饼”“胡同”“盘古”“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孙悟空”等等,都在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中难以找到对应词,就需要在翻译和学习语言时有对应的教学策略,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并且能够掌握词汇的差异,应用语言能够顺畅。

有关词汇空缺现象的研究在我国也持续了20余年之久,但是在翻译领域、教学领域,在语言学习对比研究中,大部分的研究方向都集中在英语、俄语等大语言种类之下,设计的研究内容有词汇空缺与翻译问题、词汇空缺理论与跨文化交际问题、词汇空缺现象研究等,语言毕竟是文化的浓缩,也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在语言反映文化的过程中,找不到两种语言之间对同一事物的对等描述词汇,那么空缺现象便油然而生,也非常自然。这背后其实是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的空缺。其实空缺这一现象不仅在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在汉语语言体系之内同样存在着空缺情况,俄国曾有一名语言学家贝氏认为空缺存在的区域就是语言的潜在发展范围,这说明语言还有非常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非母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和后天的努力,对文化进一步了解的同时,对语言也有一定的学习帮助,同时要想掌握另外一种文化下的语言,需要有包容和好奇的心态,要能够从语言学习的表面走到词汇空缺的背后,去了解文化,才是正解。汉语词汇是非常丰富的,很多自我语言发达的国家,接触到外来文化的语言就会感觉异常陌生,非常难理解和靠近,这也是汉语母语者学习其他语言的主要阻碍。人们经过长期的文化熏陶以及文化传承的影响,头脑中留下了太多对汉语语言特征的印记,对于异文化的语言就会感觉学习困难。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

词汇是构建语言的基础,也是语言大系统形成的支柱,通过词汇遣词造句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门文化,这是相互交融的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说,学习语言就是单纯地学习语言,对语言相关的理论知识非常重视,但是对背后的文化和背景却不够关注,这些都是错误的语言学习习惯,同时也会影响语言的学习效果。从学习汉语的角度来说,汉语词汇不仅丰富,而且有很多词汇具有多个词义,并且需要联想伴随意义,这都是造成非汉语母语者学习的巨大困难。民族观念和认知的不同,就会导致在联想词汇意义的过程中,会发生重大的区别和差异。如果遇到了其他语言无法对应词义的情况,词汇空缺问题就会严峻,需要对词汇空缺现象进行学习者对应语言的整理和归纳,从而破解非汉语母语者的学习困难。具体来说,汉语的词汇空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民族特殊文化和历史背景所造成的语言词汇空缺

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演变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所形成的词汇和语言是不同的,这就是说,汉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继承了祖先的一些文化特征和认知心理,就会在语言的流传中随之传承,比如小吃、豆浆、油条、秧歌、京剧、昆曲等都是中国特色的词汇,也是仅在中国存在的事情或者事件,因此外来民族肯定无法理解词汇的意义。另外,夜大、下岗潮、农民工、希望工程等也是中国特殊历史背景之下的产物,需要了解中国社会进程的人才能理解词汇的意思。这些词汇在其他语言中肯定难以找到对应词汇,还有阿Q、祥林嫂、活雷锋、扁鹊在世、豆腐西施、西门庆潘金莲等都是特殊词汇,是与一定的作品相联系的典型人物,需要了解相关文化的人才可以理解词汇背后究竟在表达什么。中国历史上有非常多的历史典故以及历史人物故事,如果缺乏相应的历史背景,那么在其他语言文化中是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汇的,词汇空缺的情况肯定会出现。中国历史所经历的道路是非常独特的,文化、教育和政治都是有自己的特殊性的,在多代的历史王朝更迭中,自然会形成大量的属于中国独有的语言词汇,就会导致外来文化的人难以掌握到其中的意思。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学典故,就是其中典型的词汇特殊现象,嫦娥奔月、女娲造人、豆蔻年华、青梅竹马、神笔马良、哪吒闹海等等,一般在西方留学生眼里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

(二)文化差异导致的语言空缺现象

很多语言在基本词义方面都有对应词,但是到了背景不同的时代,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词汇就无法一一对应了,比如汉语中的大学是指高等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的四年学制,而同样的大学的词汇在韩国就是指二年制的专科学院学习过程,在日本大学还可能是指高中的意思。这都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词汇的不同赋义,是带着国家背景和民族特色的。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等等,这些词汇的学习都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对了解和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汉语学习。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这些都会对语言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曾有百家争鸣的时代,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哲学流派,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哲学思想词汇,承载着特殊的文化含义,连带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融合成了非常多的词汇现象,在非汉语母语者的学习中,很容易产生词汇空缺情况,需要格外注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会有很多的宗教词汇,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念,中国人向来注重和谐和谦让,交际中喜欢用谦虚的词汇,体现了华夏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在中国特有价值观念的影响之下,一代代中华儿女也继承了敬辞、谦辞的使用,比如君、令尊、令堂、令郎、令爱、鄙人、贱内、拙荆、犬子、小女、寡人、陛下等等,都是汉民族谦恭礼让的独特词汇,在外语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汇表达。尽管时代在发展,很多敬辞和谦辞已经不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了,但是有些词汇在书面语中还会经常使用,留学生必须要了解这一文化现象,能够通过语言来了解中国人的谦让性格。

(三)汉语构词法带来的词汇空缺问题

汉语中有缩略语,这些缩略语是由共同的社会背景、环境和风俗长期形成的文化默契,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汉语的一些词汇被简化或者简略,从构词法的角度来说,有几种具体分类,首先是空中小姐缩略为空姐,公共关系简化为公关,首都博物馆简化为首博,这些都是选取构词法。其次是省略构词法,比如五金交电简化为五金,包修、包退、包换简化为三包,非典型性肺炎简化为非典,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简化为五个文明,这些词汇对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语言学习者来说理解起来确实非常有困难。汉语中还有一些词汇具有文化伴随的意义,比如蠢驴,用驴这种动物来形容人的愚蠢,炒鱿鱼本来是一道菜名,但是一般用来形容工作的丢失或者失业等情况。

综上所述,空缺现象是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语言方面的差异实质上是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反映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底蕴。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了物质文化,也包括了精神文化,这些都是因为每个民族都与自己的风俗习惯,每个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富有文化意义的词汇,所以学习语言要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解决词汇空缺的建议

针对以上对词汇空缺现象的分析,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如何破解词汇空缺的要点,下面就是详细阐述如何找到合适的对策,来解决词汇空缺的难题。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从更深的层面去挖掘教学改革的方向,要针对不同国家学生的文化特点以及民族特点,对学生施加对应的教学策略,相信会极大地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

(一)在了解词汇空缺原因的基础上,重视语言迁移的影响

通常来说,学习对外汉语中的最大难点就在于词汇空缺问题,这也是很多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所在。汉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本身语言特点以及文化特点有所了解,能够将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做整理和对比,重视迁移的影响,可以制作调查问卷,来让学生进行补充和思考,会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实施引导就会得到学生的配合,在学生的学习中,要加强词汇文化含义的理解和解释,这些是汉语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理解,实际的语言环境,书面语的语言环境下,都要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和文化迁移工作,让学生可以灵活运营所学习到的汉语词汇,可以在词汇之间的区别方面做好工作,能够掌握基本的词汇联想意义和比喻意义,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非常有帮助。此外,汉语学习毕竟与学生的母语学习是不同的,师生之间要经常交流,将不同语言表达的特殊之处进行交流和探讨,便于学生理解一些汉语学习中的难点。对于汉语词汇空缺所造成的交际偏差和词义偏差,教师要从词义、结构和语用方面进行指导,不宜以一概全来总结。在文化教学方面要逐步加强,利用文化交际教学来让教学有的放矢,可以通过一些实物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官认识,然后对学生进行形、神、意的学习,学习中就伴随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学习,在词汇层面就可以对文化原因导致的词汇空缺逐步解决,逐步掌握词汇中最富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词汇,可以对学习其他空缺词汇进行补充,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词汇的伴随意义。

(二)深入调查和了解教授的学生情况,做好文化差异的准备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历史发展、价值观念和生活经验都是不同的,这也是词汇空缺产生的根本原因,要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文化交流方面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深入了解所教授学生的文化和基本情况,做好文化差异教学的准备工作。教师是要在教学中充分输入一些中国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文化知识、历史知识等内容,让更多的教学活动可以有的放矢,可以减少学生的误差。这就是语言之间的文化冲突,要对学生快速适应汉语语言结构和表达特点进行引导和帮助,给学生营造汉语的语境,让学生多和中国人交流,帮助缩短文化陌生距离,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学习语言就会用尊重的眼光来对待文化差异以及词汇空缺。教师可以采用预测、引导法来实施教学。教师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要能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空缺词汇的存在进行规划设计,将教学内容放在及时恰当的地方来补充和引导,要尽可能早日走出学生对空缺问题理解误区的状况。同时可以在教材中专门将这一问题制作成表格,进行总结,让更多的语言现象可以在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学中,得到注释和学习,让汉语学习循序渐进,让汉语的文化意义逐渐渗透到日常教学的点滴之中,可以让学生积少成多,形成完备的汉语词汇系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教学反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学生理解困难,学习吃力,那么就需要好好考虑教学方法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我调节,重视自我反馈,将学习中的困惑及时提出来,让教师引起重视,可以帮助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安排中更加贴合学生的需要。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认真总结,集中反馈,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带动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三)重视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减少语言学习中的失误和偏差

每个民族之间都需要一定的交流,否则文化差异最终会导致民族之间有巨大的鸿沟,无法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给彼此对话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产生对汉语的兴趣和向往,希望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这是一种打破民族障碍,重视文化交流,参与国际文化互动的重要方式。对外汉语教师要注重词汇空缺现象的教学改革,要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方面面,要能够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社会承认的稳定的词汇,能够及时补充教材的滞后性和不足,让更多的留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感受到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亲近,让更多的留学生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之下,对汉语言发展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灵活举例来理解词汇空缺问题。在一些富有文化含义的词汇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基本词义的讲解,还要注重特殊文化含义的讲授,比如红包这个词,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如果直接翻译为bonus或者是lucky money都是不足够的,还需要教师讲解出其他更深的含义,学生在使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再比如红娘这个词,除了翻译为matchmaker之外,教师还要从这个词产生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挖掘内容,给学生讲清楚词汇的典故意义和文化意义,这些都是塑造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深入度以及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言特色的基础。教师可以采用集中法,对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集中,形成知识网络,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逐步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词汇空缺问题,让学生逐步攻克这一学习难题。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词汇空缺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要在研究中明确差异出现的根源,要找到具体的对策,来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这门语言,可以利用汉语实现自我的准确表达,能够让文字变成了灵活的表达要素,这就是汉语推广和学习的重要意义。

五、结语

全文主要围绕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问题展开论述,问题非常好发现但是解决的策略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文化差异,来针对性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让词汇空缺不再是制约汉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让更多国家的人爱上汉语,学习汉语。

猜你喜欢
汉语现象词汇
学汉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词汇小达人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