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惠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当前阶段,许多学校将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元教学模式融合到了翻译课程中,并建立了比较先进的混合式翻译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这样不但可以充实课堂内容,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革新翻译的课程形式,进而带动学校翻译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翻译服务模式被打破,各种翻译工具应运而生。但截至目前,关于翻译技术,学术界众说纷纭,甚至很多人将翻译技术等同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
翻译技术指译者借助特定的计算机工具以提升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其中,机器翻译(MT)是借助计算机进行双语之间的信息交换,它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成本低、用时少、易上手。然而,机器翻译所产出的译文质量大多无法合格,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当前的机器翻译能够粗略划分需要翻译的文本所处领域,但仍无法做到自主处理自然语言。与单纯的机器翻译不同,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则拥有各种工具支持,包括术语工具(如Word Smith等)、术语库管理工具(如Multi Term等)、翻译记忆系统、语料库管理系统、网络本地化工具(如Trados Tag Editor等)、软件本地化工具(如Passolo等)。其中,翻译记忆技术可以通过创建各种翻译记忆库,帮助译者减轻翻译压力、避免无谓的重复翻译、提高翻译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从定义来看,翻译技术指利用计算机工具来进行翻译,它能够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从翻译手段来看,翻译技术包括机器翻译工具、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一般工具和信息资源等。从翻译方法来看,翻译技术不受地域限制,译者通过云编译平台等方式,可以独立或以团队形式远程协作完成大型翻译任务,实现实时的资源共享以及协同合作。
在协作编译体系中,针对单个翻译而言,其编译流程、环境都与机助翻译体系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同样能够经由协作编译系统获取自主生成的辅助翻译,完成译后编辑工作并上报管理系统。在翻译过程中,多用户协同管理,共同监测进度,采用冲突检测、个性化辅助等方式,协同管理译文进度和翻译任务分配,实现翻译一致性检查。另外,网络上的文献编辑等技术也可以提供辅助功能。该系统应能根据不同用户的通信状况和翻译状态,选择智能模块,并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向不同的协作编译使用者提供系统辅助功能,这是值得研究探讨的。
尤其是传统的软件工程时代也逐渐走向了终结,而云是大多数软件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方向。云计算是未来汉语翻译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技术翻译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构建的信息系统,是一个高度智能化、开放性和群体性的网络平台。它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大众的翻译资料、在远程协助翻译,极大地提高了翻译工作效率,也突破了传统翻译的空间局限,使翻译服务产业更加规模化、全球化。
高校翻译课程向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有助于改革翻译课式。若高校教师能在课堂上使用微课堂形式进行翻译,则先给学习者展示一段动画视频,然后要求学习者按照字幕进行随堂翻译,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参与度,从而打破传统的灌输式课堂的束缚,进一步革新翻译学习形式。同时,学习者通过互联网等新教学模式还可以实现线上自由学习,从而建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翻译课堂,并建立了全新的翻译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高校翻译课程中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高校教师在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翻译教学时,就可以给学习者播放短音频、动漫配音、同声翻译教学录像等内容,学习者通过收看所播放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全方位认识翻译的意义与用途,还可以借助短视频教学内容确定了自己今后研究的职业领域,从而对翻译形成了学习兴趣,并协助老师进行教学。
如今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广泛应用,对高等院校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条件,许多院校也开始不断探讨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方法,为改变学校翻译课堂教学现状做出了努力尝试,但是在实践翻译教育课堂教学中,部分院校还是面临着翻译的许多问题,甚至出现了翻译教育课堂改造不成功,学习者翻译技能提高但成效却不突出的现状,因此需要更深入分析其根因,并进行问题梳理过程。(1)教学环境不够良好。基于当代翻译课程的复杂性与多样化,在学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翻译课程时,往往还未能为学习者创造较为完善的教育环境,从而导致了当前学习者主要还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翻译课程。另一方面因为学校教育条件的制约,没有配备先进笔译、口译设备等相关的教育仪器,例如同声翻译无线耳机、智能语言表示仪等,学习者往往仅仅通过学校多媒体、录音带中所展示的听力教学内容开展翻译练习,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而且部分院校还因为场地局限,没有为学校学生设置专用的配音教室、听力训练室,学生仅仅在普通课堂进行翻译训练,不但影响了周围班级的语言教学,而且不利于本班学生集中精力练习;(2)翻译教学不受重视。当前在部分院校的翻译课程中,出现了翻译教学不被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与翻译教学一直占据学校课程教学的附属地位相关。大多数高校的翻译教学只是在专科高年级教学之外的附属课程,而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一直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翻译技能的基础上就会有所欠缺,对翻译实践的进一步掌握也可放在硕士阶段后再加以进修,因此并没有对翻译教学加以重视。同时院校中所设的翻译课程也非常局限,学生在限定的时期里掌握翻译技能基本属于天方夜谭,从而也反映出了翻译课程普遍不被学校重视的现状。
在语言译文课程中,老师可能首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人工编译;然后利用对机助翻译操作系统开放的部分应用软件功能,让学习者用机助翻译动笔编译;结尾一步,老师释放了操作系统全部权力,学习者可以用机助翻译动笔编译。通过这第三步的练习,学人既熟悉了最基本的汉语译文技术,也学习了机助翻译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译者的主观积极作用。但是一旦学人不进行首先或者第二过程,而直接使用机助翻译软件系统,这样的学人大语言译文基本功就无法培养,而且学人还缺乏对记忆某些常用译文词语的兴趣,这就不利于学人今后的发挥。所以,应该科学合理地掌握这第三步,并针对翻译教学实际状况和学习者的基础,灵活进行。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模式的快速普及,高校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正在逐步提升,而高校翻译课程也已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重教学模式的辅助下,产生了重要效果。这一现状,表明了我国利用当前的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进行翻译教育研究活动,是适当而合理的。因此今后在翻译改革中,要带动广大的语言类学校更加主动地调整翻译教学方法、进一步改革翻译教育理念、更加深入地开展高校翻译教学改革模式,积极建立新型的翻译课程体系,进一步创新翻译课程规划,以便更有效改善高等院校的翻译教育效果。现代技术支持下,在高校翻译课程中要求老师与学生及时地改变教育理念,把翻译课程放到与其他教学的平等地位上,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院校要定期为教师开展翻译教育及思想训练工作,应国家教育部要求适时制订并颁布有关学校翻译教育课程的辅导文件,定期邀请社会专业人士来校开展翻译教育及巡回讲座等活动,以营造浓厚的院校翻译教育教学环境。另外,高校要定时组织学生集中收看翻译专业研究交流的视频、宣传最新教学改革成果,同时也要为学校转播全国各高校的翻译教学改革进展与实践研究成果,以吸引同学关注[1]。
高等学校翻译不同于其他教学形式,它本身就相对地比较单一和特殊。所以高等学校在进行翻译教学时,一方面要针对教材内容,立足学生掌握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专门课程讲授或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地方教育部门也应当针对高等学校的翻译教学实际状况,成立专门课程编写组,统筹制定并编制应用性较强的翻译课程,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索海量信息资源,从中遴选有时代特点和适合于学习者应用的文本资源,通过资料集成与优化,建立校内课程教材。另外,高校教师还可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通过合理修订和打乱课程顺序与调整教材内容,在课程中补充和翻译教学有关的影像资料、图像文本、光碟录像等材料,以丰富课程吸引力,并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2]。
当前在现代技术支持下,在高校的语言翻译课程中需积极引入信息技术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为学习者创造优秀的课堂教学环境[3]。比如高校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的编译课程需要,为学习者搭建线上翻译语料库网络平台,包括设置了口译课堂教学、笔译课堂教学和同声翻译教学等模板,而学习者也可以在课上针对老师所设置语言编译的情景点击其中某个模板完成实际操练,从而充实了课程形式和所学内涵。同时,老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设计情景模拟语言翻译训练教学活动,包括飞机场迎送、晚宴招待、商务谈判等各种情景的营造,让学生体验到实际语言翻译的情景与氛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翻译技巧[4]。机助翻译软件的运用尽可能使商务类语言翻译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职业技能,更贴近业务往来的现实需求,让学习者掌握信息化时代语言翻译工作的最新特征。机助翻译、协同传译等技能越来越成熟,其软件价值也越来越能够被全国高校所认可。高校购置相关软件,并设立了机助翻译实训室,翻译工作方式将逐渐改变,学习者了解机助翻译、协作编译的技能,将给今后就业工作带来巨大助力[5]。而伴随信息化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机助翻译、协作编译也将形成翻译界的新潮流。当然,在高校的语言翻译课程中引入机助翻译、协作翻译技术,也同样面临着问题。第一,课程资金投入亟待逐步加大,而价格不菲的机助翻译、协作翻译技术等应用软件体系,再加之机房建成后,较传统的教学成本高上千倍,使许多高校院校望而却步;其次,熟悉机助翻译、协作编译等技能的译者师资相对欠缺,教师培养制度亟需进一步完善;而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也应该紧跟时代,不要仅限于英语专业的过级考试,而应该站在时代高度高瞻远瞩,为机助翻译、协作编译的教育工作扫除了管理体制障碍[6]。
综上所述,当前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和应用,各种互联网、智能化等信息技术正逐步地被运用于高等学校教育,并成为教学改革中所应用的新手段,为中国高等院校学科教育变革产生实际影响。在此背景下,当前院校在翻译教学中也引入了现代手段,线上慕课翻译、微课翻译等多样化现代教育形态的实施,不但极大调动了学习者参与积极性,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翻译教学技巧,同时这一系列方式也已成为了当下许多院校进行翻译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也极大解决了如今院校在翻译教学中的困难,具有实践与应用意义。
【相关链接】
东南大学外语教学历史悠久。早在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筹办之初就首设日文教学。1903年学堂开学,开设课程17种,英文、日文各占一门。1917年在国内首设英文专修科。1983年成立外语教研室,1987年设外国语言系,2006年由外国语言系更名为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翻译专业硕士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获批教育部第一个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硕士项目。学院英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外国语学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欧洲语言文学教学研究部、大学外语教学部、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部、MTI教育中心、测试中心、课外实践指导中心、外语学习中心等9个系部中心;拥有1个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示范点、1个江苏省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9个校级研究机构,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与整合,为人才和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
外国语学院现授权承担着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雅思、托福等外语考试任务,为社会提供优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