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修复却“财信两失” 谁说“黑”征信可“洗白”?

2023-01-08 05:35何玲孟佳惠
中国信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黑产阿华信用

◎文/本刊记者 何玲 实习记者 孟佳惠

“三个月内修复征信问题,修复不成功可以退钱。”青海西宁市民张某在2021年9月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由于张某有买房需求,征信记录不好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便打起了“征信修复”的主意,结果却是“财信两失”。

因欠款、欠税、挨罚等原因,有的人在征信报告上留下了“污点”,甚至把征信报告“弄花”了。大数据时代下,一部分机构或个人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利用银行与征信报告主体的信息差,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以所谓“征信洗白”“征信修复”形成了一条集征信修复培训、加盟代理、个人信息售卖于一体的灰色产业链。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规定,征信机构整理、保存、加工信用信息,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不得篡改原始信息。业内人士认为,《办法》将彻底堵上“征信洗白”的大门。

骗局丛生 “征信洗白”收效甚微

家住山西太原的阿华因个人原因导致征信存在多项逾期记录。2021年11月份,急需购房的他无意中看到了一则“征信修复”广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阿华联系了对方,并按要求将自己身份信息、借款信息以及实名注册的电话卡寄送给对方,先后多次转账数万元,作为帮助删除征信的服务费。同时,按照对方提示的时间节点,阿华拨打监管投诉电话,试图以此删除自己的征信逾期记录。

在一系列操作后,他等来的不是逾期记录的顺利删除,而是公安机关的介入调查。据阿华回忆,黑产人员曾向阿华虚假承诺,能够彻底删除征信逾期记录,并伪造了印有国家机关印章的证明材料,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目前,公安机关已对一名主要黑产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并将进一步深挖案件,力求打掉团伙、打出典型,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记者了解到,社会上广泛存在的“洗白征信”服务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直接PS征信报告,费用大概在300元~400元之间,取决于内容的多少,当天可出。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权直接查询个人征信报告,这一方法仅适用于向无法直接查询征信的单位和个人使用,多用于入职时提交。提供PS服务的工作人员表示,他这里修改征信一般都是删除逾期,或者觉得贷款、机构出现的比较多,可以删除部分。除了银行,其他用途基本都可以通过,保证无痕。

第二种渠道则是通过提出异议,要求银行进行更正。记者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关键字时发现,网络页面上存在多条相关网站链接。有的网页详细列举了可以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包括信用卡逾期、房贷逾期、车贷逾期、商业贷款逾期、助学贷款逾期、小贷逾期修复、消费贷逾期修复等。

有媒体联系了其中某个网站的“客服”,称征信报告中有一笔逾期记录想要消除,对方立刻回复“可以”,并称消除一条“污点”信息的优惠价格为799元。当继续询问是否靠谱时,该工作人员直言,“这个可以放心,我们都是合法合规操作,每个公民对自己的不良逾期记录都可以申诉复议,客户只需提供所需资料,后续由我们来处理。”

“一般都是由于不可抗力导致征信问题或能证明是银行原因,从而可以向银行提出异议申请,否则投诉银行或者消费金融机构的意义不大,银行不会随意删改征信系统上的数据。”一位在银行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征信洗白”宣传,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侥幸成功 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调查发现,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成功洗白”的案例。有人称自己花高价请人“修复征信”,逾期记录真没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我之前总是信用卡套卡,拆了东墙补西墙,最后补不上,这也导致去年到4S店买车时因信用卡有三条逾期无法贷款,还是别人推荐了一家可进行征信修复的中介,才把问题解决。”网友倪可表示,她只需和中介签订委托处理合同,再办一张新的手机卡,提供自己的征信报告、身份证号码等材料即可,费用近4000元。

“起初我也很害怕,担心对未来有影响或信息泄漏被骗,一直犹犹豫豫,但我当时去了中介公司,感觉比较正规,而且当时签的合同里有保密协议和处理不成功退款条约。”倪可坦言当时内心非常担忧,“不过,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的征信就被成功修复了”。

据悉,相关黑产人员提出征信异议的方式是直接利用了《办法》中关于公众可通过正规渠道反映征信诉求,解决征信纠纷的相关规定。《办法》提出,征信机构在整理、保存、加工信用信息过程中发现信息错误的,如属于信息提供者报送错误的,应当及时通知信息提供者更正;如属于内部处理错误的,应当及时更正,并优化信用信息内部处理流程。

然而,倪可征信修复是真的“成功”吗?有专家表示,无论是通过PS的方式修改征信,还是将征信提供给第三方拟定修改策略,都无疑是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拱手相让”,将个人的信息安全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之中。

人民银行珠海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社会金融生活的活跃,征信已成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一旦失信,会对个人的经济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说法,骗子正是利用人们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实施诈骗。将个人信息让渡给“黑产中介”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财产遭受损失、被贷款等,最终导致人财两空。

合规申诉 维护征信市场秩序

“征信系统中不存在‘征信修复’的概念,网络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实质是故意混淆了其与征信异议的区别,让信息主体误以为可以随意更改或删除征信信息。”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处长李理表示,征信异议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改正错误”的纠错机制,有别于“失信后”为重塑信用而进行的修复。

同时,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利军也表示,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也不存在“征信修复”概念。征信报告作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身份证,对信贷审批、股票发行、招投标以及个人求职、入学、创业等均有影响。以修复征信、征信洗白、逾期铲单等进行虚假宣传、并通过伪造银行流水、篡改资料信息、编造各类不可抗力事件等进行违法申诉,则不仅面临民事责任及行政处罚,亦可能因行为违反刑法中“诈骗罪”等对应罪名,承担刑事责任。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日前发文指出,当前,社会上出现一些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揽生意的机构和个人,大肆宣传可删除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指使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从中渔利。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征信市场秩序,并对我国社会信用环境建设造成危害。

事实上,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也就是说,相关不良信息超过5年,就会被删除。业内专家提示,广大群众要理性认识信用报告上的不良记录,不要过度解读不良信息的负面作用,自觉接受过去的不良行为对个人信用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在以后的信用活动中,积累个人正面信用记录。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所谓的征信修复机构,实际上是通过非法恶意投诉等手段来逼迫金融机构做出让步,若这种方式得逞的话,会导致信用记录失真,影响整个征信体系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真实性。

“对个人而言,坚决不要相信这些征信修复机构,如果对这个信用记录有异议,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提出。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合理借贷,量入为出的习惯,不要过度借贷、盲目借贷,个人征信是‘第二张身份证’,要珍惜和维护个人信用记录。”董希淼说道。

猜你喜欢
黑产阿华信用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特别的赛跑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养号黑产愈演愈烈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腾讯发布:《2018上半年互联网黑产研究报告》
150万网络黑产从业者 正盯着你的个人隐私
新技术能帮助消灭黑产吗?
信用消费有多爽?
遗失在街口(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