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
城市能级提升是当前应对城市乃至区域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对于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杭州都市圈内的节点城市,只有把握住城市发展的规律,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超越、永葆生机、赢得主动。推动城市能级提升,既要在城市空间、城市区位、城市平台、城市产业等方面精准发力、提升能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要在城市治理、城市服务等方面坚持党建统领,做好精细化管理服务,着力加强城市软实力、提速城市竞争力。
聚焦党建统领,发挥组织引领核力。突出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着力解决一些城市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全面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党的组织力量领导各方组织、各方主体,聚力形成党群同心、全民同行的新气象。大力建好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坚持临街方便、场所集中、功能集成、人员集约、开放共享原则,统筹幸福邻里中心、城市书房、儿童之家、健身场所等功能布局,全面提升社区服务阵地品质能级。统筹辖区机关部门党组织资源和力量,抓实机关在职党员“双联系双报到”“三张清单”机制,助力提升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水平。
聚焦现代治理,推动人才精准助力。探索建立现代治理人才培养、评价和引进标准,加大对政治素质好、专业素养高的优秀治理人才的招引储备力度,加快构建集政治性、专业性、规范性、创新性功能于一体的治理智库人才支撑体系。围绕市县域治理架构、干部治理能力、信息沟通渠道、治理权责资源、治理薄弱领域等重大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特别是在城市空间商品化与公共性不协调、不适宜,网络虚拟空间不断繁殖的新形态以及个别城市无物业、小区失管等方面,对治理潜在风险提供决策参考,牢牢抓住创新城市社区治理的主动权。
聚焦改革实践,引导群团同向发力。坚持以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体系优势,覆盖不同组织、市场主体、社会阶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同时,为其他主体广泛参与提供途径。不断深化群团改革实践成果,推动群团组织重点向两新组织、城市社区等领域以及自由职业者、快递员、外卖送餐员和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延伸,突出“专挂兼”并举、遴选招录并用、上下内外双向流动,配齐配强各级群团组织力量。突出精准服务,聚焦群众所盼、所需事项,细化青少年关爱、创业就业、应急救助、法律咨询等公益性项目,常态化开展服务活动,努力解决城市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提升城市温度。
聚焦“四治融合”,凝聚协同并进合力。在建立健全城市住宅小区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众参与上大做文章,完善推行以城市街道党工委为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房产公司、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等协作配合,以坚强组织力引领推动小区物业问题共商共治,不断优化物业服务供给,推动物业管理体系重塑。全面推进小区党建,加大在业委会、物业公司中组建党组织力度,抓实“红色物业”,分类推行“业账社管”“业账共管”以及物业企业“红黑榜”等机制,积极探索“红色楼道长”“红管家”等举措,把党建引领体现在居民自治的方方面面和各项工作中。建立健全小区自治平台,加强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与小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形成信息沟通分享、问题咨询反馈和事件发现处置的小区自治新机制。
聚焦多元参与,撬动各方力量出力。高度重视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组织孵化机制,推动社会组织骨干与党组织班子“双向进入、交叉兼职”,有效引导社会组织成为党的左膀右臂,推动形成社会力量协同协作、共建共治的良好格局。积极推进柔性选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三官一师”中的优秀党员业务骨干到城市社区、居民小区担任挂职副书记、平安政委、协调委员、宣传员等,定期参与相关会议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基层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工作新机制,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专业优势和治理效能,更好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