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伦,王 志,曲 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航空电线电缆在实际燃烧过程中,护套和绝缘层等套层结构的材料最先受到热影响发生热解反应[1]。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电线电缆套层材料在外界热环境的影响下分子结构发生改变。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持续升高,电线电缆套层材料由熔融态继续发生热解,生成碳化物和可燃气体等物质[2-3]。当可燃气体的质量浓度达到燃烧条件时,电线电缆套层材料发生燃烧,产生热量和烟气等火灾危害。因此,研究航空电线电缆材料在火焰冲击下的变化过程,是分析航空电线电缆燃烧的基础性工作。
试验装置主要由防/耐火基础试验平台和热电偶测温系统2部分组成。基础试验平台主要由耐高温316钢质箱体、本生灯及供气系统、夹具升降平台组成,试验件在设备上的装夹如图1所示。
图1 试验电缆装夹
依据《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4部分:防火、可燃性试验),使用本生灯进行垂直和水平可燃性试验时,火焰高度为38 mm,火焰温度范围为800~1 000℃。
试验过程如下:①打开设备电源;②调整空气及燃气流量计使火焰高38 mm,同时火焰温度为设定温度;③按下“计时”按钮,启动计时并达到设定值,火焰自动熄灭完成火焰校准;④确认试验件安装到位,相关参数与试验工况表内容相符,同时检查各数据采集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⑤打开温度数据采集系统,开展试验数据的采集工作;⑥试验结束,将燃烧器移除后收集试验样品的烧蚀产物。
在电缆不同区域布置热电偶测温元件,获取电缆内部温度场数据及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热电偶布置位置如图2所示。热电偶1位于线芯绝缘层外,热电偶2位于线芯中间。
图2 电缆横截面及热电偶布置示意图
热电偶布置方法:紧贴外层保护套和绝缘层将热电偶1插入电缆内部,热电偶2沿轴向插入金属线芯内部,插入深度要能够使热电偶测温端位于火焰作用中心区域。
电缆火焰冲击试验前后的形貌对比如图3所示。温度数据如表1所示,用热电偶1测量绝缘层外温度,用热电偶2测量金属线芯温度。
图3 电缆试验前后对比图
表1 电缆温度数据
电缆火焰冲击试验2个热电偶的温度示数在800℃,火焰冲击15 min时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电缆线芯和绝缘层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火焰冲击作用5 min前,外层保护套未被完全破坏,2个热电偶示数平稳;5 min后由于外层保护套被火焰破坏,2个热电偶所测的温度受火焰波动直接影响。由于生成的碳层包裹线芯,线芯温度(508.8℃)低于绝缘层外部温度(585.9℃)。
标准k-Omega模型是一种基于湍流能量方程和扩散速率方程的经验模型,它是为了考虑低雷诺数、可压缩性、剪切流传播基于Wilcox k-Omega模型而修改的,可以很好处理近壁处低雷诺数的数值计算。标准k-Omega模型的湍动能及其比耗散率输运方程为:
式(1)(2)中:Tk和Tω分别为k和ω的扩散率;Gk为由层流速度梯度而产生的湍流动能;Gω为由ω方程产生的湍流动能;Yk和Yω为由于扩散而产生的湍流。
基于SST模型的k-Omega方程考虑了湍流剪切应力的传输,可以精确预测流动开始和负压梯度下流体的分离量。SST模型的最大优点在于考虑了湍流剪切应力,从而不会对涡流粘度造成过度预测[4]。SST模型的湍动能方程也为式(1),其比耗散率输运方程为:
式(3)中:Dω为正交发散项;其余各参数与标准k-Omega模型中的参数含义相同。
由于ANSYS Fluent软件的材料库中并没有聚四氟乙烯,所以需要设定聚四氟乙烯的比热容和导热率,如表2所示。
表2 聚四氟乙烯的比热容与导热率
Fluent模拟电缆火焰冲击试验在800℃火焰下冲击15 min时的温度分布云图如图5所示。
图5 火焰冲击15 min电缆温度分布云图
模拟过程中2个热电偶位置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模拟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火焰温度为800℃时,聚四氟乙烯带被火焰破坏,2个热电偶测得的温度受火焰波动直接影响;聚四氟乙烯层燃烧后碳化,导致线芯温度低于聚四氟乙烯层外部的温度[5],通过Fluent的仿真模拟也可以印证实验得到的这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