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互联网+家园共育”发展研究

2023-01-07 02:58杨秀丽
教育观察 2022年33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园

杨秀丽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其重点是家庭与幼儿园的沟通、合作。[1]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以手机、网络为主的科技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合作方式。在家园共育方面,新的科技改变了传统以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进行的家园共育,催生了运用新型互联网技术,如微信、QQ等进行家园交流、合作的新方式。结合“互联网+”进行家园共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的问题、策略以及模式方面,较少研究关注“互联网+家园共育”优势、劣势,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运用SWOT分析法对“互联网+家园共育”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让人们了解“互联网+家园共育”的优势、劣势,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建构“互联网+家园共育”的发展策略,为“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的发展提供思路。

一、“互联网+家园共育”的内涵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其本质特征是实现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实现产业升级或产生新的产业链。[2]教育作为传统行业之一,其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行业进行深度交汇融合,以创造和发展教育新生态。[3]“互联网+家园共育”旨在通过“互联网+”与家园共育的深度融合,促使教师与家长的对话通过媒介进一步延伸与融合,实现资源共创共享,最终实现教师与家长更高层次的“人机对话”与共生共长。[4]

二、“互联网+家园共育”的SWOT分析

SWOT是单词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的首字母缩写组合。SWOT分析是由20世纪80年代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史提勒(Steiner)提出的一种能够较客观准确地研究对象现实情况的方法,俗称SWOT分析法或态势分析法。[5]在SWOT分析法中,优势和劣势是研究对象的内部自身因素,机遇和威胁是外部环境因素。[6]起初,SWOT分析运用于经济学领域,用来分析和研究企业战略、竞争力分析、人力资源优势分析等,以此促进企业长期优质发展。后来,SWOT分析法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教育学、社会学。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互联网+家园共育”,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互联网+家园共育”内部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与威胁。

(一)优势分析

1.沟通、合作不受时空限制,增强共育频率

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是实现有效家园共育的前提。以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为主的传统家园共育方式需家长与幼儿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共同参与,致使家园共育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与家长沟通合作的机会,从而降低家园共育频率。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如家园通平台、QQ、微信等,基于互联网的、便捷立体的沟通与合作模式能让教师与家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园共育频率。

2.有利于资源整合、共享,增强共育效果

互联网与家园共育的深入融合,有利于学前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首先,家庭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资源体量庞大,内容丰富,能够从多方面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7]传统家园共育由于时间、空间限制,往往使教师对家长缺少深入了解,致使家长资源呈现出零散、无序的状态,甚至有的资源较为隐匿,不利于家长资源更好地引入幼儿园。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家园共育方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家园之间的沟通增多,教师对家长的了解加深,这将利于幼儿园深入挖掘家长资源,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对家长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此外,互联网时代,利用家园通平台、QQ、微信等工具有利于家长与教师共享学前教育资源,网络可以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及时共享育儿知识和经验,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实现“双主体”参与,提升共育质量

“双主体”即指幼儿园与家长。幼儿园与家长作为家园共育的主体,理应都参与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但在传统的家园共育关系网中,“双主体”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表现出单向性、片面性、不平等性。这种异化的家园共育关系不利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不利于家园共育的良性发展。因此,新型的家园合作关系必须突破传统家园关系中幼儿园单向主导的桎梏,将对幼儿的教育置于一种关系网络中进行审视。[8]“互联网+”背景下,沟通交流不受时空限制,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的家园共育模式调动了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许多家长会主动运用网络与教师讨论、交流,家园共育的“双主体”地位逐渐表现出双向性、平等性。同时,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家长的育儿知识,这使家长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有话可说,能够发表自己的言论,参与家园共育,实现家园共育“双主体”参与,提升家园共育质量。

(二)劣势分析

1.受网络限制

“互联网+家园共育”虽突破了传统家园共育受时空限制这一劣势,但由于是“家长—互联网—教师”的沟通模式,因此互联网作为沟通交流的中间媒介,若没有互联网这个中间媒介,“互联网+家园共育”将无法进行。同时,家园共育是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旦家长与幼儿园当中一方网络受阻,将无法实施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家园共育,从而导致“互联网+家园共育”这种模式无法开展。

2.流于形式,家园共育的肤浅化、快餐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利用网络进行沟通、合作,具有便捷性、交互性、透明性的特点,深受教师与家长的喜爱。但在具体过程中,家园共育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深层次、实效性、创新性的内容较少。例如,家长利用微信、QQ等请假,教师利用其进行相关事情的通知,有关育儿知识交流的家园交流较少。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在碎片化时间进行,这无法使家园共育进一步深入,致使家园共育肤浅化、快餐化。

3.缺乏情感交流,家园关系淡漠与疏远

“互联网+家园共育”虽因互联网的介入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时空距离,但由于是一种“家长—互联网—教师”的沟通模式,因互联网的介入,将“人”置于边缘位置,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呈现的是“人机对话”而非“人际对话”,这一模式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信任、关怀等实质性内容。“互联网+家园共育”使人与人的依存关系逐步被人对技术的依赖关系所侵占,家园间的心理距离并未拉近,仅停留在功利性的事务性关系上,久而久之家园关系将逐渐走向淡漠与疏远。

(三)机遇分析

1.社会需求

当前,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双职工家庭成为我国家庭形态的主流,致使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家园共育。同时,由于家长和教师工作繁忙且工作时间基本一致,使旧的家园共育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需求。“互联网”背景下,家长可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争取参与家园共育。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沟通方式等发生重大改变,幼儿园要得以生存与发展,必须更新观念,顺应形势发展,拓展家园沟通新渠道。

2.政策支持

自“互联网+”提出以来,互联网迅速在各个领域得以发展与运用。为应对“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2012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9]2018 年,教育部开始组织实施《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10]2021年印发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在综合育人能力部分指出,家园协同要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家园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11]这些政策的颁布大力推进了“互联网+教育”的进程,同时推进了互联网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强化了互联网与家园共育的深入融合。

3.网民增多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网络逐渐覆盖更多的地区,网民数量也有所增加。2022年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较2020年12月提升2.6个百分点。[12]网民增多给“互联网+家园共育”带来了机遇,且幼儿家长基本上是“80后”和“90后”,使用网络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其网络生活的常态。

(四)威胁分析

1.农村地区互联网使用率较低

网络是进行“互联网+家园共育”的保障,但我国农村地区网络的使用率普遍较低,导致在农村地区难以开展“互联网+家园共育”。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84亿,占网民整体的27.6%,城镇网民规模为7.48亿,占网民整体的72.4%。[12]

2.“双主体”实施“互联网+家园共育”的能力有待提高

“互联网+家园共育”作为一种新的家园共育的方式,其家园共育的模式处在研究中,尚未有统一标准。因此,这对家园共育的“双主体”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一方面,教师作为家园共育的主体,其自身的能力水平会影响家园共育的开展。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运用互联网进行家园共育形式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在家园共育中主要将互联网运用在事务上。另一方面,家长作为家园共育的另一主体,对互联网的运用表现为向教师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请假等,较少进行育儿知识的积累。总的来说,“互联网+”背景下“双主体”开展家园共育的形式、内容较单一,没有很好地将互联网与家园共育深入融合起来,降低了家园共育的效果与质量。

3.网络安全给家园共育带来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网络安全已成为当今热议的话题之一。网络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网络违法犯罪、隐私泄露等。在“互联网+家园共育”下,教师与家长运用网络进行沟通与交流,容易引起家长以及幼儿信息的泄露,给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安全是家园共育的一个重大挑战。

三、“互联网+家园共育”的发展策略

为了更好地促进“互联网+家园共育”的发展,根据上述对“互联网+家园共育”的分析,可以得出如表1所示的SWOT分析矩阵。基于此,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SO增长型策略、WO扭转型策略、ST多元化策略、WT防御型策略。

表1 “互联网+家园共育”的SWOT分析矩阵

(一)SO增长型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发展内部优势

SO增长型策略主要是在自身内部优势十分显著又面临外部机遇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强势策略。因此,“互联网+家园共育”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多种发展机会发挥内部优势。第一,利用国家政策支持,继续支持“互联网+家园共育”规范发展。当前,我国颁布的很多关于“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文件,为“互联网+家园共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因此,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应坚定不移地继续支持“互联网+家园共育”的规范发展。第二,利用社会需求,引导幼儿园和家长都积极参与,从而进一步发挥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及“双主体”共同参与的优势。第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抓住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加快“互联网+家园共育”的建设,从而实现沟通、合作不受时空限制,家园共育进一步个性化。

(二)WO扭转型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

WO扭转型策略是在自身优势明显但又面临外部机会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分进合击式策略。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弥补“互联网+家园共育”自身缺失。第一,利用社会需求,国家及当地政府应加快网络的覆盖率和稳定性,克服受网络及网络水平限制的劣势。第二,利用政策支持,国家应进一步细化“互联网+家园共育”相关政策的建设,从而克服家园共育流于形式、肤浅化的劣势。第三,利用网络连通、网民增多的机会,幼儿园和家长应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加强联系,避免家园关系淡漠和疏远。

(三)ST多元化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回击外部威胁

ST多元化策略是在自身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面临威胁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较为灵活应对的策略。因此,应以其自身的优势正面回击外部环境中的威胁。第一,加强“互联网+家园共育”宣传,提高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及互联网应用于家园共育的频率。第二,加强“双主体”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互联网+家园共育”沟通、合作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幼儿园和家长利用网络交流机会不断增多,但随着网络诈骗作为新型的诈骗技术在社会上不断发生,幼儿园和家长应注重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最后,“双主体”在参与增强共育效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双主体”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能力的提升。

(四)WT防御型策略: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

WT防御型策略是指在面临市场威胁同时自身又处于显著劣势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弱势策略。因此,在制订发展策略时要尽量降低威胁和自身弱点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进一步制订、完善和细化“互联网+家园共育”相关政策文件,为幼儿园和家长提供可操作性建议。“互联网+家园共育”在近些年才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因此,操作层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国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给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意见。第二,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保证使用网络的安全性。第三,加强农村地区对“互联网+家园共育”的建设。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