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发酵过程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动态分析*

2023-01-07 09:12:38曹冬英隋利强
中医药导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淡豆豉波长黄酮

刘 锋,曹冬英,徐 伟,隋利强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2.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省中药制剂与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122)

淡豆豉以黑豆为原料,桑叶、青蒿为辅料,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发酵而来,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的功效[1]。淡豆豉中含有多糖、黄酮、氨基酸等有效活性成分,其中多糖具有抗氧化、降血糖等药理作用[2-3],黄酮具有解热、降血脂、抗肿瘤及抗动脉硬化等药理作用[4-7]。淡豆豉发酵过程,多糖和黄酮类成分随着微生物代谢发生转化,并随着发酵进展含量呈动态变化。为进一步明确淡豆豉发酵过程多糖和黄酮类成分的变化,本研究收集了淡豆豉发酵第2、4、6、13天及闷制第3、9、15天的样品,测定其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分析淡豆豉在发酵不同阶段总黄酮及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1 仪器与试剂

1.1 主要仪器 SP-192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Q-5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QP型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北京)有限公司];R-1001VN型旋转蒸发仪(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TC-M600D型低速台式空冷型离心机(宁波拓普森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ZK4型恒温水浴锅(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1.2 材料与试剂 黑豆(市售)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车苏容副教授鉴定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的成熟种子;桑叶(北京本草方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70508)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车苏容副教授鉴定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叶;青蒿(安徽顺和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号:171201)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车苏容副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的干燥地上部分。染料木苷对照品(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W87E685);D-无水葡萄糖对照品(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批号:C11653106);甲醇、乙醇、苯酚、浓硫酸、氯仿、正丁醇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8]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染料木苷对照品1.11 mg,用70%甲醇溶解至25 mL容量瓶,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质量浓度为0.044 mg/mL的对照品溶液。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淡豆豉粉末1 g(过40目筛),置三角锥形瓶中,用70%甲醇25 mL加热回流2次,每次0.5 h,放至室温称量,补足失重,摇匀滤过,合并续滤液,取续滤液0.5 mL置25 mL容量瓶中,用70%甲醇定容到刻度,即得。

2.1.3 检测波长的确定 以甲醇为空白对照,将染料木苷对照品溶液和淡豆豉采用药典法闷至15 d的供试品溶液在200~400 nm波长处进行扫描。结果确定两者在260 nm处有最大吸收,故确定260 nm为检测波长。(见图1~2)

图1 染料木苷对照品溶液紫外扫描光谱图

图2 供试品溶液紫外扫描光谱图

2.1.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吸取对照品溶液0.2、0.6、0.8、1.0、1.5、1.8、2.0 mL置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60 nm处吸收,以吸光度值Y为纵坐标,染料木苷浓度X(mg/mL)为横坐标,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9.973X+0.047,r=0.999 7,表明染料木苷在0.008~0.09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1.5 精密度试验 吸取对照品溶液1 mL至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按“2.1.4”项下方法连续测定6次,RSD为0.21%,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6 稳定性试验 吸取“2.1.2”项下淡豆豉提取溶液0.5 mL,至2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按“2.1.4”项下方法分别在0、2、4、8、12 h内测定吸光度值,RSD为1.91%,表明供试品在12 h内稳定。

2.1.7 重复性试验 取淡豆豉粉末6份,分别按“2.1.2”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4”项下的方法进行测定,样品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10.37 mg/g,RSD为0.31%(n=6),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1.8 加样回收率试验 分别取淡豆豉样品6份,精密加入等量对照品,按“2.1.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并测定其吸光度,计算样品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 总黄酮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n=6)

2.1.9 样品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分别取淡豆鼓发酵第2、4、6、13天和闷制第3、9、15天的样品,按“2.1.2”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2.1.4”项下测定方法进行测定,测得淡豆豉总黄酮含量见表2。

表2 淡豆豉总黄酮含量 (n=3)

2.2 多糖的含量测定

2.2.1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对照品11.5 m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 mL,摇匀,即得质量浓度为0.115 mg/mL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葡萄糖对照品溶液0、0.1、0.2、0.4、0.7、0.8、0.9、1.0 mL,加蒸馏水补至总体积1 mL,加入5%的苯酚溶液1 mL,摇匀,迅速精密加入5 mL浓硫酸,立即摇匀,沸水浴15 min,冰水浴15 min,485 nm处测定吸光度。以D-无水葡萄糖的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吸光度值(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8.055 2X+0.026 1,r=0.997 1,表明D-无水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在0.012~0.119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9-10]精密测定淡豆豉粉末(过40目筛)4 g,采用回流水提多糖,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0.5 h,合并提取液,抽滤。加入1/5 Sevag试剂去除提取液,震摇15 min,4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将除去蛋白后的提取液浓缩至25 mL,加入无水乙醇使含醇量达到80%,静置24 h,离心,收集沉淀,干燥,即得淡豆豉多糖。将干燥后淡豆豉多糖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mL,即得供试品溶液。

2.2.3 检测波长的确定 以水为空白对照,将葡萄糖对照品溶液和淡豆豉药典法闷至15 d的供试品溶液显色后在400~800 nm波长处进行扫描。结果确定两者在485 nm处有最大吸收,故确定485 nm为检测波长。(见图3~4)

图3 葡萄糖对照品溶液扫描光谱图

图4 供试品溶液扫描光谱图

2.2.4 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11-14]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 mL定容至10 mL容量瓶,定容得待测样品溶液。精密量取1 mL待测样品溶液置具塞试管中,加入5%苯酚水溶液1 mL后迅速加浓硫酸5 mL,摇匀,沸水反应15 min后,冰水浴15 min终止反应,以水为空白对照同法显色,在485 nm处测定。

2.2.5 精密度试验 以吸光值计算,吸取对照品溶液适量,按“2.2.1”项下方法连续测定6次,RSD为0.12%,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6 稳定性试验 取淡豆豉溶液适量,按“2.2.1”项下方法分别于0、0.5、1.0、2.0、4.0 h时,测定其吸光值,RSD为1.23%,表明供试品在4 h内稳定。

2.2.7 重复性试验 取淡豆豉粉末6份,分别按“2.2.2”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2.1”项下的方法进行测定,样品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173.09 mg/g,RSD为0.14%(n=6),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分别取淡豆豉样品6份,精密加入等量对照品,按“2.2.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并测定其吸光度,计算样品回收率,结果见表3。

表3 多糖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n=6)

2.2.9 样品多糖的含量测定 分别取淡豆鼓发酵第2、4、6、13天和闷制第3、9、15天的样品,按“2.2.2”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样品溶液,按“2.2.1”项下测定方法进行测定,测得淡豆豉多糖含量见表4。

表4 淡豆豉多糖的含量 (n=3)

3 讨 论

3.1 淡豆豉发酵过程中多糖的动态分析 淡豆豉多糖含量在发酵2~4 d时逐渐升高,在4~6 d时呈下降趋势,在6~13 d时呈上升趋势,发酵13 d时,达到最高值;淡豆鼓多糖在闷制1~3 d呈明显下降趋势,在闷制第3~15 d时呈上升趋势,闷制15 d时达到最高值,与发酵13 d时的多糖含量接近。多糖含量动态变化见图5。由此可知,淡豆豉发酵过程的闷制环节对多糖含量影响不明显。

图5 多糖含量变化动态图

3.2 淡豆豉发酵过程中总黄酮的动态分析 淡豆豉总黄酮含量在发酵2~6 d时逐渐升高,在6~13 d时呈下降趋势,闷制过程随着时间累积呈上升趋势,闷制15 d时达到峰值。总黄酮含量动态变化见图6。此由可知,淡豆豉发酵过程的闷制环节对总黄酮含量影响较大,淡豆豉发酵过程的闷制环节有利于总黄酮的累积。

图6 总黄酮含量变化动态图

3.3 对照品的选择 经查阅文献,淡豆豉总黄酮含量测定可用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15,8]作为对照品,本研究经过分析选定染料木苷作为测定总黄酮的对照品。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稳定、可行。

3.4 淡豆豉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 经查阅文献,多糖含量测定的显色方法有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12]。预实验过程中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苯酚-硫酸法较蒽酮-硫酸法稳定,故本实验采用苯酚-硫酸法进行显色测定。

3.5 淡豆豉多糖含量测定过程中除蛋白方法的选择 淡豆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影响淡豆豉多糖的组成及化学结构分析,也影响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对淡豆豉多糖进行了脱蛋白研究,以提高其纯度。经查阅文献[12],提取多糖时有多种除淡豆豉蛋白的方法,预实验比较了sevag法和三氯乙酸法去除淡豆豉蛋白质的效果,结合实验室的实验条件,sevag法操作简便,更适用于淡豆豉蛋白质的去除。

3.6 测定波长的选择 经查阅文献,淡豆豉总黄酮检测波长有322、260、261 nm[16-18],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结果显示样品最大吸收波长为259~269nm,染料木苷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3~269 nm,故最终选定淡豆豉总黄酮的检测波长为260 nm。经查阅文献,淡豆豉多糖检测波长有490、450 nm[10,19],本研究采用可见分光光度在400~8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结果显示,样品最大吸收波长为485~488 nm,对照品最大吸收波长为482~486 nm,故最终选定淡豆豉多糖的检测波长为485 nm。

淡豆豉发酵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自然条件下发酵和闷制。淡豆豉发酵过程中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呈动态变化,推测该变化与淡豆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过程,伴随着药效成分的转化有关。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淡豆豉发酵时闷制发酵有助于总黄酮的累积,闷制与否对淡豆豉多糖含量影响不明显。综合总黄酮和多糖含量的动态分析,淡豆豉发酵过程闷制环节是必要过程。该结果可为淡豆豉的炮制原理和生产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淡豆豉波长黄酮
HPLC-PDA双波长法同时测定四季草片中没食子酸和槲皮苷的含量
特产研究(2022年6期)2023-01-17 05:06:16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淡豆豉UPLC指纹图谱
中成药(2017年7期)2017-11-22 07:34:07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9:40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13
双波长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50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特别健康(2017年9期)2017-03-14 03:25:43
日本研发出可完全覆盖可见光波长的LED光源
中国照明(2016年4期)2016-05-17 06:16:15
炮制复杂的淡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