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协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023-01-07 18:55:22仇佳明上海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200032
建设监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业主项目管理工程项目

仇佳明(上海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

0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涵盖的技术类型十分多样,给工程项目的管理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建设中的每个环节均存在着密切联系,任何一个环节无法达到要求,都会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促进各环节之间的沟通协调成为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协同管理的应用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科学保障和依据,为建筑行业稳定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支撑。下面,笔者将对协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与说明。

1 协同管理的基本概念

协同管理是指依托协同化思想、理论与原则有序组织开展管理工作。借助该项管理工作,可以密切联系各管理系统,促进各管理对象之间紧密配合,使整个系统井然有序运转。如今,社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势下,协同管理模式应运而生[1]。将协同管理模式融合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有利于推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创新,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实践水平,这对推动整个工程管理行业的良好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1.1 协同管理的需求来源

从某种角度来说,建筑工程项目的协同管理需求也就是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协调形式。协同管理的需求来源包括以下几方面。

1.1.1 项目部内部成员

由于项目部内部成员的岗位分工与职责权限不同,若想全方位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多个岗位间的沟通和交流,强调协调配合。同时,积极协调处理个人与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免个人职业发展与部门综合利益相冲突,降低工作效率。

1.1.2 各参建方

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参建方较多,如业主方、勘察设计单位、监理方、总包方及各分包方等。各参建方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与职责权限,但由于各参建方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核心目标与利益出发点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协同管理的重要性就得以进一步凸显。

1.2 协同管理的内容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协同管理的目标是对各参建方进行协调管理,促进工程项目有序开展。协同管理的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1)人际关系协调。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个人与个人之间、各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

(2)组织关系协调。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部内部员工的分工配合。

(3)供求关系协调。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类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的协调平衡。

(4)配合关系协调。建筑工程项目各参建方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

2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期间的内部协同与外部协同

2.1 内部关系的协调处理

2.1.1 内部人际关系

首先,要全方位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理论,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发挥员工真实潜能,确保工程的作业质量。在此过程中,员工积极性被激发,营造了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确保了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其次,构建良性沟通和交流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统一员工思想、增强员工凝聚力,为项目管理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最后,主动与员工展开交流,深入基层了解员工的真实生活,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或矛盾给予一定帮助和建议,降低员工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落实提供助力[2]。

2.1.2 内部组织关系

一方面需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科学设置和规划岗位,保证人员的齐全性、精确性,不出现空岗、重岗的情况,高度落实管理职责,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建立科学的沟通机制,为信息共享和传递提供良好条件,保证出现问题后可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与解决。在信息沟通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正式交流或非正式交流方式,保证交流沟通的效果,减少问题出现。

2.1.3 内部供求关系

建筑工程项目涵盖内容较多、工期较长,协同管理会面临较大的工作量,所以为提高协同管理水平,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也需优化调整内部供求管理的处理。首先,在计划编制上,对部门间需求予以调查和了解,根据项目质量要求,对现有资源展开科学配置和处理,促进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因资源供应不足产生事故问题。其次,注重计划调度灵活性。在建筑项目作业中,难免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项目作业出现问题,降低了工序间的连接性。为此,需要加强项目资源调度的快速性、灵活性和及时性,减少中间断档问题的出现,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3]。

在给排水、道路、房屋、庭院等类型建筑的土木工程建设中,会使用较多的陶瓷类材料,如陶管、彩色瓷粒、陶瓷面砖等,不同类型陶瓷材料的性能及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在项目作业中应注重科学分类和管理。常见的分类方式为:按照品质划分,如瓷质、半瓷、精陶和粗陶等;按照烧制程度划分,如不带釉、带釉、致密性、多孔性等;按照优势划分,如防老化、抗冻、耐酸碱、防火、防潮等。若想对这些陶瓷材料实行科学管理和控制,在协同管理作业中,可提前开展目录规划和调配工作,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明确材料进购渠道,保障供应可靠性。如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可利用发泡陶瓷材料,该材料自重轻、保温效果好、隔热、耐腐蚀,外观与其他陶瓷材料相同,但是其降噪性、隔音性、防火性更强,所以非常适合用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

2.2 项目外部关系的协同管理

2.2.1 与业主的协同管理

在落实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时,首先要做好项目管理部门与业主间关系的协调处理,保证两者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促进项目管理方案的落实和处理。在协调业主关系上,需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工程项目正式开展前,项目管理部门应当详细了解并熟悉工程承包合同,对其中涉及到的细节问题展开细致分析和探讨;确定其在项目中的责任与权利,厘清各个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职责和要求,以便当出现问题后能够精准找到具体负责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业主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参照项目资金和施工场地,统一制定施工计划。项目部门应当积极参与业主的审核会议。当项目各项事宜均落到实处后,便可提出开工报告。

(2)施工过程中对进度与质量关系、合同关系以及设备交接与验收、设计变更等环节加以有效处理,及时交换信息资料,以达到协同管理目标。

(3)在竣工验收阶段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开展各个环节的检查和验收,并且办理好完善的交接和验收手续,对收集的资料实施分类存档,以便为后续维修养护提供帮助。在对项目管理部门与业主关系的协调处理上,如果不能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方案,就很容易导致危险和损失,严重时还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4]。

例如:某建筑工程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38万m2,其中31万m2为地上建筑、7万m2为地下建筑。该项目中建筑数量在30栋左右,均以高层建筑为主。项目初期制定工期为480 d,但却未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并存在逾期较长的情况。这不仅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带来影响,还会产生较大的矛盾纠纷及经济损失。该建设项目因商业和物业企业的知名度较高,吸引了较多业主入住,但入住一段时间后,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于是联系开发商予以解决,但是开发商一直都没有明确态度,未给出专业解决方案,甚至存在逃避责任的情况。在后续的工程建设中开发商将所有的责任推到了建筑商的身上;建筑商则将责任转移推到了开发商的身上,并提出自己是严格按照开发商的要求完成工程建设的。这使得业主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切实的解决。上述情况的产生一方面影响了开发商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也会严重侵害到业主的合法权益。

2.2.2 与监理部门的协同管理

监理部门是负责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控的重要部门,与项目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紧密协作关系,但在管理内容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在协同管理中,要做好责任和内容的科学划分,以免出现重复管理或模糊管理的情况。同时,项目管理部门为保证监理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还应注重各类型资料的汇总和共享,准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现场情况等,调整和优化监理作业,从而改善管理效果。

2.2.3 与设计部门的协同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与设计部门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施工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且二者关系较紧密。做好两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可使项目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工。协同管理背景下,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强,信任度也会有所提升,更有利于协调管理目标的落实。

2.2.4 与分包商的协同管理

在协调项目管理部门与分包商间的关系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选择资质良好的分包商,严格审查分包商的资质,并且应获得业主的认可,以利于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确定总包与分包的责任、权利及其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承担的各项任务,协调总包商与分包商的经济利益,防止出现严重的经济纠纷,阻碍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序开展;积极协调总包与分包的关系,当无法协调二者关系时,应按照规定流程申请仲裁。

3 案例分析

某高层建筑共18层,为框剪结构。在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设计、方案优化和预制件加工中,采用先进的PKPM、Revit等工具,在协同管理过程中应用BIM云平台。

3.1 项目组织架构

按照项目概况,工作人员先创建BIM数据库。数据中涵盖模型、信息、应用和维护四个模块,能够实现多个利益主体协同管理功能。例如:设计单位在利用该数据库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也可将BIM模型结果反馈给其他的主体,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建设单位在建设和完善数据库的过程中,可在详实数据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情况;施工单位可在数据库的协助下获取工程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详实的信息数据。此外,监理单位、供应商和投资顾问可借此主动投入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协同管理工作之中。

3.2 质量协同管理的有效落实

该工程为典型的高层建筑,施工体量大且结构较为复杂。为保证不同设计阶段和不同专业协同管理的质量,为施工单位有效解决深基坑和结构超限等难题提供便利条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施工单位应结合现行规范,创建协同管理网络体系。在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需按照任务书和设计规范,选择建模软件,初步设计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之后,利用专业软件,对不同专业的施工情况开展碰撞检测,并以此为依据出具检测报告,根据工程概况合理调整工程的施工方案。

此外,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要求组织检查工作,确定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还需要按照项目模型录入并上传不同的数据信息。与此同时,要优化设计和业主等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资质。随后,施工单位要在BIM云平台上加强项目物料及人力的管理。在物料跟踪中,依靠平台录入数据信息,加强动态管理,合理应用二维码技术,实现物料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在人力管理中,建立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并对某些任务设立多个责任人,为协同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协同管理的科学落实,不仅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还可为权利及任务的科学划分、问题查找与改进提供坚实保障。在此基础上,扎实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等的管理作业,保证整体计划的有效实施。最终达到现代工程的建设目标,加快建筑行业的前进脚步。

猜你喜欢
业主项目管理工程项目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6:54
花盆坠落伤人 业主负责赔偿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0:58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 05:26:40
浅谈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业主社区的兴起及其自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