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百年来共青团青年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

2023-01-07 21:00陆士桢李泽轩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青团历史政治

陆士桢 李泽轩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北京 100089)

1922年5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开启了中国共青团光辉灿烂的百年征程;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青年运动决议案》指出:“青年运动为本党重要工作之一,所以对于社会主义青年团应极力加以组织上指导上之援助”,明确了党对青年运动和共青团的领导地位;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对于青年运动之议决案》指出:“少年共产团在政治上是要绝对的受党指导,而在青年工作范围以内是须有自由活动的可能”,明确了党领导青年工作的方向与原则。可以说,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同时始终坚持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地位。中国共青团的百年历史,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带领青年遵循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历史;是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带领青年在不断推进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实现青年人生价值的历史;是坚持竭诚服务青年,坚持以青年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提高服务青年效能的历史。一百年来,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党的青年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和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从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建构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青年工作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组织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体现在组织整体架构当中,对于组织的内驱力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根植于组织内部,代表组织本质,体现组织功能的一整套原则。分析探索中国共青团百年进程中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不仅对共青团自身的创新发展、对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国际范畴内的青年发展、青年运动、青年工作都具有特别的价值。

一、始终坚持引领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

青年与社会、时代息息相关。共青团服务青年、服务社会,其基本出发点具有两个内核,一是青年,即如何从本质上科学认识青年,坚持服务青年的根本方向,实现青年健康且自由的发展;另一个是社会,作为重要社会群体的青年如何发挥先锋和骨干作用,实现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群体性功能。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要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实现自己宝贵的生命价值。这一论述从本质上指明了青年和社会的关系,为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根本路径,也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以及共青团百年来开展青年工作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核心追求。从社会和历史两个维度出发,一百年来,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历程,探寻其背后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我们发现,百年来共青团始终坚持“历史进程中青年”的视角,组织团结带领青年投身到社会发展中,从更大视野、更高站位解读并引导青年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坚持青年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发挥青年群体的历史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社会现象本质上就是历史过程中的社会互动。这在历史社会学中有清晰的论证。如果说社会学重在从理论上科学解读人类社会的社会关系和互动,分析现实社会当中各种事物、各种现象的具体情节和背后的关系本质的话,历史学则是站在时间长河上,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叙事中揭示其背后的相关逻辑和规律;把社会学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放在历史研究范畴内,能更深刻地探索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从更深的层次解读历史事件、历史中的人;而把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放进社会学研究当中,则会在历史叙事和历史比较中,更好地解读人的各种关系之间的内在因果关联。青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青年发展的众多命题都浸透在社会学研究的概念和框架当中。同时,青年从来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进入近现代,青年作为社会最活跃的群体,其基础性、未来性、发展性的本质使之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日益发挥着先锋和骨干的重要作用。以历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分析共青团百年征程,可以看到,共青团始终围绕青年、青年发展,聚焦于引领青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实现这一群体与社会之间的有效、积极互动。

社会关系涉及人与社会的本体论建构,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在根本意义上,人之所以成其为人,是在关系意义上被建构的,人的本质存在于社会关系当中。关系命题对青年成长意义重大,青年社会化的主题和根本任务是学习各种生活能力,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接受社会文化,学会遵从和独立的过程,而这一切,本质上是与外部世界,包括自我建立适当的、和谐的关系。如果说人与社会间良性互动关系是推动文明发展的根本性要素的话,那么建立起这种关系就是青年成长发展的根本任务和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外部性世界是客观的,但需要人的内部性的主观世界进行回应;而人的主观世界是能动的,但只有在尊重客观世界规律的基础上,以非对抗性、合规范性、合理性的方式去适应才能建立和谐、互动的关系。

人的社会关系有方方面面,与时代的关系是核心,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支撑。一方面,个体和时代的关系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思索探求的命题,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本质上探索的是“天势”和“人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适应时代、造福社会和坚持自我、实现价值的辩证问题。另一方面,青年是历史发展的先锋和骨干力量,青年与时代的关联度超过了社会上任何其他代际群体。从青年与时代关系视角去看历史,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就是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提出的“代”的概念,他认为,居于同一代的位置的人生在同样的历史和文化区域,拥有同一历史共同体的成员身份,共同参与社会历史的命运,并为相同的历史事件所影响,就构成为现实的“代”[2]。以价值观,代际差异,分析代际差异、代际关系和价值观变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代际社会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叫做“社会代”,指的是因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而形成独特社会性格并对后续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同龄群体,“社会代”往往产生于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时期,同时“社会代”又在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3],独具发展特点和生命力的青年群体往往会成为“社会代”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位置,决定了青年的“关系”概念与一般意义上人的关系有很大的区别,青年的关系命题不仅体现着成长和发展,而且更突出地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本质。从人和社会、人和时代关系的视角去看,历史中的“人”实际上有三个层面,即作为历史发展的主体意义上的人类、作为国家民族意义上的群体以及作为自然和社会意义上的个体[4]。这三个层面密不可分,没有个体的不懈努力,不可能有国家民族意义上的群体发展,更不可能有人类学上的历史进步。一百多年来,是中国社会发生天翻地覆重大变革的年代,从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先锋人士的觉醒,到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的青年突击队,再到新时代的“强国有我”,作为历史发展变革关键时期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社会代”用青春与作为证明,对于青年人来说,只有顺应时代,拼搏奋斗,才有“个体我”的美好人生,才有“国家民族我”的繁荣昌盛,才有“人类我”的光辉未来。

一百年来,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始终坚持从各个方面并采取多种方式,引领青年认识时代发展的主流和自身的历史价值,始终积极推动青年投身到社会发展和变革当中。1936年11月1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党的工作》(第十九期)上,刊发了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党中央决定根据需要把共青团改造成为广泛的群众性的青年抗日救国组织,团结全国各界青年进行抗日斗争。一百年来,共青团一直坚持通过重要的文件和制度建设引领青年,适应形势变化。如在2018年团的十八大报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青春篇章——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共青团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核心业务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各地共青团联合青年服务组织,在青年思想引领工作中自觉增强政治性,拓展青年思想引领的新维度,拓宽实践渠道,创新工作方式,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可见,随时调整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青年活动团结引领青年积极投身到社会发展与变革当中,在时代发展和社会互动中实现青年的价值,是百年来共青团始终坚持的工作方法。对于社会而言,人类社会要发挥青年优势,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社会面向未来积极发展;对于青年而言,则是推动青年参与,完成青年个体和群体的全面健康成长。

事实上,世界各国青少年工作都特别重视社会化命题,重视推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逐渐接受社会规则,建立与他人、社会、自然,包括自己的和谐的关系。一百年来,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着眼于时代,立足于关系,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打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青年工作模式。当代社会处于一个大变局大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迁,青少年自我独立意识,个性化日渐突出。为回应社会和青少年自身的发展特点应运而生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种带有明显的问题取向,服务取向和发展取向的专业化模式和技能。这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青年问题对于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也对青年个体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始终坚持对青年群体实施积极的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

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政治主张引领青年树立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青团一百年来始终坚定不移的工作方向,也是在世界大变局格局下,一代中国青年目标坚定,朝气蓬勃,不忘初心跟党走,强国有我担使命的精神状态的重要成因。

青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群体,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青年和青年工作进行了诠释。最早对青年的解释源于生理学和心理学,因为青年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展最突出,也是最具特点的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对青年的解读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的状态。社会学把青年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分析其在社会性、社会团体、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其他诸多社会科学,如哲学,历史学、组织学、管理学等,以及关于人类、关于生命历程、关于公共福利等相关的综合类学科,都逐渐把青年作为重要研究对象予以特别关注。随着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节点,人类发展的危机日益突出。由于历史、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世界各国内部及外部涉及到文化、历史、宗教、民族、道德、价值等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尖锐,发展形态、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越来越激化。近年来政治学特别是政党政治视角的青年研究呈现出逐步深入的趋势,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各国执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命题。

通常情况下,政党政治是通过以下途径来表达和实现的,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以各种方式参加政治活动,以多种途径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成为执政党后,通过掌握国家政权落实党的纲领和根本信念,把自己所代表的社会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并把握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运行;在任何阶段,都需要处理和协调与人民大众、其他党派、社会团体等各类人群和组织的关系,解决如何从本党所代表的阶级,以及其他阶级和社会力量中获得支持。青年是人民大众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社会地位和角色地位上兼具有“承载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最活跃社会力量”与“面临全面社会化挑战的相对弱势地位”的双重角色[5]:一方面青年是人民大众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的政治倾向,对执政党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政党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另一方面,青年代表未来,事关未来,青年对政党的态度,青年的政治认同,直接关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关乎政党及其政党政治的后续发展。

政治学政党政治视野下的青年还有一个重大的发展命题,即政治社会化。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学习、接受现存政治制度所肯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稳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6]。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关乎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关乎长治久安。同时从青年自身出发,推进青年健康政治社会化,也是每一个青年个体科学立足所在的生态系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实现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政治文化传授给新一代的过程,其中包括政治知识、价值、规则等,同时也是青少年个体由一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社会政治人的过程。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纲领,带领大众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青年的先进性、未来性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引领青年一代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价值追求,是人类社会追求发展性进步性、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青年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在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方面,中国共青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近百年的历史中,处处可见共青团围绕党的政治主张引领青年,塑造其核心价值观的范例,其实现策略也颇具特色和实效性。第一,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的育人方向,用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主张组织动员、引领吸纳青年,在社会发展中锤炼培育青年。1927年中国共青团四大通过决议庄严宣告,继续领导一切革命青年为中国革命努力奋斗;应当在党的领导下,吸引广大劳动青年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进入新时代,共青团明确提出全团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明确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方向。第二,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发挥青年在实现党的政治目标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强化青年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1979年,根据党中央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部署,共青团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提升青年现代化本领,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1994年团中央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后又成立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带领青年群体成为全国志愿服务活动的先锋与骨干力量。第三,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青年一代思想道德水平。1985年,全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1993年,团十三届二中全会提出把“青年文明号”活动作为“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三大项目之一,活动提出的基本目标是推动每一个相关岗位的青年要“立足本职、精耕专业、服务社会、素质提升”。另外,在强化共青团组织建设,在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中,注重发挥组织动员优势;重视对青年的发展性服务,开展具有时代特点的较大规模的群众性青年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发挥整体环境对青年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制度化建设,建立相应程序,发展各类青年自组织,吸引、服务、引导、培育各界青年,拓展青年参与社会的渠道,给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精英提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机会等方面,百年共青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共青团百年来的奋斗历程表明,积极引领和推进青少年健康的政治社会化是青年工作的主旨和重要部分。百年来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青年的政治社会化和确立核心价值的重要经验,不仅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国青年,也给世界青年工作留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宝贵财富。

三、始终坚持党管青年原则,着力健全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

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始终用党的政治纲领和奋斗目标引领青年群体,始终把巩固党在青年群众中的执政基础作为政治责任,团结中国青年,高举旗帜跟党走。

按照现代组织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不断建设发展组织是共青团的重要发展策略。组织学是一个有很多分支的关于人、组织,以及内外关系的知识和理论,其基本内容是研究组织中的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组织管理,实现组织既定目标。从组织学的基本理论来看,共青团始终明确组织定位,即组织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先进性是共青团的鲜明政治属性。

首先,鲜明的组织社会和功能定位集中表现在共青团始终坚持落实党的群团组织的“三性”上。一是突出政治性,坚持思想建团,政治引领。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如一地围绕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工作目标,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共青团成立之后,根据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经历了四次改名。分别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此加强党对团的领导,确立团的地位和属性。1957年中国共青团八大根据党的八大制定的党章规定,将青年团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明确规定了党如何加强对团的领导和团如何服从党的领导等内容。二是坚持先进性,坚持立德树人,价值观塑造。用先进的价值观引领青年,推动青年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锋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青年工作路线,也是自成立以来中国共青团始终如一的工作重心。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派出俞秀松等同志在上海筹建社会主义共青团,并向全国各地寄发草拟的团章,呼吁在建党的同时建团;1953年团的七大根据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确定了新时期团的基本任务,明确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各族青年为建设祖国而自发学习忘我劳动,同时决定把毛泽东提出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作为团的工作方向。三是坚持群众性,实现青年发展为本的组织引领。从社会组织的基本功能视角看,中国共青团重要的功能就是组织团结带领青年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贡献;以青年发展为本,维护青年的利益,推动青年健康全面的发展。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已经成为中国青年积极认同的核心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是青年全面成长的摇篮,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一百年来,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准确定位和功能实现,践行了中国共产党“党管青年”的原则,实践了党中央关于“把青年发展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整体思考、科学规划、全面推进”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了党和国家把青年工作上升为党治国理政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的整体方针[7]。一百年来,共青团有效地承担起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呈现了党与团的政治逻辑和历史逻辑,也以显见的成果和突出的成效为世界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宝库增添了独具特色的经验。

其次,鲜明的组织社会和功能定位还表现在共青团始终坚持实现组织目标的正确策略及方针上。从组织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看,共青团是一个具有高度生命力和内驱力的组织。纵观一百年来共青团推进青年工作的策略和方针,核心就是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定位和要求,即“共青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自始至终积极有效落实三个根本问题,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责任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工作主线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8],并将这一基本策略和方针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聚焦主责主业,与时俱进。二是始终强化政治建团,思想立团,牢牢把握住“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基本原则,坚守政治属性,突出政治建设。三是把为服务青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需求导向、弱势优先。一方面,各级共青团组织积极推动以教育、健康、婚恋、就业、文化、参与、维权等方面的青少年福利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青年公共服务体系和专业技术的发展,把传统活动创新和建立完善的青少年服务体系统一起来,推进中国青少年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同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发展性服务,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通过大型活动,特别是一些品牌活动,如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文明号行动等,推动青年积极的社会参与,满足青年更高层次的社会性的自我实现,为青年群体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服务。四是不断加强基层组织活力建设,突出青年主体,让青年在参与共青团组织活动中得到“获得感”,成为团的组织和活动的“主角”。一百年来,共青团组织始终坚持工作对象、内容、范畴的发展与革新;坚持党建带团建,各级党组织把共青团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格局当中;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坚持以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精神和发展的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有机结合,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最后,鲜明的组织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同时表现在共青团始终坚持高站位、大格局,不断探索组织的更新与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组织行为和管理学科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共青团组织本身就具有发展性、未来性,更新和变革是共青团组织天生的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为共青团中央改革指方向、定方针、提任务。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指导下,明确提出了从严治团的改革目标。在全团上下进一步明确,在新的历史时期共青团要除四化,即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和娱乐化,真心实意为党和政府分忧,为青年办实事。这些改革措施表明了共青团适应时代发展,锐意改革的态度与决心。

通常人们把组织目标、组织设置、人员构成、权责体系、制度规范、信息沟通等十个方面列为正式组织的构成要素,其中对于人员的管理是核心内容之一。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布对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在充分论述关于青年的社会性质和历史地位基础上,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做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一代要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担当历史使命;要走在时代前列,学习、奋斗、创造、奉献;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道德、要练就过硬的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等要求,是新时代每一个青年人完成历史使命的必备条件,也是共青团组织管理青年群体的内容、目标和方向。

中国共青团造就了近现代中国青年的健康发展,也成就了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百年复兴奋斗史中青年群体的积极的、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中国青年运动和中国青年工作的独有的本土特征。

猜你喜欢
共青团历史政治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