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 丽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推动科技实力稳步跃升,在科技成果培育、科技人才建设、科技生态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提升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领导经历了阶段性的转变,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始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启动,科技对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功能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开始制定服务于农业、工业和国防建设的科技发展政策方针。1949 年,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在自然科学研究、人才培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步发展成为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咨询机构。1956 年,我国编制了《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愿景规划纲要》,明确了若干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重要问题,尝试改变对新技术新应用掌握的落后状态,并将原子能工业建设作为重要任务。1977 年,我国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并发出了即将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邓小平同志强调“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并制定了《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科学技术发展目标和路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阶段,我国虽然所处环境和条件极为困难,但是通过努力逐步改变了科技水平极其落后的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在科技创新领域大胆改革也成为了重要工作。1983 年,国务院成立科技领导小组,领导科技改革试点。同年制定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从运行机制、组织结构等方面部署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推动了科研机构自主权扩大等改革工作,标志着科技体制改革开始进入有组织领导、有步骤计划的全面实施阶段。“星火计划”“863 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构筑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框架,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的进步。1995 年《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06 年,《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先后发布,明确了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和路径等。随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比如“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成为全世界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算力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阶段,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进行了大胆改革,科技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科技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文件先后印发,明确了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对推动科技创新作出了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与此同时,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并与其他领域的改革协同推进,有效破除了在科技人才评价、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体制性障碍,优化了科技创新环境和学术生态,推动科技事业取得了新突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战略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众多新进展。2021 年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 位。2021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要通过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和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举措,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
我国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需要我们长期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而集中力量办大事正是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法宝。这一重要法宝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它能够立足长远规划,将分散的科技资源进行集中聚合,以强大的国家动力推动技术进步,形成一系列具有颠覆性、开创性的技术成果,这不仅可以引领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也为国家实力的提升提供核心支撑。在当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我国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立足国内实际,进一步发挥制度特长、释放制度效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方面。新的技术会带来新的产品,带来新的资源利用方式,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这一举措需要长期坚持,持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造就了一支政治品德优良,专业技能领先的科技人才队伍,有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是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陈景润、黄大年等众多科学家的前赴后继,我国科技事业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在新发展阶段,必须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提升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这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的治本之策。
根据科技创新目标,我国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当前,要稳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加强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不断突破影响国家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更为强大的创新活力。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重组健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挥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
建立健全科技人才的培养发现机制,特别是要重视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引进,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培育锻炼科技人才。构建形成科学完备、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探索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科技人才队伍。
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科技合作层次和水平。加强与世界一流高校、科技研发机构和各类智库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改革和深化全球科技治理体制,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科技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