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厅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聚焦“315”省域创新体系系统重塑等重大部署,聚力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双链融合、全域创新、惠农富民等重点,全面提升创新制胜硬核能力,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增强共同富裕内生动力。加快建设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的创新策源地,已集聚全省超60%的国家科技奖和省科技奖一等奖、超7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超80%的国家“杰青”“优青”人才,成为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平台。加快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之江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西湖实验室、浙江大学脑机交叉研究院加快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10大省实验室全面布局,实现三大科创高地全覆盖。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获批建设,实现零突破。加速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累计认定省级机构68家。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瞄准“315”攻关赛道,以数字化改革重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创新联合体等攻关模式,组织实施“尖兵”“领雁”研发攻关项目542 项,取得349 项进口替代攻关成果,数字安防、工业互联网、高端磁性材料等领域技术水平领跑全国。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8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6万家、创新型领军企业62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3位。推进科技惠企政策快达快享,开展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一网办”“一指办”试点,整合全省232 家单位30 万元及以上大型科研仪器1.4 万余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产业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国家高新区整体争先进位。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6%。
构建全域创新体系,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科技赋能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落地落实《科技赋能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设立26县高质量发展科技专项,支持26县建设“创新飞地”32个,支持缙云等3个县开展科技特派团结对帮扶试点。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移支付”,已在6个山区县开展试点。今年上半年,山区26县技术交易总额达68.31亿元,同比增长99.67%。加快建设创新型市县,拥有国家创新型城市8个、国家创新型县(市)5个,数量分居全国第三、第一位。完善以“科技创新鼎”为抓手的争先创优机制,3个设区市、11个县(市、区)获得“科技创新鼎”。实施科技惠农富民行动,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持续稳定开展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及“百品万亩”工程,推进科技特派员扎根行动,省市县累计联动选派科技特派员2.4万次,实现经济效益超100亿元。加强科技赋能民生改善,组织实施“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及后遗症研究”等攻关任务,在全国率先出台“蓝碳”科技专项行动方案。
完善知识价值导向分配机制,激发创新创业创富活力。推动科研人员“扩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双向联动机制,推动高校院所完善科技成果内控管理制度,5 家试点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内部审批部门从5个减至2 个、审批时长从平均58 天减至31 天。积极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覆盖面,累计赋权126 项成果,其中已转化86 项、转化金额3410 万元。联合省委组织部、省人力社保厅等17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鼓励推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已吸纳应届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11074人。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创新制胜工作导向,找准科技支撑共同富裕的“赛道”,按照“全国有影响、群众有感、可示范推广”的要求,加快构建全域创新支撑共同富裕机制,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支撑共同富裕浙江经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