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普及下的校舍设计逻辑与启示

2023-01-07 08:53虞旭
建材与装饰 2022年21期
关键词:校舍普及校园

虞旭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0 引言

回眸36年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可以说是跨越式的发展,在教育普及人数上位居世界前茅。校园设施也一直是处于发展之中的,并不与建筑使用年限同理,伴随着时代的更替,在政策需求、制度改革、功能诉求、社会事件的推动下,设计观念、功能需求也有所不同。

1 义务教育普及初期的校园设施

在20世纪90年代,生长在城市中的我们已经可以进入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即使在夏热冬冷地区会面临寒冷天气的考验,依旧歌颂如花园般的校园美景,今日回想,其实矗立的不过就是那么两三栋楼,办公室里会烧着火炉,那里可以逗留的只有三好学生和老生,教室中那脱了几层油漆皮的木质单玻窗户,时常吸引笔者探究其底层是何颜色,因而经常受邀烤火,至于实验室的设置只需少许,因为多是用来观摩的,当时的图书室,只要书不更新,也不用设的太大。建筑立面处理则主要以水刷石玻璃嵌缝为主,同时多配以通用校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为表皮符号。公共卫生间一般为室外独立修建,可能怕味儿大,但距离又不宜太远,毕竟要兼顾雨天和课间使用的方便,因此它与主要教学建筑的间距很是暧昧,如果现在还在沿用,估计将是场地设计中的考点,至于蹲位间的水泥预制隔板,今天确实只在注册考题上才用得到了。作为室外工程的主要内容:操场(田径场),在这一大项中除了篮球场地有硬化的资格,剩余场地则以石沙充当“软质铺装”。另外在台阶的设置中通常是要考虑坡道设计的,当然它绝对不是什么无障碍设施,主要还是考虑自行车的推行方便。在使用中常被学生当作滑梯使用。

至此,笔者将这个阶段的校舍建设时期称之为“有学上”建设期,毕竟当时仍有部分身处偏远地区的同龄人上学的通勤好条件相当艰苦,但在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基本国策支撑下,国家建立起了希望工程,并深入山区陆续修建了具有一定功能的教学用房,这就是九年义务普及初期的农村中小学的雏形。其建设内容主要以“教室教学办公综合楼”为主,在外立面处理过程中,正立面是需要做抹灰粉刷饰面的,同样不能少了文字表皮,与城市中小学不同的是,书写的内容多以教育普及宣传为主,譬如“家无读书子,富从何处来”之类,其他立面则可以进行砌体外露的“质朴装饰”。作为室外工程,也多以围绕着公厕及篮球场地展开,目之所见便是校园。

不难看出,当时的校舍设计在经济制约的条件下,主要还是解决“有学可上”这一民生问题,至于功能和校园规划在普及初期更多就无从谈起(实则在1987年10月国家已经执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然而,正是这些在今日看似不完善的校舍工程,不仅承载了教育普及的重担,也实现中国从“扫盲”阶段逆袭为世界人才输出型最大国的跨越式发展[1]。

2 城市化全面发展中的校舍设计

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面对城市规划边界的扩充,许多地方都能严格执行中小学服务半径的要求(小学500m、中学1000m),对于新区或地产开发中的项目能否顺利验收,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以教育配套设施完善为前提的各类措施,不得不说义务教育下的校舍建设依旧排在城市化建设项目的前列。

伴随着人口、经济的迅速增长,对于人口素质的普及,生产力提高的要求成为义务教育在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同时在初期普及教育下的人们也从中切身体会到命运的转变,财富的创造带来的意义,并渴望下一代能进一步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从此义务教育普及下的校园规划、校舍建设上升到“上好学”的提升期。

国家层面也在思索对于提升期中的校园、校舍、环境需求的具体内容时,也重视起校园规划和校舍设计水平的提升,并在2002年制定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2008年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2012年修订实施《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等一系列举措。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曾在义务教育普及初期成长起来的我,有幸投身于城市化发展中的校舍建设工作当中,算是兑现儿时许下的承诺:“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笔者是在2012年开始接触城市普通中小学(九年制中小学,完全小学,完全中学)的新址新建,旧址扩建的校园规划及校舍落地设计任务,也执笔完成各类专科院校,高等级院校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目前已陆续完成20余列关于校园项目的规划及设计工作。其工作内容涵盖:从项目前期的准备,规划衔接的推进,施工指导及使用情况的跟踪,等完整的设计闭合工作。对于初次接触的设计师小白,拿到设计任务书,并不建议迅速展开规划构思、探索如何营造空间氛围这样一些思想层面的工作,殊不知这些举措对于身经百战的熟手来说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事件。

2.1 项目解读

首先应当对项目有个正确的解读过程,这个道理就等同于“想考好试就得做足功课”,其内容大致可分为:项目性质区分、政策解读、内容和规模整理。

项目性质区分:原则上义务教育下的校园设计都属于公益性工程,必定要满足其建设标准,之所以要进行区分工作,主要是对其资金来源和建设意图(扩建,新建性质)有实质性的了解,对建设单位的述求做出合理性的安排和计划,此类项目必定要顺利实施,一旦发生烂尾则会晋升为社会事件,同时扩建项目要考虑到建设期间对再用建筑的安全、和干扰问题,通常对建设周期的要求相较于新建项目会高一些。但对于在规划布局中执行的相应技术要求也会略比新建项目宽松一些,比如在运功场的布局要求上,生均用地及生均使用面积要求中都可遵从基本指标执行。

2.2 政策解读

除国家做出的建设标准及相关规定以外,对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办学条件标准也要进行相应的梳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一般执行的都是约束性条件,他们都会结合地方建设条件和新建项目的使用情况对一些使用功能的规模做最低约束,这也是下文将提及的重点。

2.3 内容和规模整理

往往一个地区的发展,政策资金的批复都是在相对集中的几年里出现,义务普及初期的不足早已迫在眉睫,其校舍建设项目在同一地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势态涌现。即使有国家专项资金的扶持,有时也不免会有些捉襟见肘,这就要求设计一开始就要从“规模”这一根源做好解释。

为此,我们常常游离在《建标》中的“规划指标”和“基本指标”上[2],加之上文提到的地方办学条件当中,去寻找具备项目实施意义的内容和规模。要敢于对任务要求提出质疑,当然作为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主体:建设单位(多是市、区、县一级的教育局,当然也有机关直属单位或企业)往往是以经济代价为立场,首要任务就是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是代表孩子们利益的“校方”对新学校的期望与诉求。因此,设计人员应两者兼顾,不偏不倚。即便反复工作,其意义远比“场所精神”“氛围营造”要大得多。

做好上述内容的工作,作为设计从业者你已经可以为项目担任起前期的许多工作,例如的选址、成本控制等项目建议。

2.4 校园规划与校舍设计

有了前面的准备,相当于已经具备了项目任务书,可以正常开展深入调研、规划梳理、制定总图方案和空间规划、再者便是建筑推敲、编制和修改、实施设计与施工指导、运营回访等工作内容。在调研阶段,建议深入校园与孩子聊聊,毕竟这是他们最接近愿望的一次机会。也和教职人员谈谈,因为这将是他躬耕一生的场所。载着希望与期待再到场地上走一走,看看您的“新画布”怎么构图,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周边设施现状,为他们排出潜在的隐患或不利因素。

规划中应建立群组关系,一般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会率先作为一组搭档出现在脑海里。视规模情况而定如果图书室足够体量也可以考虑区别对待,小则融入其中,大则自立门户,不大不小就萦绕第一组合的周围,另外,风雨操场不在其列,将会以第二小组的身份出现。如果有住宿的要求,那生活配套和宿舍将是整个场上最庞大的组合。首先需要选择第二小组的位置着手出发,左不偏20右不斜10,只要它舒服了,大家也就融洽了。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分歧,因此第一和第三两个组合总是要争个主次,建议不可过度解读,最好是相映成趣。至于什么闹静分区,路径流线,竖向设计等太过细化的内容就不一一赘述,反倒是对空间组合的遐想可以让二维与三维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推敲的过程,作为设计师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即使同一人也会因为出发点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形态,想想之前深入调研时聊过的天。或许您的思潮会如同泉涌,迫不及待的去为他们编织如梦般的场景。有人说注意空间对行为的积极作用,也有人说要发挥场所精神。至于怎么解释那就是设计师的喜好问题,“水平”这东西具有社会普片认识性,背后的原由却和执笔者的认知与理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至于实施设计中的各项技术要求相对于目前的施工技术和材料性能的发展而言已经不存在难题一说,我就曾目睹过教学楼建造在桥上的创举。在这个校园建设期内,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校园完善程度已基本实现“上好学”的目标。

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废墟下掩埋着的稚嫩脸庞,让人痛心疾首之余再一次将大众视野带回到了农村,灾后重建项目当中,中小学建筑尤为凸出,也踊跃出许多优质工程,其牢固有力的结构特征,精致入微的建筑细节,光影洒落的空间艺术,节约高效的技术措施。无一不体现设计师充满着爱与呵护的高设计水平,不得不说这类项目可以成为该时期校舍工程的杰出代表,也为下一阶段的城市更新及乡村振兴下的义务普及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

3 乡村小学工程案例实践

3.1 项目背景

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三岔河镇连续多日强降雨导致多地山体滑坡涉及民房及镇中心小学房屋设施受损,考虑地质情况,现将受灾居民及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至顺江安置小区,系灾后重建项目。

3.2 工程建设规模及概况

本工程位于习水县三岔河风景区内,地形较为平整,主要交通干道位于北面,道路海拔为734.300。建设用地面积15343.77m2,总建筑面积为8248.41m2,建筑密度17.36%,建设规模为12班乡村小学,考虑配备500名学生寄宿,同时配备澡堂,锅炉房,食堂及24套教师公寓,地块北临三岔河。

3.3 设计构思

“亲和,适用,贴切”为孩子创造一个科学舒适的“家”。寄予建筑浓郁的乡情细节,构筑灵动的灰空间以适应孩子上串下跳的特性,赠予留守的孩子们一份美好的童年回忆便是最好的礼物,今后的学途,走在远,也不会忘记生大山里的家。

3.4 规划布局

学校以大聚落,小院落的多重空间形态出现,功能遵循闹、静分区,将教学办公定义为静区,并与运动场地通过学生宿舍过渡,分离,达到分区的目的,且满足有关规定的间距要求。注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注重领域感,归属感,自豪感,最大程度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结合利用地形的原则。

3.5 建筑设计

立面形式以黔北民居为出发点,融入骑楼,杆栏建筑,院落,等特色。体现滨水建筑的开放性和轻盈的特征,让建筑有强烈的“临近感”,内容有:教学综合楼:2980.45m2,其涵盖内容为12个普通教室及6个机动教室、科学教室及辅助用房1间、计算机教室及辅助用房1间,多功能教室1间、图书阅览室1间。公厕若干间,教师学办公4间、远程教学用房1间。学生宿舍:2813.74m2,其中女舍20间,8人间标准,每间含独立卫生间及阳台,男舍39间,1间无障碍居室,1间医务室及1间隔离病房,3间宿管用房。教师公租房1435.68m2,共计24套。学生食堂800m2,学生浴室218.54m2[3]。

4 结语

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义务教育普及也在发生着许多变化,建筑设计人员总在探寻着发生在人、建筑、环境三者间的故事,践行着“空间”如同诗歌与雕塑般的思想哲学。希望能与教育随行,并在潜移默化中向着美好的方向,逐步改变着这个世界。

猜你喜欢
校舍普及校园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罗平县开展民办幼儿园校舍安全排查鉴定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