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琛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各所大学都开始纷纷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收集图书资源,建立自主图书数据库。步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技术的发展,VIP、INTERT、AVIS等商业数据库面世,高校也紧跟时代引入这些数据库,加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大学开始建立图书馆资源,主要是自主书目数据库。从90年代开始,随着VIP、INTERT、AVIS等商业数据库的出现,高等院校图书馆逐步引进了商业文献数据库。特别是近年来,211和985工程院校在政府资助下,高校图书馆利用大学生人数增加带来的机遇,积极开展资源建设,努力从国内外购买必要的文献数据库。许多大学每年在资源建设上投入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整年文献资金。资源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加,藏品的比例也逐渐增加。目前,国内大学图书馆拥有数十个数据库,出现了100多个顶尖知名大学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不断引入商业数据库,并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许多大学建立了具有地理特征、展馆资源特征和专业化的数据库,涉及专业文献图书馆、论文图书馆、概况图书馆等学科,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和地区中心,将建立专项数据库纳入大学文献保障体系优先发展项目,并提供了大量技术和资金支持。如北京大学网络图书馆、上海教育网图书馆、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它们都积极推动图书馆专用数据库的建设,建设专用的导航领域图书馆[1]。
为节约建设、管理和维护成本,国内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公共和区域资源共享合作项目。比如,2001年9月,江苏省全面启动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采购了包括全国人大复印件、中国VIP科技期刊在内的数据库,在全省建立镜像网站,为全省高等教育机构服务;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中心通过采购决议购买了十余个专业数据库,供省内多所高校免费试用。此外,全国其他省市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地的高校图书馆也十分重视资源共享项目。
(1)财政资源不足。复杂的资源建设,包括设备购置、软硬件升级维修、人员培训、房地数字化等许多工作导致负责图书馆资源建设设计的部门人员很多,开销很大。但在当前形势下,许多高校图书馆的资金只支持常规的正常运行,缺少专项资金的支持,资源建设难以更加深入地推进。从长期发展来看,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2)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欠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普遍具有的特点是,他们大多只是成人学历,没有正规的本科学历;同时大多数管理人员并不是学图书管理专业,专业素质欠缺,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此外,由于图书馆的业务越来越趋向于电子化、商务化,图书馆的人员越来越难以胜任本职工作,这些问题影响着图书馆资源建设发展的合理性和效益[2]。
(3)缺乏长远规划。资源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资源共享,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大学图书馆面临着经验和思维的制约,缺乏长期规划和自主性。最典型的如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与图书馆使用的数据库不兼容,导致图书资源无法很好地分类检索,大大降低了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容易出现资源的重复整理,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
(4)资源管理标准不明确。目前没有统一的资源分类。所有大学图书馆都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数据库进行分类.一些大学图书馆按语言分组,一些大学图书馆按资源类型分组,一些大学图书馆按缩写或学科分组。有些大学图书馆分门别类不够明确,没有按优先顺序划分。此外,图书馆数据库中的导航并未发挥好作用,如将不同的资源归入同一类别,也没有统一的规则。
(5)参与程度低。目前,全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仍然是自主实施数据库的主要内容之一。几所大学图书馆以团购和建设的形式拥有建设资源。鉴于此,图书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特别资料库只有少数以合作形式建立,例如中文的calis资料库,载有现有的目录、论文资料库、由本地大学图书馆协会发展的少数民族资料库,其余则以独立资料库为主,很难创造出有利于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规模经济和特色经济。
(6)知识产权问题严重。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知识产权问题尤为突出。高校图书馆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部分内容又需要保密,这之间就存在很大的矛盾,需要及时给予关注和解决。
图书档案数字化资源融合服务平台的运行还需要保证其文化资源的严谨程度。大多数用户查阅信息都是以参考为目的的,尤其是一些学术类信息,其内容的严谨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与评价,因此,保证平台资源的专业性也是维持平台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大学图书馆方面,资源建设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是虚拟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版权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学习,熟知《知识产权法》的规定;二是要对版权提升保护的意识,在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过程中,合理正确地处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3]。
资源的产生必然需要调整图书馆馆藏结构。高校图书馆要考虑到各种情况,理顺图书馆藏书结构,提高电子文献的比重,特别是在数据库经费中的比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资源深受读者的喜爱,虽然传统的纸质文献也带来了众多的好处,但在信息网络时代,很难满足数据和资源的存储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争取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理顺图书馆资源结构,逐步降低纸质文件的比例,特别是减少复印纸质文件的数量,合理调整文献访谈工作计划。要加强电子文献的信息收集,加大资金比例,逐步提高电子文献在图书馆文献中的比重。
图书馆藏的形成要求馆员进行馆藏结构的重新设计。大学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合理安排馆藏资源,增加资源,尤其是在资料库中所占比例。
资源的创造需要图书馆员具备深厚的传统图书馆知识以及现代网络、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因此,加强人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处理能力,具备网络技术和学校优先学科的先进经验的优秀人才,给大学图书馆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提高现有图书馆员的信息质量和能力,结合实际需要,合理选配人才,制定发展目标,大力培养“地方干部”,展示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能,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这对于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和发展以及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必要的[4]。
一是创造资源共享条件,提高资源共享意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二是大学图书馆应扩大资金来源,确保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应协调权利义务,对图书馆资源积极贡献者给予一定的激励和补偿,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运用适当合理的费用分担手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所有者和合作伙伴的竞争力。三是加强资源标准化组织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关键。通过多元化媒介,加强阅读推广。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益。一次两次的阅读教学并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学校除了安排固定的阅读教学,还应以多媒体平台为基础,进行了长期的、广泛的阅读推广活动,采用橱窗、黑板报、线上消息推送、线下交流、校报等多元化的媒介形式在学生中宣传阅读行为,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同时在学生群体中选出数名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组成阅读推广小组,每月在班级内进行图书推荐,在学生中树立了阅读先进分子形象,从而带动了大量的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目前,高校图书馆主要自行采购资源。但由于资金有限,难以建立理想的资源库。由于缺乏沟通,许多大学的采购资源出现了重复。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加强各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以减少大学图书馆在图书资源和电子资源的重复开支。同时,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合作,整合资源检索平台和信息检索方法,形成统一的标准。
一是大力开发图书资源和造纸资源。纸张资源建设的重点是需要长期保存基本书籍、专门书籍等资源,以及相对便宜且广为分发的教具。资源的创造集中在寻找高频率、广度的图书馆资源,如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以及珍贵而稀有的古籍和外国文献,获取这些文献既昂贵又困难。二是引入资源,全面开发自主建设资源。在高校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需要许多高质量的文献资源,因此高校要重视市面上的商业数据库的重要性,积极引进商业数据库,建设高校自己的高质量文献库。同时,自主数据库建设的建设应该一直在进行中,将基金会档案资源数字化,将珍贵文献、科技报告、论文、教学资料等图书馆资源纳入建设中,建立学科数据库、专用导航系统和专用网络。三是全面开发资源和建设基础设施。有利的技术条件和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于资源的存储和利用是必要的。因此,基础设施的开发对资源的创造和发展是很重要的。这项费用估计数为50万人民币。高校图书馆应将这些资金纳入资源建设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着力同步建设和发展资源基础设施。四是全面进行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高校图书馆要着眼长远效益,加强对口专业人才的引进,争取每年都能为图书馆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另外,要重视已有的员工培训,结合图书馆发展趋势的要求,加强数字化转变教育,通过培训和科研,提升图书馆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吸引学校内外的相关专业人才投入图书馆资源建设,积极填补知识技术空白。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在人才、技术、智力等资源方面,为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对图书档案数字资源进行融合之后还应该开发设计网络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建立门户系统。这一平台在国外已经产生了初步的模型,国内也有许多较为成功的案例,但是这些平台系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网站功能和技术水平都有欠缺,并且在不同模块的区域设计上也缺乏新意。虽然技术手段已经较为成熟,但仍需要相关学者对此进行进一步优化,提高门户系统的安全性,在保护数字资源安全的同时也对用户隐私进行保护。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广大受众提供了诸多便利,得到了学生和教职员工等有关人士的一致认可和支持。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获取图书馆资源不只是数码资讯资源,更是综合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以及资源管理手段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资源高效管理和共享可以推动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问题。因此,大学图书馆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的需要,探寻一条积极可行的道路,为大学师生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