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景观评估研究合作网络、热点与前沿趋势探究

2023-01-06 14:17张春彦赵乐尧
关键词:景观领域评估

钱 丰, 张春彦, 赵乐尧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 300072)

景观评价(landscape evaluation)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后衍生为“景观评估”和“景观评价”,两个专有词汇的基本内涵相差无几[1]。目前,国内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探索景观价值评估方法,或建立成熟的景观价值评价体系。但从全局性知识谱系的视角分析景观评估领域的机构合作,把握热点和前沿发展趋势的研究仍然匮乏。本研究以景观评估为主题,基于CiteSpace的机构共现、关键词共现和词汇突现功能,剖析机构合作网络现状,理清景观评估领域热点的发展脉络,力图全面概括我国景观评估领域前沿趋势的发展重心,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景观评估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 数据统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设定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为研究时间范围。为使检索文献尽可能全面,文献检索方式设置为篇关摘“景观评估”+“景观评价”,获得相关文献1 926篇。本研究将文章类型设定为研究论文,手工剔除会议通知、景观学科专业评估、无作者等非研究性质文献,最终得到该领域发表的相关文献共计1 751篇,并以此为研究的基础数据。

科研机构作为集合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型组织,对学术社交网络的偏好影响着学术领域的合作与发展[2]。本研究使用CiteSpace软件的机构共现分析绘制机构合作图谱,首先通过可视化分析揭示2010年至2022年国内景观评估领域的机构合作模式与现状;再针对前沿趋势特征的研究,采用关键词共现的时间图谱表达方式,解读关键词在时间轴上的聚类特征以分析国内景观评估热点演变的过程;最后结合关键词的突现分析,研判当下及未来短时间内景观评估的前沿发展趋势。

二、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1. 机构合作的整体结构特征

为直观表现我国景观评估领域各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本文选取CiteSpace的机构共现功能,对景观评估的研究成果进行计量分析。以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为时间跨度,时间切片为1年,运行后得到景观评估机构合作网络(见图1)。图中节点代表发文量超过6篇的科研机构,连线代表机构间的合作关系网络。数据显示,在(CNKI)平台上发表关于景观评估科研文章的科研机构共计383个,并产生了170个机构合作关系。整体来看,机构合作网络的密度仅为 0.002,由于密度值超过0.1的合作网络才能表现出较积极的交流倾向[3],这表明在景观评估的研究领域中,国内科研机构整体合作倾向较低。此外,网络模块值(简称Q值)的大小可以反映一个网络的聚类效果,Q值超过0.3时,意味着得到的网络社团结构呈现显著的聚类特征[4]。图1中,景观评估合作网络的模块值为0.975,表现为显著的小团体效应。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为代表的农林院校和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为代表的传统建筑院校科研机构是景观评估研究领域中具有多边合作关系的网络中心。此外,部分科研机构的学术研究成果丰富,但其并未或较少与同领域其他机构开展合作关系,如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

图1 机构共现网络图谱

2. 机构合作子网络特征

由于CiteSpace形成的合作网络的特征与拓扑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本部分借鉴了拓扑结构中的网络结构分类方式(如点型、星型、环型等),将景观评估合作网络中的子网络划分为点型子网络、星型子网络、线型子网络和多核心型子网络(见图2)。

(1) 点状子网络——机构研究自我更新能力较强。点状子网络是由一个单独节点组成的网络结构,科研机构在本领域的活跃程度决定了该点状子网络的大小(见图2),南京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学院是点型子网络中的典型代表。该机构以植物要素的景观评价为核心内容,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该学院悠久的历史与一脉相承的研究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点状子网络的独具一派、自成体系的特点。如在延续自有体系的研究同时带动其他机构合作将更有助于推动景观评估研究领域的发展。

(2) 星型子网络——机构研究基于社会关系与地理因素合作更加紧密。星型子网络是指机构合作中仅存在一个中心节点,且与其他子节点以星型方式链接,网络由中心节点向周围扩散的网络类型。其基本特点为:结构相对简单,中心科研团体居于主导地位,星链之间关联度较低,因此除中心节点外,各机构之间没有复杂的多边合作关系。同时星型网络的结构依托于中心机构的社会关系或地域毗邻等因素,存在社会联系或距离较近的科研单位,合作关系较为密切。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在合作网络中处于绝对核心(见图2),与武夷学院艺术系保持着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保持了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园建工程有限公司等社会机构之间的联系。

(3) 线型子网络——机构研究存在非中心化的合作网络。在线型子网络中,机构间存在隶属关系,不同节点的大小和层次接近,未显现具有显著优势的中心节点。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见图2)即是典型的线型子网络合作。此类型机构合作在推动景观评估领域垂直深度研究方面有 比较积极的作用。

图2 机构合作子网络

(4) 多核心型子网络——机构研究跨地域,多主题的密集合作推动研究发展。多核心型子网络是一种同时具有多个核心节点的复杂合作网络。网络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和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呈现网络小世界性的特征(见图2)。该网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具有广泛的跨区域学术合作,各核心的研究主题与内容也互不相同。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及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代表的多核心合作网络有助于推动景观评估领域多维度研究的发展。

3. 景观评估领域的热点探究

高频关键词是对学科研究热点的直接体现,根据关键词在时间坐标轴依次出现的顺序能够准确解读领域内研究热点的发展变化与演变过程。本研究设置研究时间跨度为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选择时间切片为1年,运用CiteSpace的聚类分析对景观评估领域发表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见图3)。本研究根据关键词分成11个类群,关键词时间线图的各个关键词根据所属的聚类和发表时间被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形成时间线视图。同一聚类的关键词按照时间顺序被排布在同一水平线上,每个聚类中的关键词被串在一条时间线上,展示该聚类的历史成果。

(1) 研究热点的变迁与演变。从图3可知,我国景观评估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大致可以分为:整体性、美学性研究阶段——研究方向分异性增强,注重小尺度研究阶段——关注人及第三自然景观资源研究阶段——多种研究方法、多体系研究渐成熟阶段。

图3 关键词时间线图

2010年至2012年是景观评估领域发文的井喷期。这一时期高频关键词为景观评价,这说明该时期景观评估领域的分异程度较低,研究还没有形成特定的、多样化的体系;美景度、森林美学等是出现较多的关键词,表明该阶段的学者将关注度放在对“美感”的评估上;AHP层次分析法、SBE综合评价法等作为最早出现的景观评估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

2013年至2015年景观评估领域的发文数量明显下降,并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在此期间,景观评估领域出现了明显的研究方向的划分,比如地址公园、林内景观、城市绿地等,但学者主要关注传统景观资源的评价和基础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对象以城市内小尺度景观要素为主,研究方向的变化主要由研究对象选取的不同所造成。客观来看,虽然研究产出较前一时期下降明显,但景观评估研究方向的初步变化已经形成,是该领域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2016年至2018年景观评估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总体趋于稳定。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校园景观、湿地公园、旅游景区等。由此可见,景观评估的对象不再局限于“风景”,而是逐渐扩展到建筑环境、乡村和农业景观等第三自然景观,研究对象的尺度显著提升。在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理念下,景观评估领域趋向于研究人对景观资源的主观感知。

2019年至2022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引入,景观评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发文量出现明显的增长。高频词汇为因子分析、层次分析、视觉评价、声景评价等。显然,景观评估领域已经由研究对象分异发展成具有多种研究体系的分支;新的技术手段促使景观评估向着更科学、更多元的方向深入发展。

(2) 研究热点的主要特征。综合来看,景观评估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征:1)学科交叉日益突出。景观评估领域的学术研究呈现跨学科的特征,包括地理科学、社会学、生态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在内的交叉科研领域,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景观评估领域的深度和广度。2)景观评估对象呈现多元化特点。随着“美丽乡村”“国家公园”“国土空间规划”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景观评估从最初的城市公园、滨水空间等基本的城市景观要素迅速外延,研究重点逐步转向乡村景观、旅游景观、国土空间规划等大尺度空间格局。3)评估方法呈现科学化特点。景观评估的价值指标体系日趋成熟,主客观评价结合的定量研究推动了评价体系的优化,成为现阶段最科学的评价方式。VR、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引领的新兴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对景观感知评估的准确度,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景观评价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4. 景观评估领域的前沿趋势特征分析

作为文献内容挖掘的重要工具,“突现词”(又称为“涌现主题术语”)是指在某一时期使用频次骤增的关键词,突现分析用来探测某个领域中突现的动态概念,适于检验学科发展的骤然变化和新兴趋势[5]。关键词频次是对学科研究热点的直接体现,根据频次高低对关键词进行取舍,能够便于后续分析,使分析结果更准确[6]。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在对“景观评估”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基础上,绘制了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出现的30个突现词(见图4)。其中,出现时间为样本数据中该词的第一次出现时间,强度为该词的突现强度,开始时间为该词突现性开始年份,结束时间为该词突现性终止年份。2018年至2022年区间出现的突现关键词包括因子分析、声景观、美丽乡村、生态影响、道路绿地、生态景观、景观格局、知识图谱和传统村落,代表了当下和将来短时间内景观评估领域的研究趋势。

图4 关键词突现

(1) 从视觉感知到多元感知的景观评估趋势。在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建设背景下,景观服务、景观感知等主题逐渐成为景观评估的热点研究方向。学者对景观感知的研究从“所观”这种最基本的感知要素逐步发展到“所听”、“所触”和“所嗅”的多元感知。其中,声景观从2018年至2022年保持突现趋势,3.05的突现强度表明“声景观”是热度较高的前沿趋势。声景观评估研究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结合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法探究声源要素对人群行为影响的方式和程度[7-8];声漫步实验作为新的研究方法,能够定量研究声音构成、景观要素和舒适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快速了解客观声环境对人主观喜好度产生的影响[9-10]。随着物理环境探测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元感知的景观评估会成为未来景观评估的主流趋势之一。

(2) 数字化与可视化是提升人文社科类研究科学信度的重要方法,也是景观评估研究领域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必然趋势。“知识图谱”于2020年才开始呈现突现趋势,突现强度为2.26,表明其发展较晚,但得到了较高的研究关注度。其中语义网络分析是一种较早的知识图谱表达方式,通过对网络文本、舆情的收集和语义识别等方法,完成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情感影响因素的研究[11-12]。“景观格局”的突现时间为2018年至2022年,突现强度1.79,具有突现时间较长但关注度相对较低的特征。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发展与要求下,景观评估的对象正从微观景观要素向宏观景观格局的转变。利用Arc-GIS等数字化和可视化手段,从景观格局、自然要素、人类社会要素等多方面对景观生态风险、生态脆弱性和空间格局等进行综合评价[13-14],是客观、科学评估大尺度景观格局的必然途径。

(3) 景观评估领域的研究对象呈现出政策导向的趋势。基于我国的基本社会现状,国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对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在关键词中,“道路绿地”和“传统村落”的突现都与当时国家相关政策的提出有关。“道路绿地”的突现强度为2,时间为2018年至2022年,恰好在2017年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道路绿地成为城市景观修补的“先行区域”之后突现。道路绿地景观评估的相关研究一般基于城市道路设计理论和道路绿地景观评价理论,运用AHP层次分析法、随机取样法和单因素方差等实验设计,综合评价城市道路绿地的景观客观质量和行人的主观感受[15-16]。“传统村落”的突现强度为1.95,突现时间始于2020年并持续至今。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于2019年9月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是近年来 “传统村落”景观评估成为焦点的关键因素。该领域中,常见的评估方式包括公众评价法、专家评价法和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可视化处理等[17]。

三、 研究结果与展望

1. 机构合作的网络特征总结

景观评估机构的合作网络整体结构松散,子网络聚类特征明显。从整体合作网络看,景观评估机构间合作匮乏,但局部存在合作密切的科研团体。虽然学术社交网络改变了学者间合作共享的方式和跨区域的交流合作,但景观评估领域的多数研究仍然以局部地理范围内的机构合作交流为主,没能彻底突破地域空间的局限性。从局部合作网络看,点型子网络的科研机构能够形成独具专长的研究方向和代表性学派;星型子网络结构中,核心机构与社会关系紧密或地域毗邻的科研单位合作密切;线型子网络通常为两点一线的短链型合作网络,合作模式较为简单;多核心型子网络的机构间的多边机构合作使得研究方向更加灵活,该模式突破了隶属关系与地域的局限性,在景观评估领域起到引领作用。

2. 景观评估领域的热点发展状况总结

景观评估研究热点呈现三个发展阶段。结合关键词聚类的分析结果,国内景观评估领域在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间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植物景观、风景要素、评价指标和游憩价值等。热点的变迁与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开始阶段,研究对象以城市公园、滨水绿地等景观要素为主;转折阶段,校园绿地、疗愈花园、儿童游乐场地等专类景观,以及乡村、农田和建筑环境等第三自然景观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并大幅提高了人对景观的主观感知评价的重要性;现阶段,评价的指标随着公众需求和现代化技术的进步不断改变,产生了诸如大数据评价、PPGIS和网络文本分析等应用等手段,这更有助于景观评估的精准化表达。客观来说,评价体系的建立仍然是景观评估领域的基本内容,现有评价体系中包括但不限于AHP层次分析法、SBE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LCA(景观特征评估),评价体系不再采用单一评价方法,而是趋于综合与多元。

3. 景观评估领域的前沿趋势注重技术与数据

(1) 声景观、道路绿地、景观格局、知识图谱和传统村落是近五年间的研究热点。其中,道路绿地和传统村落的研究方法仍然采用传统景观评价体系,两者的突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影响下学者对研究对象的转移。国内学者对声漫步实验的引入是声景观评估产生突现的重要因素;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景观脆弱度评价、景观格局指数以及生态测度的香农指数等较为先进的评价技术,大幅度提升了景观格局评估的科学性;此外,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成为知识图谱突现的主要诱因。

(2) 景观评估领域发展将走向多元化。突现关键词涉及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技术手法。其中,道路绿地整体发文量相对较少,暂未成为热点研究方向。景观格局和传统村落的突现受国内政策影响较大,虽然将来短时间内还会受到持续关注,但难以摆脱政策时效性的约束。而信息时代新兴科技的发展使得声景观和知识图谱成为研究前沿趋势。随着网络技术和科学设备的迭代更新,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VR等技术手段仍然是景观评估领域中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而研究视角和技术方法也将更加多元。

猜你喜欢
景观领域评估
景观别墅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评估依据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