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璐 邓香林 郑琪君 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广州分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职责、新使命,对助推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四五“规划”提出,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这深刻的阐明了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期下国有企业统筹开展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必须贯彻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审计管理体制建设、审计工作谋划、审计工作组织实施、审计成果应用等各方面都应切实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展开,切实把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嵌入到审计工作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在审计管理体制建设上,应健全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发挥党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在审计工作谋划上,应始终围绕党中央最关心、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思考、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组织实施上,应持续组织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着力监督检查国有企业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深化改革、防范和化解风险等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情况和取得成效等情况;在审计成果应用上,应建立健全后续跟踪审计机制,对审计成果的运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反馈,协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监督要坚持总体安全观,坚持系统性思维,将发展与安全问题紧密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方面是要将发展的理念贯穿在审计工作中,将是否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作为评判审计事项的主要依据,审计目标应紧密围绕推动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及落实情况,着眼于解决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另一方面是要将安全作为审计判断的前置条件,“十四五”规划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风险防控的重要防线,应切实加强风险研判,及时揭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风险和隐患,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的安全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党内监督、审计监督都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相互制约,又密切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国有企业在构建多维度的监督体系时,应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贯通协调,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发挥监督合力。一是发挥好内部审计自身优势,推动监督的全覆盖。相对于党内监督而言,内部审计具有全面性、专业性、连续性等优势,有助于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因此,国有企业应切实利用好内部审计的自身资源优势,发挥好内部审计监督的基础性监督作用,探索内部审计与党内监督有机结合的具体方式,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推进监督全覆盖。二是加强信息成果共享,提升监督质效。党内监督聚焦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而内部审计聚焦于系统内部风险防控工作,两者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在监督范围、内容、方式上仍有许多交叉重叠之处。企业应进一步畅通信息相互、成果共享渠道,力争实现“一审多项,一项多果,一果多用”,有效整合监督资源,提升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农行审计局广州分局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挖掘审计服务职能,创新审计监督方式,积极促进了审计监督质效的提升。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促进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农行的有效落实作为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责,着力加强审计监督与服务,推动各级行之有效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使命,促进业务健康有效发展。一是聚焦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对服务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县域市场份额、强化县域科技赋能、严守县域风险底线等情况开展审计,促进全行发挥好服务“三农”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作用。二是聚焦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情况。重点关注强化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疫情专项贷款支持等情况,促进打通政策执行中的堵点、痛点问题。三是聚焦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落实情况。关注线上产品研发、业务流程再造和风险防控等情况,促进业务与风控双提升。四是聚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政策传导。按照中央“过紧日子”的要求,对费用、固定资产等重要财务事项进行审计,促进树立节俭节约新风尚。
顺应银行业“严监管”的趋势要求,主动对标监管规定,对监管明确审计事项全覆盖,加大对监管重点关注领域的审计力度,有效防范重大风险,促进合规经营、监管达标,助力组织安全发展。一是加大对各层级治理体系问题的揭示力度。通过对并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反洗钱与制裁合规管理等领域的审计,着力查找公司治理、合规体系、风险管理和系统建设中的缺项漏项,促进完善经营管理、从根源上防控风险。二是继续加强对传统业务领域的风险揭示。围绕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要求和董监高关注重点,关注信用风险防控和案件防控,加大对线上、房地产、个人贷款,案防和员工行为管理等业务领域的审计力度,聚焦风险集中的业务和产品,促进严守风险底线。三是加强对新业务、新产品的风险揭示。关注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新兴业务,重点揭示经济金融和监管政策变化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传统风险改头换面、潜入地下后的新变异、新表现,平衡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落实两办新规和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定,不断完善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领导人员监督中的建设性作用。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注重提高审计站位,重点关注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内外部发现问题整改、重大风险案件管控等内容,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领导人员履职情况。二是突出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非现场方式方法。成立大数据分析组,提供大数据应用支持,进一步发挥审计问卷、审计清单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相关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深度挖掘系统价值,扩大系统使用覆盖面,通过相关系统收集信息资料。三是强化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设立质量控制委员会,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等重大事项进行把关,设立质控组长,对审计各环节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复核审计底稿及相关审计证据等审计信息,对项目进行全流程质量控制。
揭示问题是内部审计履职的一个方面,整改跟踪则是“后半篇文章”,有效促进问题及时整改、标本兼治,“改得了”“防得住”,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一是优化整改监督工作机制,增强督改力度。按业务条线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跟踪,分户到人、专人跟踪、一跟到底。强化整改督办流程管理,完善整改监督过程资料归档管理。二是突出重点,提升整改监督效果。提取重大、较大、部分长期未整改问题以及审计署、外部监管检查发现问题作为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整改监督。牵头组建专业化帮扶辅导团队,开展针对性帮扶指导。三是优化整改监督工作方式,深化查改融合。将整改验证项目与专项及非现场监测项目进行统筹融合,以查验改,双线报送,通过项目联动、样本统筹,强化审计组间的协作和成果利用。
为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应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加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要把促进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作为检验“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准,持续加大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力度、风险隐患揭示力度以及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作为国有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更应学会用政治眼光看问题,要立足平安中国建设,聚焦金融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关注线上信贷、资产管理、金融市场、投资银行等体量大、发展快的新业务、新产品,推动各级行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防控市场风险,平衡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提升审计价值,提高审计质效,内部审计机构要切实加强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将质量控制融入审计工作全流程。要把研究作为审计的前置准备,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把准政策导向,学会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找出主要矛盾,提炼具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要进一步改进审计组织方式,提升审计服务大局的能力,建立管理规范、责任明晰的质量控制机制,充分发挥质量控制委员会的把关作用,严格把握审理审议标准,强化质控履职责任。此外,要积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推进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内控合规检查等贯通起来,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切实让审计在组织实现发展目标和防控风险方面发挥增值作用。
审计整改工作是审计发现问题能否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审计整改的成效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和审计工作价值的体现。内部审计机构要扎实开展整改持续跟踪,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和认定,要聚焦重点、典型问题整改监督,促进有关问题整改工作有效推进。要推动有关部门举一反三,避免查而不改、屡查屡犯问题,防止敷衍整改、虚假整改问题,要深入研究问题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对可能存在的体制、机制、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及时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意见,既要整改问题,更要查漏补缺、完善制度、改进体制机制,实现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将整改工作作为“治已病、防未病”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促进审计成果有效转化。
监督体系想要更好地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必须坚持科技先行。作为国有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坚持科技强审。思维理念上,以全量审计为支点,向风险与管理审计并重转型,通过大数据全量分析,提高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前瞻性地揭示根源性、系统性、整体性、行业性、趋势性风险,达到“治未病”的目的。组织模式上,以线上审计为目标,向远程化、智能化审计转型,通过做深做透审前非现场分析,找准问题方向,充分运用系统、电话、视频等方式开展非现场查证方式。技术手段上,以系统联动、数据联通为抓手,通过扩大审计信息系统数据来源,建立多系统、多平台数据协调联动运用机制,丰富技术手段,拓宽审计覆盖范围,切实提升审计质效。通过厚植数字化审计生态,让内部审计机构真正实现数字化审计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量数据参与,全力推进审计数字化转型工作。
为切实履行监督与服务职责,不断提升审计价值创造能力,审计机构应持续加强政治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要不断加强组织政治建设,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要坚持“打铁还须自身硬”,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守审计“四严禁”工作纪律和“六不准”工作要求,坚决杜绝“灯下黑”,引导审计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坚持人才兴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审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强化培养激励,提升队伍的政策研究能力、数字化审计运用能力、审计专业能力等,打通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渠道,综合运用提拔、考核、表彰、关怀等手段,激励审计人员的干事创业热情。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勇于担起这一新时期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要积极探索内部审计在助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过程中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切实提升审计价值,促进组织机构实现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