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问题与引导对策

2023-01-06 03:30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校园文化消费

沈 勇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文化消费一般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1],其基本特征体现在它的非物质性,它主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消费者感到心情愉悦、精神满足。文化消费的程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文化消费健康与否,又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导向。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群体是众多文化消费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状况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青年文化消费状况,值得我们关注。浙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事业繁荣,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中占比较高。因此,深入调查研究当代浙江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对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有利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有利于引领社会文化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浙江高校学生文化消费的特征分析

笔者对浙江各地市高校学生文化消费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文化消费形式、内容、偏好、支出等,共发放问卷550份,有效回收505份,回收率为91.80%。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代浙江大学生文化消费特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实用主义成为消费主流

调查发现,97.03%的学生“平时消费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生活费用(伙食费、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80.00%的学生“文化消费的动机”是“学习生活必需”。关于“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69.11%的学生认为是“实用”,23.96%的学生认为是“价格”,选择“流行”和“攀比”的学生只占了6.14%和0.79%。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观还是倾向实用主义的,文化消费行为较为理性,首先考虑的是“实用”和“价格”因素,虽然消费对象是精神文化类产品和服务,但在实用主义价值取向驱动下,也会以性价比和“物有所值”等作为基本出发点。另外一些问题的调查结果也支撑了这一结论,如96.24%的学生“认同的消费理念”是“量入为出”,56.83%的学生在购买文化产品时选择了“不盲目,想清楚再买”,67.33%的学生“对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文化产品的定位”是“具备基本功能,性价比高,一般品牌也可以”。同时,调查反映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还是提高学习成效,在“哪类文化消费形式在您的消费中占比最大”的调查中,选择最多的选项是“学习”,占比34.06%;被问及“看西方影视剧的主要原因”时,选择最多的是“锻炼外语听力”,占了68.12%,这些都说明浙江高校学生的文化消费总体偏向实用主义,具有一定的理性化特征。

(二)追求时尚色彩比较浓郁

当代大学生消费时尚化首先表现在他们对文化消费载体的选择上,调查显示,96.44%的学生拥有手机,87.52%的学生拥有笔记本或平板电脑,这些都是新媒体时代必备的文化产品。关于“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56.04%的学生选择了“手机”,42.18%的学生选择了“网络”,仅有0.99%的学生选择了“报刊杂志”;至于购买报刊杂志的频率,83.96%的学生“基本不买”,11.09%的学生“一周一次”,3.17%的学生“一月一次”,仅有1.78%的学生“每天都买”。可见新媒体时代,当代大学生作为与网络共生的一代,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是他们首选的文化消费载体。同时,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也表现出较强的个性色彩,有19.60%的学生明确表示“在文化消费过程中,不会受到身边同学影响”,28.91%的学生在购买文化产品时“不管别人有没有,只凭感觉买,跟着心走”,17.23%的学生“产生文化消费最有可能的动机”是“彰显个性和品位”。此外,在大学生喜欢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品牌调查中,有30.89%的学生使用苹果手机,有27.52%的学生使用苹果、三星、戴尔等进口品牌电脑;关于“最喜欢并经常看的影视剧”,有17.43%的学生选择了“欧美剧”,14.65%的学生选择了“日剧、韩剧、新加坡剧”。以上调查表明,当代浙江高校学生主体意识较强,无论是文化消费方式还是产品选择,都体现出追求时尚新潮的个性化特征。

(三)娱乐主义倾向特征明显

按马克思的分类方法,根据人的需要,消费从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文化消费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有娱乐型、消遣型、社交型、享受型、智力型和发展型。从层次来看,娱乐型和消遣型属于较低层次的文化消费[3]。本次调查也关注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层次。在问卷“平时的文化消费形式一般有哪些”的调查中,“看电影”占69.7%,“打游戏”占37.43%,“充视频App会员”占27.52%,“旅游”占34.85%;关于“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选择“放松自己,丰富课余生活”的高达72.48%,选择“提升个人修养”的仅为23.96%。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带有非常明显的娱乐主义倾向。从消费内容上看,层次也偏低,通俗文化的市场远超高雅文化。如对于“最倾向的文化消费内容”,选择“看电影”和“听明星演唱会”的学生分别占到了71.49%和14.06%,而选择“听音乐会”和“看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的学生只占到了5.35%和9.11%;关于“最喜欢并经常看的电视节目”“娱乐综艺”和“影视剧”占比高达39.41%和30.69%。从以上调查可发现,当代浙江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压力较大,进行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心情、娱乐消遣,且消费呈现浅层化特征。

二、浙江高校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方式不科学,网络消费突出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网络的发展,网络消费不仅受到大众的欢迎,也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文化消费方式。作为网络新媒体的主力军,大学生往往站在时尚的前沿,成为网购与支付宝等新型消费方式的主要支持者。网络购物更新更快、送货上门、个性定制等优点,迎合大学生追求新颖、个性的特点,因此,很多大学生更乐意选择网络购物而不是线下购物。在“文化消费的主要渠道”调查中,79.80%的学生选择了“网购”,14.65%的学生选择了“手机下单”,仅有5.54%的学生选择了“实体店购买”;关于“上网的主要目的”,89.11%的学生选择了“聊天”,64.36%的学生选择了“看电影”,39.01%的学生选择了“打游戏”,网络在带给大学生便捷生活的同时,客观上也对实体经济和传统消费模式带来不小的冲击,并且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每周上网时间”调查中,72小时以上的学生达到了19.80%,48~72小时的学生占23.96%,24~48小时的占38.61%,24小时以内的只占17.62%(见图1)。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上网时间普遍偏长,大量时间用来上网,导致大学生缺少体育锻炼,影响正常学习,成为“光电族”“低头族”“宅男”“宅女”,再加上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图1 浙江高校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调查结果

(二)消费观念不正确,追求超前消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手中的生活费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他们文化消费的自由度和个性化程度都在增加。当代大学生本身就带有个性、自我、独立、开放的标签,他们普遍希望自己使用的产品能够带有个性化的特点,网上购物选择的自由性较大,使得部分大学生不顾自身消费现状,过于追求超前消费,通过微信“微粒贷”、支付宝“花呗”分期付款等模式进行预支消费,使自己面临债务风险[4]。在“文化消费时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通常会怎样处理”的调查中,67.72%的学生选择了“向家长求助”,8.71%的学生选择了“向朋友、同学借钱”,4.16%的学生选择了“使用花呗、借呗等互联网金融信用消费方式提前透支”,甚至还有学生选择了“通过‘校园贷’等社会民间借贷”提前透支消费,对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隐患。在享乐消费观的影响下,极少部分大学生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有钱不花是傻瓜”“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等理念,追求超前消费。

(三)消费结构不均衡,娱乐消费上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物质资源日益丰富,家庭经济条件逐步改善,借贷消费、网络消费逐渐兴起,大学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消费,其中娱乐消遣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学习消费和日常生活开支,大学生也比较注重娱乐消费,娱乐消费的比重日渐上升。在文化消费支出占比的调查中,“娱乐”占到33.86%,仅次于“学习”34.06%。大部分大学生经常去电影院看电影,去看明星的演唱会,和同学一起外出旅游等。在生活费增加的情况下,44.95%的学生选择“购物”,29.31%的学生选择“旅游”,19.01%的学生选择“娱乐”,6.73%的学生选择“运动”。

三、浙江高校学生文化消费的引导对策

大学生群体文化水平较高,是国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增长极。浙江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昌盛,对浙江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校要直面大学生文化消费观面临的挑战,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从而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一)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倡导科学的文化消费观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能否后继有人,甚至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校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责任。因此,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通过思想引导、政治教育和先进文化的熏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科学消费意识,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价值观和道德观,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在和谐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的消费文化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品质往往与其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拥有卓越校园文化的大学培养的学生也往往是卓尔不凡的。而文化是需要积淀的,底蕴深厚的大学正是凭借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焕发出令人神往的文化魅力。浙江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厚,高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在尊重自身传统与历史的基础上,一是要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知名校友、优秀毕业生等优势资源,与地方文化相交融,依托地方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等开展育人活动、积淀校园文化;二是要注重自身文化特色的提炼,要深入研析校史校训、办学目标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办学使命等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掘自身文化优势,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专门编制校园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注重积累无形的校园文化资源;三是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科技文化、文艺体育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文化功能,丰富学生的文化消费内容,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和层次,高质量地满足学生文化消费需求。

(三)培育理性消费行为,提升大学生文化需求层次

高校的文化供给有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满足学生文化消费的基本需求,二是引导学生文化消费行为,三是提升学生文化需求层次。作为文化供给主体,高校不仅要努力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要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文化消费内容,可通过开设“文化概论”“艺术与审美”等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需求层次,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文化消费的层次和品质。此外,高校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对在校学生文化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正确引导,根据学生文化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开设“文化经济学”“财务管理”等相关通识课或选修课,做好学生的文化消费引导工作,倡导适度消费、计划消费和合理消费。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等教育型文化消费为主导,生活消费为保障,娱乐以及其他文化消费为补充,培养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提高文化消费品质,促进个体的身心愉悦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消费的教育引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不仅与高校有关,与家庭、社会也有密切联系。因此,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化消费,全社会一起行动,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齐力协作,以健康的文化消费理念为目标引领,共同构建更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供给体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自觉提高审美能力,科学享用文化资源,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养成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奠定坚实的文化素养基础,从而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校园文化消费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国内消费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40年消费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