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明明(信丰农业农村局)
今年以来,信丰县高度重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类实施、稳慎推进”的工作思路,对标对表“三类县”目标任务,坚持抓实抓细“四项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出既符合本地实际,又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途径,极力打造“橙乡宅改”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信丰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从成员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宅改工作专班集中办公,成立了专门的宅改“指挥部”,负责统筹各部门协同推进宅改各项工作。
实行包片挂点联系制度。信丰县宅改专班建立了挂点联系制度,由宅改专班成员组成4个挂点联系小组,将16个乡(镇)划分为4个片区,对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工作进行包片挂点联系。挂点联系小组对本组的包片区域宅改各项工作进行跟踪、督促、指导,与挂点乡(镇)沟通对接,实行常态化联系,全面掌握挂点乡(镇)宅改工作进展情况,提供好政策指导和咨询服务,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挂图作战制度。通过罗列“四项基础工作”和“五项重点任务”及其他相关工作,突显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力求重点突破,推动全县宅改工作向纵深进展。信丰县将宅改摸底中探明的“资源”作为宅基地制度改革进程中勇于探索的突破口,在作战图中标注为“主攻方向”,为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探明方向、积累经验,充分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收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实行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县宅改办配备了多组档案柜,并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按照乡(镇)划分区域,存放各乡(镇)各项宅改工作不同阶段形成的文字、影像等档案资料。
开设“一门式”联审联办窗口。目前,信丰县16个乡(镇)均已规范建成“一门式”联审联办窗口,镇级简约高效的宅基地审批机制、部门分工明确的机制体系已初步搭建。
制定一套宅基地联审联办制度。进一步理清了管理职责,完善了审理流程,按照村民申请、村组审查、乡镇受理、 现场勘查、限期审核、实地放线、巡查监管、竣工验收、颁发证书、县级备案等系列程序进行办理,坚持规范审批,保障了集约用地和规范建房。
建立一支农村宅基地执法机构队伍。各乡(镇)均成立农房建设审批和违法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执法人员定期深入村组执法,加大农村宅基地巡查执法力度,对农村宅基地全程监管。
开展一系列“七不许”“八不准”的宣传活动。通过在各乡(镇)政府、村居小组等公示栏张贴宣传海报,提高群众依法依规用地和严格保护耕地意识,坚决打击农村未经批准乱占耕地建房等现象,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成立一个村民理事会。全县262个村(居)均已成立村民理事会,代表村民协商宅基地等公共事务,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发挥村民自治组织民主调解的积极作用。
设置一个建房公示牌。对2022年新建住房做到“建房必审批、施工必挂牌”,严格遏制“批小建大、批甲建乙”等行为,确保群众合法建房,推进农村“治房”工作有序开展。
配备一名宅基地协管员。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宅基地协管员,主要负责本村农村宅基地法律法规制度宣传,本村农民宅基地建房申请资格初步审查,本村农民宅基地申请报建、现场勘查、开工查验、过程监督、实地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把关审查,以及本村违法建设日常巡查、违法行为发现、制止、报告等工作。
完善一套村级宅基地改革工作台账。各试点村建立了宅基地基础数据台账、历史遗留问题台账、确权登记颁证台账、农民建房审批台账、盘活利用“两闲”台账等,进一步推进宅改工作有序规范发展。
突出一系列宅改元素。各试点村先行先试,围绕“4+2+3”重点任务,推进四项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发展了餐饮、民宿等经济业态,释放更多宅改红利;利用村民无偿退出、有偿退出的宅基地进一步完善村内基础设施,通过树立宅基地户信息牌等进一步突显宅改元素、讲好宅改故事、体现宅改成效、浓厚宅改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