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阳
(淮安市盱眙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站,江苏 淮安 211700)
目前,人们需要形成水环境监测观念,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做好采集运输监测样品以及实验室分析等工作,通过网络优势,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好地保护水资源。
近几年,我国逐渐加大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深入水资源质量考核工作,水质监测为水资源考核与管理提供了主要支持。为了保证监测水质结果的正确性与权威性,对生态环境部门提出了一定的高要求[1]。
2020年水利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障城乡人民的饮用水安全。所以,各生态环境部门都需要承担起监测区域水质的责任,要通过专业人员的技术和能力监测供水水源的水质环境,第一时间发现水质是否具出现问题,并充分了解饮用水水质状况,促使生态环境部门可以通过水源地水质情况及时作出应急处理对策,为相关环保部门采取防治污染措施提供正确可靠的水质信息。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各生态环境部门随时做好监测突发水环境污染的工作,为有关部门应急处理提供一定的监测资料,从根本上保障水资源的安全[2]。
监测水环境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水环境样品采集工作,此项工作不但是后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前提,还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所以,采样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在采集水环境监测样品的过程中,采样地点的选择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原则,严格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开展样品采集工作,制定样品采集方案。
第二原则,选择采样地点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代表性,样品采集需要充分反映出这个地区的水环境质量[3]。
第三原则,展现出采样地点水样的可靠性,全方位掌控样品采集地区的信息,充分掌握其水体质量情况,促使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在确定样品采集地点以后,在采样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根据相关采样标准进行采样,穿戴防护装备,不可以把外在污染带入到样品当中,否则会对监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详细记录采样信息,对样品进行备注与编号;第三,管理与记录样品,特别是样品变更的时候,需要详细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在监测水环境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对样品保存与运输严格进行质量把控,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样品采集结束将样品装入采样瓶,需要反复检查瓶口是否有松动的情况。
第二方面,按照理化性质存放检测样品,防止样品产生反应与变质,并根据相关编号进行排序摆放。
第三方面,在运输样品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防止运输颠簸造成器皿破损。样品采集工作人员需要妥善保存样品,比如利用加酸方式、加碱方式、冷藏方式以及避光方式等。样品运输到实验室要与实验室接收样品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交接,并且需要重视样品数量是否正确,样品采样时间、编号、地点等信息是否完整,确保样品交接的准确性。
水环境样品质量分析以及数据检测的重要场所就是实验室,实验室检测工作人员需要按照技术要求对样品进行处理,随后利用专业设备对样品进行分析检测,获得样品具体的数字指标结果,例如重金属含量、样品酸碱度以及含氧量等,并细致地进行记录。在实验室检测与分析的过程中,实验室用水、环境、仪器分析方式都需要严格根据国家标准制定。与此同时,实验室检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仪器设备的操作,充分把控质量控制条件,保障实验室检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实验室检测工作后,要第一时间对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并将监测结果与国家标准、各地方标准进行比对,如果对比之后发现监测数据超标,有污染的情况发生,则需要实事求是,最大程度上保障数据的正确性,不可以随便篡改结果。与此同时,需要对于水环境的污染状况提出相对应的防治策略,在水环境质量管理的工作当中应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与人力资源,逐渐改进水环境质量[4]。
在监测水环境的过程中,有关规范标准不够健全,无法及时更新,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水环境监测质量,这也导致了监测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性,无法明确相关责任。在控制水环境监测质量的过程中,质量控制技术可以选择的类型非常多,但是相关标准并没有对质量控制技术分类进行明确,造成工作人员仅凭借自身经验对控制技术进行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环境的监测质量。
在监测水环境的过程中,监测管理缺少一定的统一性,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水环境监测质量。在监测水环境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管理要求建立相对应的环境监测网,但是因为对水环境监测网络缺少统一管理,造成各个部分的划分不够明确,监测内容重复性高,导致资源浪费。除此之外,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监测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监测过程中会被其他因素所影响,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水环境的监测质量。
我国一直都不够重视水源污染的情况,同时也不够重视水环境监测工作。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并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设备的研发与采购都无法达到国际水平。样品监测数据当中,与发达国家一整套的监测水环境质量的技术与设备相比,我们所使用的监测技术与设备都比较落后,以至于获得的监测结果缺乏一定的精确度,因此要及时更新监测设备、优化监测技术。先进的监测仪器直接影响水环境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的正确性,只有可靠、正确的监测结果才可以充分反映出地区的水环境质量,质量控制监测工作才可以得到有效开展[5]。
为了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控工作,水环境监测网的建设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发展,但是水环境质量控制内容与监测内容有一定的重叠,不但无法全方位地使用监测网数据,还损耗了大量的物力、人力与财力资源,造成资源浪费。与此同时,水环境监测质量对于监测技术的要求较高,细微差错都会导致监测结果出现巨大的偏差。不仅如此,地区水环境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倘若环境监测部门无法全面掌控监测信息与监测数据,在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就会造成失误,对水环境的质量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6]。
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对水环境监测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学习活动,为相关人员介绍最新的监测仪器设备、监测成果以及监测技术,促使其可以全方位地掌握监测技术相关内容,提高自身的知识构架,全方位地适应新时代的水环境监测工作。与此同时,需要做好相对应的考核工作,贯彻落实奖惩机制,针对监测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工作人员根据相关制度进行惩罚,针对具有高技术水平、高能力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相对应的奖励,从而充分激发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需要高度注重工作人员的基础操作流程,要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严格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配备防护设备,保障实验室的通风与采光。需要定期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最大程度上保障监测仪器设备的精确度,避免对水环境监测质量造成影响。在具体监测过程中,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规划制定决策,倘若规定不明确,则需要按照实验室要求进行[7]。
为了保证有序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工作人员需要优化相关管理机制,与此同时,遵照规范标准贯彻落实各个环节的监测工作。监测水环境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明确相关操作细则,保证操作的统一性,这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监测效果,促进监测质量的提升。工作人员需要制度化地进行水环境质量控制,明确监测内容与监测目标。有关部门需要创建责任管理机制,在监测水环境的过程中充分明确自身义务与责任,科学合理地划分工作内容,并且服从安排,系统化地开展水环境监测采样与研究,按照监测流程进行工作,并按照各个地区具体情况细化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在贯彻落实各个职能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紧密沟通与交流,重视工作协调与工作对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需要详细的管理内容,要制定与突发情况相对应的应急对策,高水平的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
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建设并优化水环境监测系统,保障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展,促使水环境监测工作更加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要重视对地表水环境监测标准的层次化调整,根据各个监测指标制定阈值,从而实现监测预警的目标。水环境监测部门需要提前对流域水体进行调查,建立专门的调研小组,全方位地分析研究监测流域水体污染状况以及企业生产状况,并且按照各个水体不同的功能制定相对应的水环境监测指标。
工作人员需要具体明确保护水环境的目的,明确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点项目与限制。源头水一般使用一级监测指标,自然保护地表水与日常用水使用二级监测指标,非人体直接接触的地表水以及工业用水使用三级监测指标。根据不同的监测指标科学合理地分配监测任务与监测频率,以提高监测分析的效率,减少监测成本,降低多余的资源消耗[8]。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最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样品是采集。工作人员需要全面地认识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操作,促使水样采集质量满足要求。在采集样品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水体的状况,按照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采集时间、采集人员、采集地点以及采集频率。采样工作人员每个小组至少两个人,保障样品采集的工具干净且干燥,防止影响到水样性状。
与此同时,采样的地点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大程度上保证样品采集的多样性。采样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把控采样的深度,倘若河道是采集对象,水面上具有大量的漂浮物,那么就需要尽可能地躲避漂浮物,采集完成以后需要统一进行样品编号,填写采集单。随后,需要进行样品储存,科学合理地选择运输工具与运输方式。在与实验室进行样品交接的过程中,要仔细记录相关情况,确保各个环节都在严谨的质量控制下完成,以保障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在控制实验室监测质量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实验室环境进行优化,保障内部清洁,把控湿度与温度,做好消毒与细菌抑制工作,防止样品受到影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水样性质,科学合理地调节实验室湿度与温度,保障其始终处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减少环境因素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管理与控制实验室环境,保证等待检测的样品不会发生性质改变;第二方面,需要详细检查实验工具,保证器皿与有关仪器的正确度与清洁度满足标准。与此同时,需要配置相对应的试剂,各类型的试剂存储要满足存储条件,还要定期对试剂进行检查,促使其有效性与纯度都符合要求;第三方面,科学合理地设计试验过程,并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明确样品检测的步骤,减少试验发生误差的概率,促使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正确性。
工作人员需要详细分析和记录所获得的实验室数据,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异常数据,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在检测完成以后,需要规范记录实验数据,通过近似值法进行计算,根据最小分度值记录有效位数,着重观察实验仪器与计量仪器产生的误差,保留有效的结果数字。
针对企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排污情况,工作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不可以对监测数据随意删除。如果数值超标,需要监督企业进行整改,并且如实反馈给生态环境部门。如果数据不够完善,需要监督补充。针对无法明确的异常情况,需要重新监测并对仔细记录和分析水体条件、环境信息以及仪器信息等,最大程度上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在控制水环境监测质量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利用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培训、实践考核、理论考核以及交流学习等活动,最大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此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与落实奖励惩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重视工作人员的专业资格认证,从而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如此,我国有关部门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先进的水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监测仪器设备,并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运用与学习。
影响水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非常多,其中质量控制是保证水环境监测质量最主要的基础性工作。例如,做好水样采集工作,加强实验室配置工作,保证水样采集容器质量工作,监测仪器校准工作,先进的仪器设施设备采购工作以及加强管理实验室质量工作等。
综上所述,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指的是通过各个工作环节对水环境监测质量进行控制,有效规范水环境监测结果的正确性,有效优化与控制水样的采集过程、采集方式、采集地点以及样品保存等,从而实现理想的监测质量效果,保障水环境监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度,符合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