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欣 颜琪琳
(1.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2. 江西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3.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5)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谈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20年,教育部也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这一系列的动作,为我们指出了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1-3]。中国自古便有“精忠报国”、“爱国爱民”、“德才兼备”等传统的爱国思政教育,当代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然而随着国家发展,教育等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单一的、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进行课程思政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根本举措[4,5]。本文以普通化学课程为例,通过寻找思政元素切入点和实施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推动普通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普通化学课程以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及化学反应为主线,介绍了热化学、化学热力学、水化学和电化学等,其内容具有涵盖面广、抽象繁杂等特点,若在有限的学时内生硬融入思政元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积极性[6]。目前,高校部分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很多通识和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依然会有对课程思政内涵认识不足,思政元素难以恰当融入知识点等困境。
普通化学课程授课对象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少数个体由于缺乏对自身发展的规划和学习背景的认知,从而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动力。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适时结合当下相关国内外社会热点,通过客观阐述和剖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2020年5月特朗普签署的10043号总统令,严重影响了我国优秀留学生进入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或者从事科研工作。我们当代大学生可能已身处于国际间激烈的科技竞争环境,应当明白作为新一代只有拼搏奋进才能应对国际上严峻的技术封锁和打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习是为了自己生活更好,更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课程思政不应该在象牙塔一样的环境中进行,更不能孤立于当代社会现实之外而仅拘泥于教材内容。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切入,既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能培养当代人必须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于大部分普通化学教材注重于科学知识的更新,而缺乏对政治思想和爱国情操的涉及。授课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可以通过讲述近年来我国在相关技术和行业的新动态等,将知识教学和课程思政两者有机融合,实施“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不仅使知识更丰富立体,而且潜在地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塑造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例如,普通化学中热化学章节谈到的能源合理利用,这与全球正在进行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主题息息相关,中国正采取“产业转型”、“绿色金融”和“能耗双控”等举措为“碳中和”目标而努力前行。
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思政元素只有在教师先理解和熟悉后,才可能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普通化学课程思政,主要是要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作为教师在确保自身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开阔眼界,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当代重要政治思想,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当好“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
课程思政是社会对当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普通化学为例,以社会热点问题、国家技术和行业的新动态为思政教学切入点,从学习主动性、思政元素的渗透和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角度,探索了课程教学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为工科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