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兵魁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9)
在梁山人物中,无论是出身、地位,还是名气、人脉,“浪子”燕青都并无过人之处,但人们对于燕青跻身天罡星群体却少有争议。甚至有人认为,他排名天罡星群体之末已经很委屈了。这与燕青的性情、行事、才干大有关系。燕青在《水浒传》中出场靠后,可谓是“姗姗来迟”。然而,他却成为后半部《水浒传》中少有的鲜活人物。
关于燕青,《水浒传》中写道:“这人是北京土居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卢员外家中养的他大。为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俊义叫一个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一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不则一身好花绣,那人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更且一身本事,无人比的。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并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间入城,少杀也有百十个虫蚁……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原来这燕青是卢俊义家人心腹。”①
燕青与卢俊义的关系非比寻常,他对卢俊义的忠义之心也是无人可及。然而,卢俊义为北京富豪,家资丰厚,论及为卢俊义分担事务,燕青的作用似乎还不及卢府管家李固:“一应里外家私都在他身上,手下管着四五十个行财管干,一家内外都称他做李都管。”李固将偌大的卢府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管理才干非同一般。至于燕青的作用,更多的是帮卢俊义处理特殊事务。卢俊义对燕青有恩,对李固同样有恩:“这李固原是东京人,因来北京投奔相识不着,冻倒在卢员外门前。卢员外救了他性命,养在家中。因见他勤谨,写的算的,教他管顾家间事务。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燕青和李固正是卢俊义的左膀右臂。
卢俊义遭劫难前,李固对卢俊义的忠心并不比燕青差。当卢俊义受吴用蛊惑欲前往泰安州进香消灾避难时,李固善意劝解道:“主人误矣。常言道:贾卜卖卦,转回说话。休听那算命的胡言乱语。只在家中,怕做甚么?”此时的李固不仅没有栽赃陷害卢俊义的能力,甚至根本没有这样的心思。精明的李固自然明白:只有卢俊义保持富豪地位,才是他维持地位、安享富贵的最佳选择。但他恩将仇报、苟且行事的本质也早就有所体现:“(卢俊义)平昔只顾打熬气力,不亲女色。娘子旧日和李固原有私情。”故此,李固为人,与《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多有相似:平日里给人的印象,是头脑灵活、“才干优长”[1],而一旦利害在前,便会忘恩负义,甚至为恶不悛。
君子与小人的的差别只有在非常情境下才能显现出来。梁山拉拢卢俊义入伙时,李固的野心如脱缰之马,必欲置卢俊义于死地,对燕青也是出手狠绝。卢俊义赶回北京后,燕青中途拦住说道:“李固回来对娘子说道:‘主人归顺了梁山泊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去官司首告了。他已和娘子做了一路,嗔怪燕青违拗,将我赶逐出门,将一应衣服尽行夺了,赶出城外。”李固的所作所为同样是出于自己精明的利害算计。
试想即便有梁山陷害在先,如果李固与燕青一样忠心不二,梁山的计谋自然难见成效。故此,梁山的计谋成败与否,李固是关键环节。而在卢俊义遭逢劫难时,燕青和李固的所作所为形成鲜明对比。人心之善恶受外界环境影响。
燕青心机之深沉也非常人可比。梁山寻求招安门路时,燕青立下了大功劳。虽然他对招安前景并不看好,但为兄弟义气他仍然全力去做。可以说在寻求招安期间,燕青就为以后的脱身而退埋下了伏笔。在李师师的引荐下,燕青见到徽宗皇帝,而后向徽宗皇帝谎称:“臣自幼漂泊江湖,流落山东,跟随客商,路过梁山泊时,致被掳劫上山,一住三年,今日方得脱身逃命,走回京师。”燕青情真意切,加上李师师从旁撒娇撒痴,徽宗皇帝最终为他书写了一纸免罪文书,得到了护身符。然而,燕青如此心机纯然是为求自保,并无伤天害理之念。
有了第二个角的测量经验,对于第三个角,学生想到把45°的角再折小点,经过几番尝试,发现把45°角进行三等分,每个角为15°,再用自制的量角工具进行第三次量角,得出待测角与正方形里的15°角的两边刚好重合,是15°。
武艺是多数梁山人物安身立命的根基,但燕青并不以武艺见长,除了相扑,《水浒传》中多次展示的是他的弩弓绝技。梁山攻打东昌府期间,“没羽箭”张清连打梁山十五员大将后,“燕青在阵门里看见,暗忖道:‘我这里被他片时连打了一十五员大将!’手中弃了杆棒,身边取出弩弓,搭上弦,放一箭去,一声响,正中了丁得孙马蹄,那马便倒,却被吕方、郭盛捉过阵来。张清要来救时,寡不敌众。”燕青以弩弓绝技,稍稍挽回了梁山的颜面。
正因为燕青具备上述诸多才艺,又能够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色人物之间,因此卢俊义并未将燕青当奴仆看待,即便在梁山,也从未有人将他当奴仆看待。燕青以其非同寻常的性情、才干及功劳赢得了敬重,获得了与自身实力匹配的地位与名声。
梁山人物排座次时,燕青在天罡星群体中位居末尾,星座名称为“天巧星”。《水浒传》作者对燕青极为偏爱,在燕青前往泰安州打擂前写道:“(燕青)虽是三十六星之末,果然机巧心灵,多见识广,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这是对燕青的性情及品行相当准确的概括。
《水浒传》中,梁山人物的精彩故事主要集中在排座次前,燕青大展身手的机会却主要集中在排座次后。排座次前,燕青已经展示过非凡才干,而他在行事中多是以他人陪衬出现。排座次后,燕青才真正将个人才干作为梁山发展的催化剂,多次发挥了他人无可替代的作用,堪称干练大才。
梁山人物排座次后,宋江提议要到京师看花灯(主要是寻找招安门路)。到东京后,宋江一行不得其门而入,反倒是原本并未打算带到东京的燕青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他结识了徽宗皇帝的宠妓李师师。梁山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后,燕青奉命再次前往东京寻找招安门路。燕青不负众望,借助于李师师之力,让徽宗皇帝了解了童贯、高俅等人欺君罔上的实情,且将梁山兄弟愿意接受招安的意思和盘托出:“宋江这伙,旗上大书‘替天行道’,堂设‘忠义’为名,不敢侵占州府,不肯扰害良民,单杀赃官污吏,谗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愿与国家出力。”而后,燕青又向宿太尉禀告道:“宋江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若得恩相早晚于天子前题奏此事,则梁山泊十万人之众,皆感大恩!”双管齐下,徽宗皇帝下定招安决心(梁山兄弟为实现“封妻荫子”“尽忠报国”的夙愿,竟然无法找到顺畅正途,反而不得不走一个妓女的门路。如此场景的出现,既揭示了梁山人物的不幸,似乎也是对闭塞贤路的昏聩朝廷的讽刺)。梁山招安成功,燕青功不可没。
燕青表现如此出色,让其他梁山兄弟刮目相看。梁山征方腊期间,柴进向宋江请令:“今愿深入方腊贼巢,去做细作,成得一阵功勋,报效朝廷,也与兄长有光。”他只对宋江提出:“只是得燕青为伴同行最好。此人晓得诸路乡谈,更兼见机而作。”而后,柴进扮做白衣秀才,燕青扮做仆人。一主一仆,背着琴剑书箱上路,无人疑忌。梁山征方腊一役中,柴进、燕青立下大功。
梁山征方腊班师还朝后,似乎迎来了高官厚禄、平步青云的机会。然而,燕青对梁山兄弟的前景却看得相当透彻。燕青从无官场经历,对人情世故却极为娴熟,对朝廷及官场的洞察也深刻异常。当宋江、卢俊义等人沉浸在功成名就的迷梦时,燕青却选择急流勇退。燕青基于与卢俊义的深厚感情,劝说卢俊义道:“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卢俊义困惑而诧异地说道:“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已来,北破辽兵,南征方腊,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损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燕青则一语中的指出:“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定无结果。……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前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你可寻思,祸到临头难走!”
卢俊义对燕青的劝说之词不以为然。燕青不再争辩,“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径不知投何处去了。次日早晨,军人收得字纸一张,来报复宋先锋。”燕青深知宋江对“封妻荫子”“尽忠报国”的看重,恐他不肯放行,离去时甚至不曾向他道别。对于燕青的悄然离去,《水浒传》中写道:“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宋江、卢俊义惨遭陷害而丧命的结局,证实了燕青所言不虚。关于燕青的结局,李卓吾也是赞叹有加:“人但知鲁智深成佛,李俊为王,都是顶天立地汉子,不知燕青更不可及。意者其犹龙乎!意者其犹龙乎!”[2]
燕青的“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常见,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却屡见不鲜。自古以来,有人追求功名利禄,也有人淡泊名利,只是志向不同付出的代价也不同而已。
燕青与李师师接触期间,两人关系颇为暧昧。燕青自然头脑清醒,定力过人,反倒是李师师时时主动表示亲近。燕青以招安大业为重,终止了李师师的念想:“原来这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水性的人,见了燕青这表人物,能言快说,口舌利便,倒有心看上他。酒席之间,用些话来嘲惹他。数杯酒后,一言半语,便来撩拨。燕青是个百伶百俐的人,如何不省得。他却是好汉胸襟,怕误了哥哥大事,那里敢来承惹。”“燕青恐怕他动手动脚,难以回避,心生一计,便动问道:‘娘子今年贵庚多少?’李师师答道:‘师师今年二十有七。’燕青说道:‘小人今年二十有五,却小两年。娘子既然错爱,愿拜为姐姐!’”“燕青便起身,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八拜。那八拜,是拜住那妇人一点邪心,中间里好干大事。若是第二个在酒色之中的,也坏了大事。因此上单显燕青心如铁石,端的是好男子。”以此而论,李师师对燕青明显有欣赏爱慕之心,燕青对她却只有利用之心。
燕青如此行事,李师师难以再做他想,果然对燕青以兄弟相待。在李师师的安排下,燕青得以面见徽宗皇帝,梁山接受招安意愿终于达成。此后,《水浒传》中对燕青和李师师的关系再无记载。
“才子佳人,天作之合。”《水浒传》中,燕青与李师师没有结局无疑是让人遗憾的。央视版《水浒传》电视剧中,将燕青与李师师的结局改为共同退隐江湖,颇似范蠡助越灭吴后与西施同泛五湖。虽说这里有理想主义成分在内(在许多人看来甚至颇为俗气),却让原本对燕青与李师师没有结局而心存遗憾的人们了却夙愿,也让结局惨烈的梁山聚义故事留下了一丝难得的浪漫气息。
清顺治、康熙年间,陈忱著有长篇小说《水浒后传》。《水浒后传》与《水浒传》相比,人物形象、思想观念基本一脉相承,故事情节编排及艺术成就却相差甚多。然而,由于陈忱明末遗民的特殊身份,《水浒后传》在国破家亡、山河易主的大背景下(明末的境况与宋末极为相似,都是亡于当时的异族),另辟蹊径,展示了李应、李俊、燕青等梁山余人炽热而又无能为力的家国情怀。一方面,《水浒后传》主要是表达家仇国恨,对于“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自然着墨甚少;另一方面,“借他人杯酒浇胸中块垒”,展露了《水浒传》中也不具有的痛彻心扉的“亡国之痛”的悲凉气息。
《水浒后传》中,主要是燕青、乐和为李应、李俊等人出谋划策。其中对梁山人物的塑造有继承、有深化,不少梁山人物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对于燕青,陈忱青睐有加,赞誉他“忠其主,敏于事,绝其技,全于害,似有大学问、大经济,堪作救时宰相,非梁山泊人物可以比拟也。”[3]正因为如此,燕青自然属于秉承原有性格,得到继续深化的机会,进而大放异彩的梁山人物。
《水浒后传》中,燕青延续着聪慧机敏、仁义兼备的形象。北方强邻金国占领河北后,立宋朝大臣刘豫为伪齐皇帝,在刘豫麾下为官的关胜心中不忿,刘豫要杀关胜。燕青巧施妙计,利用此前捡来的金人用作令牌的木夹将关胜救出。与此同时,以“堪作救时宰相”为基调,让燕青精于用兵的才干得到相当的发挥。王进驻兵野狐铺时,燕青指出:“这里无险阻可守,是四冲之地,金兵大队不日到此,还该移营方可。”王进“悔不听他,为贼徒所败”[4]。金军统帅挞懒派兵征剿饮马川的李应等人时,燕青用计击败刘豫的兵马和金国将领秃鲁的皂雕旗。作者甚至将此次用计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南征期间的“火烧藤甲军”相提并论:“火攻一样同奇妙,浪子能烧藤甲军。”[5]而后他再次发挥木夹的作用,杀得“乌禄的兵死的死,逃的逃,尽皆星散,无人拦阻。”[6]“智破济州城”时,救出朱仝与宋清,杀了投降金国的恶人郭京、曾世雄等。与燕青一道行事的杨林对他钦佩不已,夸赞道:“真是心灵计巧,又有胆气,便是当年吴学究也让一筹。”[7]《水浒后传》中的燕青完全是集英雄、义士、忠臣、智囊、帅才于一身的神机角色。与大放异彩的乐和不遑多让,可谓“一时瑜亮”。
梁山征方腊班师还朝不久,“靖康之变”发生,金国侵占宋朝大片国土,甚至堂堂大宋皇帝也难以保全体面。徽宗皇帝、钦宗皇帝父子及皇族、后宫与朝臣三千余人被金国押解北上。《水浒后传》中,燕青带着杨林冒险进入金营,向备受屈辱的徽宗皇帝献上水果,略表心意。徽宗皇帝大为感慨:“朝内文武官僚,世受国恩,拖金曳紫。一朝变起,尽皆保惜性命,眷恋妻子,谁肯来这里省视!不料卿这般忠义!可见天下贤才杰士,原不在近臣勋戚中。朕失于简用,以致如此。”[8]
燕青的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展示无疑。“杨林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见了不觉毛发直竖,身子寒抖不定”,燕青却“神色自若”。两人离开后,杨林道:“吓死人!早知这个所在,也不同你来了。亏你有这胆量!”燕青道:“遇着要紧所在,再变不得脸色,越要安舒,方免疑惑。我已完了这件心事了……可怜被奸臣所误,国破身羁,我心中不忍,故冒险来朝见一面,以尽一点微衷。”[9]
《水浒后传》中对招安的态度与《水浒传》中大为不同。阮小七说道:“若依我阮小七见识,当日不受招安,弟兄们同心合胆,打破东京,杀尽了那蔽贤嫉能这班奸贼,与天下百姓伸冤,岂不畅快!却反被他算计得断根绝命!如今兄弟们死的死了,散的散了,孤掌难鸣,还做得甚么事!”[10]李俊则说道:“我生长浔阳江上,专一结识江湖上好汉。因救宋公明上了梁山,做一番事业,受着招安,东征西讨,与朝廷出力。岂不知受了官职荣亲耀祖,享些富贵!只是奸佞满朝,妒贤嫉能,再无好结局的。幸得先见,结识了这几个好弟兄,得此安身立命之所,倒也快活。”[11]梁山余人对梁山兄弟的惨烈结局感伤不已,自然对“尽忠报国”却未能赢得梁山和朝廷双赢的结局大为感慨。
《水浒传》中,燕青与李师师的暧昧关系让人们印象深刻。《水浒后传》中,对燕青和李师师的关系的态度则大为不同。燕青、柴进等梁山余人护送宋高宗返回临安后,在西湖偶遇李师师,燕青说道:“这贱人沐了太上皇帝恩波,不思量收拾门头,还在这里寻欢买笑,睬他怎的?”柴进道:“多少巨族世家,受朝廷几多深恩厚泽,一见变故,便改辕易辙,颂德称功,依然气昂昂为佐命之臣,何况这样烟花贱妇,却要他苦志守节,真是宋头巾!”[12]柴进的看法颇为难能可贵。次日柴进、燕青等人拜访李师师时,李师师对燕青一口一个“兄弟”叫着,燕青却态度冷漠,不愿与她再有瓜葛。
《水浒后传》中如此笔墨,与其说是反映了燕青的态度,毋宁说是陈忱借着燕青的态度,表达了对“亡国之痛”的立场。“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13]的诗句言犹在耳,莺歌燕舞正是亡国征兆,陈忱身处乱世,对莺歌燕舞的恶果深有体会,自然深恶痛绝。陈忱凛然严正的民族气节,更是值得后世钦佩敬仰。故此,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续书层出不穷,又难逃“狗尾续貂”命运的情境下,《水浒后传》以独特的情调成为较为出色的一部,颇受后人赞誉,也不是毫无缘由的。
注释:
①本文所引《水浒传》文字,均见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