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英语翻译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探析

2023-01-06 05:25:43侯晓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陶瓷

侯晓华

(景德镇陶瓷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

0 引言

跨文化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1],明确了大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培养的要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调学生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2]各大院校翻译专业培养计划中均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重要培养内容。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名片,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传播我国优秀陶瓷艺术和文化是坚持和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鉴于此,陶瓷英语翻译人才传播中国陶瓷文化所起到的纽带作用不言而喻。通过翻译活动,译员不仅将我国陶瓷文化传播出去,同时,也将英语国家优秀陶瓷文献和研究成果引入中国,丰富国内陶瓷艺术文化领域的研究。因此,陶瓷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必须首先培养其跨文化能力,即对本国优秀陶瓷文化的理解和传播能力,对英语国家陶瓷文化和艺术批判性鉴赏和介绍能力,促进中英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世界文化交融和发展。

1 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3年发布《跨文化能力概念与行动框架》,对跨文化能力做了如下界定:“对于特定文化具备足够的相关知识;对于不同文化的成员相互接触时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具备普通常识;知道如何与不同文化的人建立和保持联系;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互动时,具备动用各种知识和态度所需的技能。”[3]

许丽芹[4]认为:跨文化能力指交际者之间交流互动的能力,具体包括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意识。前者指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展现出积极、正面的态度,具体包括警醒自己摒弃已有的对不同文化的成见,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不认同观点及对本国文化的偏袒或不客观的思想。后者包括跨文化敏感度和批判性文化意识两部分。孙有中[5]将跨文化能力界定为: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能对不同文化现象、文本和制品进行阐释和评价;能有效和恰当地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的跨文化沟通。

综上所述,跨文化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跨文化知识(认知),主要包括应用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对本国和他国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熟知;二是跨文化意识(情感),主要包括文化敏感度,批判性认识不同文化及平等看待和尊重不同文化;三是跨文化技能(行为),主要包括跨文化活动行为技能,具体包括语言能力、协同能力等。

2 陶瓷英语翻译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途径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跨文化能力培养。王静等[6]从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范式的角度讨论。她提出我国学界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研究重点从研究跨文化能力的界定等静态研究向跨文化意识培养等动态研究模式转变,培养方法根据时代发展从宏观课程体系向微观课堂授课方式转变。这一观点为跨文化能力培养范式研究提供可参考途径。史笑艳[7]提出从三个层面培养跨文化能力,即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认识由两种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在交际活动应该正视和注意的地方,从而规范跨文化交流。情感层面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尊重不同文化,以开明态度对待不同文化,多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行为层面培养交际者具体进行交际或交流活动的能力,包括个体语言表达能力、交际任务处理能力,以及根据实际交流环境制定和使用一定交际策略、化解交际障碍或问题的能力,对不同文化中出现问题的协调能力等。Bennett[8]认为,跨文化能力培养是培养从单一文化水平发展到不同文化心态水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具备与某些技能有关,而技能是可以培养的。按照Bennett的观点,陶瓷英语翻译人才跨文化能力也是可以培养。具体包括对陶瓷艺术、文化知识的掌握,主要包括对我国传统陶瓷艺术发展史的认识,对英语国家陶瓷艺术发展史的理解,以及批判性地认识英语国家对我国陶瓷艺术研究的观点;建立陶瓷文化跨文化意识,具体包括陶瓷文化敏感度和我国陶瓷文化对外传播中“文化自信”的意识,对英语国家关于我国陶瓷文化研究结论的批判性认识及平等和客观的跨文化交流意识;掌握陶瓷艺术跨文化交际技能,主要指培养陶瓷英语翻译人才在对外传播中国陶瓷文化、翻译国外陶瓷文献过程中具有扎实语言能力、批判性引入国外陶瓷艺术观点、处理英语国家文化与本国文化冲突的协同能力。

2.1 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充实陶瓷文化内容

专业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起指导性作用。培养翻译人才跨文化能力需要相关专业教研室针对此目的修订培养方案,以突出翻译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内容。具体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包括课程种类丰富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两方面。课程种类丰富主要指在培养方案中适当增加以培养翻译人才跨文化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以笔者所在学校翻译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为例,为提高陶瓷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跨文化能力,翻译专业培养方案在原有“英美文化概况”的基础上增加了“跨文化交际”和“中英文化对比”两门新课程。另外,在实践环节上增加陶瓷文化认知实践周,通过实地考察陶瓷生产基地和参观博物馆等提高学生对陶瓷文化的认识。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主要指在具体教学大纲中增加体现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材料以及学生课外练习和实践活动中增加跨文化内容。以笔者所在学校翻译专业本科生《陶瓷英语文献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为例:为融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内容,修订的教学大纲中增加课外阅读材料即当代陶瓷英语文献材料和中国陶瓷史材料。通过增加最新中英陶瓷文献材料阅读提高学生对中英陶瓷文化对比分析的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同时,学生课外练习和实践活动突出中英陶瓷文化对比鉴赏的内容。通过参观学校举办的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展,学生认识不同文化艺术家制作陶艺作品的理念和传递主题的区别,丰富其对不同国家陶瓷文化的认知。

2.2 优化课堂教学,丰富学生陶瓷文化知识储备

Byram[9]认为,外语教育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其培养路径大致要经历语言能力发展—文化知识积累—跨文化沟通技能提高—情感态度的转变这样一个动态过程。

具体到陶瓷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则首先是中英陶瓷文化艺术知识储备。翻译专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及语言能力,陶瓷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中英陶瓷艺术经典文献。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中文陶瓷艺术通识教育书籍。课堂上,教师引导解读和分析经典陶瓷英语文献,让学生了解、认知英语国家陶瓷艺术发展史及其对我国陶瓷艺术的研究和论述,从而使学生具备对比研究中英陶瓷文化和艺术的能力。世界通过陶瓷认识中国,经历了从china(陶瓷)到China(中国)的过程。中国灿烂的陶瓷艺术也成为西方国家汉学家和陶瓷艺术研究者争相研究的重点,其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作为陶瓷英语翻译人才培养途径之一的课堂陶瓷艺术知识教育理论当然地将陶瓷文化与英语语言教学融合到一起。学生以掌握的中国陶瓷文化知识为基础,将其带入陶瓷英语文献的阅读理解和批判吸收中,通过中、英文的不断转换实现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陶瓷文化知识的习得。陶瓷英语文化知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陶瓷文化跨文化知识储备,不能仅仅局限于要求学生掌握大量具体陶瓷文化知识,还应该包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对比分析中、英文陶瓷文献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陶瓷艺术文献能力,进而实现提高中、英文陶瓷艺术文献互译的能力,最终为传播中国陶瓷文化和批判性引入英语国家陶瓷艺术研究成果而服务。

2.3 监控课外阅读,提高陶瓷文化跨文化交流意识

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陶瓷文化知识储备,引导学习方向和提高陶瓷文献阅读技能有一定作用。提高陶瓷文化跨文化交流意识需要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支撑。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和效果上,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相对比较适合的方法。任务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任务充分接触、理解并运用语言。通过完成指定任务从而完成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的。任务型教学主张“在做中学”,通过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具体说,任务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使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相衔接,通过任务的设计、实施与评估,全面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陶瓷英语翻译人才跨文化交流意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课外大量阅读中英陶瓷文献。教师为学生设定课外阅读书单,通过布置阅读内容、阅读练习和撰写阅读报告等任务使学生做有目标性的阅读,即“任务型阅读”。通过完成阅读任务,学生能比较全面把握中国陶瓷文化特点,西方陶瓷研究学者对中国陶瓷文化的解读,最终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和英国不同陶瓷专家观点,学生能批判性地建立自己的陶瓷文化跨文化意识,从而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客观、公正和专业的立场。在具体从事翻译工作时,学生能具备坚定而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坚持“文化自信”,知晓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成果、悠久历史,同时,也认识到传统需要与创新结合才能使中国陶瓷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走得更远!当然,良好的跨文化意识还应包括对其他国家陶瓷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和认可,保持客观、平等的态度看待中国和英国陶瓷文化,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促进中国和英国陶瓷文化交流和传播。

2.4 培养陶瓷文化跨文化交流技能

2.4.1 搭建网络学习、交流平台

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高校校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进入21世纪,网络更是教学必不可少的设备和硬件支持。近些年,随着慕课的兴起,全球优质教学资源可以惠及更多学生。尤其疫情时代,网络学习平台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有效途径。培养陶瓷英语翻译人才必定要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具体做法可以是学校搭建国际陶瓷艺术交流平台,邀请全球尤其英语国家陶瓷艺术研究者或学者举办在线论坛。在此网络学习平台基础上,让我国陶瓷英语翻译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平台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翻译外国专家的发言内容实践其翻译能力,同时,也及时将国外最新观点介绍进国内,供我国陶瓷艺术爱好者借鉴和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参加网络论坛讨论陶瓷艺术任何话题之前,都必须大量阅读相关中、英文资料,才有可能在随后的论坛讨论中积极发言且言之有物。这种模式给陶瓷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创造了大量参加语言实践及深入思考和传播中国陶瓷文化的机会。

个体的亲身体验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应该是培养陶瓷英语翻译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最佳路径。因此,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利用网络给学生展示跨文化交流陶瓷活动现状;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参与线上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亲身体验与不同文化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具体包括参加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海外夏令营、开展陶瓷艺术线上展览活动、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国际陶瓷艺术学术讨论会、参与网络论坛主题讨论、与英语国家陶瓷研究者交流、参加国际会议等。同时,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反思,在实践中探寻新的路径和方法,提升跨文化能力。

2.4.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陶瓷艺术活动

各类陶瓷艺术展览是展示陶瓷艺术作品最直观的平台。通过观看陶瓷艺术作品,观众最能直观了解、欣赏陶瓷艺术手法和特点。尤其国际性陶瓷艺术展览是不同文化背景陶瓷艺术家思想交流和碰撞的舞台。作为翻译专业学生,为提高其在从事陶瓷艺术、文化交流活动中的跨文化能力,有必要参与到陶瓷艺术展览的策展和相关资料翻译工作中。通过实际参与展览的布展和相关文件的翻译工作,翻译专业学生能更加深入了解和鉴赏陶瓷艺术作品,提高自己对陶瓷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更加熟练掌握陶瓷专业术语等。通过参与国际陶瓷艺术展览的翻译工作,学生们能锻炼自己的语言技能,提高翻译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流技能。此外,通过与国外陶瓷艺术工作者的交流,学生们能直接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锻炼语言技巧和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陶瓷文化艺术跨文化能力。

组织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加陶瓷艺术博物馆、陶瓷文化传播公司等机构举办的各类陶瓷文化交流活动是提高陶瓷英语翻译专业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另一途径。陶瓷博物馆的文字信息翻译工作以及英语解说工作等是陶瓷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参与翻译实践的极好平台,不仅促进学生陶瓷英语交流能力的提高,更能促进博物馆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陶瓷文化交流活动,例如:陶瓷文化讲座、论坛会议的翻译工作,陶瓷艺术作品交易市场的宣传活动等都能锻炼陶瓷英语翻译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通过参与以上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锻炼自己陶瓷英语翻译能力,更能提高自己陶瓷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技能和信心,最终达到传播中国陶瓷文化,彰显我国新时代大国文化自信。

3 结语

陶瓷英语翻译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需要多维度设计。首先,要培养其跨文化知识,即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中英陶瓷文化相关知识的储备和掌握;其次,需要通过监控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来提高其跨文化交流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和组织其参与各类陶瓷艺术活动的方式锻炼和提高其陶瓷文化跨文化交流技能。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应该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更好促进陶瓷英语翻译专业学生或翻译人才跨文化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跨文化陶瓷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学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8:52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4
陶瓷艺术作品
景德镇陶瓷(2017年2期)2017-05-26 17:23:31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陶瓷艺术欣赏
景德镇陶瓷(2014年1期)2014-04-29 11: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