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补土生金理论以李东垣方分期辨治肺脾两虚型慢性鼻炎体会

2023-01-06 04:24贺诗寓罗远带
广西中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升阳鼻塞鼻炎

贺诗寓,罗远带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201)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或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与环境污染、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治疗不彻底等多种因素有关,有研究报道,目前国内慢性鼻炎患者数量已达到3 亿之多[1-2],该病主要表现为鼻塞(交替性或持续性)、多涕等症状,日久则引起头晕头痛、耳鸣、咽喉肿痛等症,甚者嗅觉减退或消失,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临证跟诊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马新童教授,发现从“补土生金法”的角度,选用李东垣丽泽通气汤、升阳益胃汤分期辨证施治肺脾两虚型慢性鼻炎,疗效显著,随后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与验证,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以期为本病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1 慢性鼻炎的病因病机

中医根据慢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将其归属于“鼻渊”“鼻鼽”“鼻窒”等范畴,《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提到“鼻窒。窒,塞也。”《素问·气厥论》记载:“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皆阐述了该病的主要症状特点,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有两点:一为正气虚弱,邪犯肺卫,耗伤肺气;二为脾失健运,化生湿浊,留滞鼻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窒塞气息不通候》言:“肺气通于鼻,其脏为冷风所伤,故鼻气不宣利,壅塞成齆。”《灵枢·本神篇第八》言:“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杂病》记载:“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夫阳气、宗气者,皆胃中生发之气也,若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生发之气即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以上条文阐明了肺脾两脏功能失调是本病发生的基础。肺为娇脏,起居不慎,外邪侵袭肺脏,耗伤肺卫之气,肺失宣发肃降而无以养鼻,邪留滞于鼻而发为鼻窒,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无以运化水液,内生湿邪留滞于鼻,鼻失宣通。鉴于此,本文主要从肺脾两虚所致的慢性鼻炎进行探讨。

2 从“补土生金”角度分期辨治肺脾两虚型慢性鼻炎的理论基础

2.1 肺与鼻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在窍为鼻,《灵枢·五阅五使》有云:“鼻者,肺之官也。”鼻窍是肺脏与自然界相通的门户,自然界之气通过鼻窍进入心肺以输布全身。鼻窍通畅与否与肺脏功能调和密切,《四圣心源·卷八》中记载:“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开窍于鼻,司卫气而主降敛。宗气在胸,卫阳之本,贯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窍者也。肺降则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而鼻塞。”肺脏娇弱,易受外邪侵袭,肺气升降调和,使得清阳之气上达鼻窍,若肺气失司,清阳不纳,反映在鼻,易出现鼻塞、嗅觉减退等。嗅觉功能依赖肺脏和鼻窍的协调合作,肺阴上输于鼻润养黏膜,使鼻窍黏膜丰泽柔润,嗅觉功能正常,当肺脏功能失调,使肺阴不能滋养鼻窍,致使鼻腔干燥,如邪犯鼻黏膜出现炎性反应,分泌物增多,阻塞鼻道则难辨香臭。可见肺脏功能调和是鼻窍通畅的基础,正如《灵枢脉度》所言:“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2.2 脾与鼻的关系 鼻居面中央,置身土位,是清阳之气交会及一身血脉聚集的地方,而脾属土,居中央而灌四旁,《医学心语·卷五》中有“鼻准属脾土”之说,鼻窍功能正常有赖于肺气宣发肃降,也与脾的升清运化功能息息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将水谷精微充分吸收,化生为气血、津液布散全身,为鼻窍的正常生理功能提供物质基础。《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有言:“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这说明人的五官诸窍皆受脾气的滋养,脾主升,胃主降,是精微物质布散全身的枢纽,是鼻窍生理功能正常的关键。如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导致水液停滞,聚湿生痰,反映在鼻,会出现鼻塞、流涕、嗅觉不灵敏等问题,《赤水玄珠·第三卷》记载:“夫阳气宗气者,皆胃中生发之气也,其名虽异,其理则一。若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生发之气,弱则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也。”因此,鼻窍的生理功能与脾胃运化功能关系密切。

2.3 肺与脾的关系 《绛雪园古方选注》提到“盖脾胃虚衰,肺先受病,金令不能清肃下行,则湿热易攘,阳气不得升,而为诸病。”在病理上,肺脾两脏互相影响,脾胃化生的气血津液向上输至肺,通过肺的宣发功能将其精微物质吸收后布散周身、皮毛,而多余物质通过肺的肃降功能经脾传输,下达肾与膀胱,升降出入有序,维持人体脏腑功能平衡。五行中,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两者为母子关系,当肺气不足,卫表不固,依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应用补脾土的药物温补脾气,充实后天;若脾虚而无以资肺,土不生金,亦可按照虚则补其母原则补脾益肺,正如《石室秘录》所云:“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以治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因此,在治疗肺脾两虚型慢性鼻炎时应健脾益肺,重视肺脾同治,运用“补土生金法”分期辨证,施方治疗。

3 丽泽通气汤和升阳益胃汤治疗肺脾两虚型慢性鼻炎的机理

慢性鼻炎急性发作症见鼻塞、多涕、鼻甲肿大、嗅觉不同程度减退,多因机体正气不足时冷空气、灰尘、螨虫等外邪侵袭而诱发,临床上可使用丽泽通气汤补益正气、升阳祛邪、宣通鼻窍治疗;缓解期主要表现为怠惰嗜卧,体节困重,口苦、口黏或口干舌干,纳少、纳不香,大便黏腻或偏溏,小便频数,时有鼻塞、鼻腔干燥、鼻痒、流涕,但发作频率较急性期明显减少,多因正气虚弱,邪犯肺卫,耗伤肺气,及脾失健运,化生湿浊而留滞鼻窍,郁而生热所致,可选用升阳益胃汤健脾益胃、升阳祛湿,补土生金以寻求治病求本。升阳益胃汤是六君子丸的演变方,治疗收效后可采用六君子丸收尾善后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肺脾两虚型慢性鼻炎属于肺之脾胃虚之病范畴,无论急性期亦或缓解期,始终围绕“虚则补其母”“补土生金法”分期辨治,具有取效快及不宜复发的特点。

3.1 丽泽通气汤的功效 丽泽通气汤出自脾胃学派创始人李东垣所著《兰室秘藏》:“黄芪四钱,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升麻,葛根,以上各三钱,麻黄(不去节,冬月加),川椒,白芷,以上各一钱,炙甘草(二钱),上咀,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远。忌一切冷物及风寒冷处坐卧行立。”主治“鼻不闻香臭”。方中黄芪用量最多,因肺为气之本,重用黄芪以补肺气,益皮毛而固腠理,升阳气而开九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的作用[3],故为主药;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则肺气先绝,故补以大枣、炙甘草,甘温益元气,并用升麻、葛根,升引脾胃中清气,使之上行阳道,亦能引甘温之味上行,使元气充实腠理及窍道,阳气卫外而固,此为治其本。配伍羌活、独活、防风、麻黄等风药,以取沟通督脉、升发阳气以令走九窍,引风来胜湿,继而减少鼻腔分泌物。配合麻黄、苍术、川椒、白芷、生姜以解表、燥湿、散寒,急则治其标,进一步祛除风寒湿等诱发因素,使急性期鼻炎得以缓解。

3.2 升阳益胃汤的功效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由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演化而来的,六君子汤功用是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升阳益胃汤功用是益气健脾、升阳益胃、清热除湿。两方比较,升阳益胃汤加入了羌活、独活、防风、柴胡、黄芪、白芍、黄连、泽泻等中药,增强升阳和清热的功效,全方有补有通,发中有收,升降相得,清温并施。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药。人参、白术、甘草助君药益气健脾,燥湿和胃,补土生金,为臣药,且现代药理表明人参、白术、甘草均含有大量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可促进机体T 淋巴细胞增殖成熟,增强T 细胞信号转录,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4]。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化痰降逆;柴胡、防风、羌活、独活散风祛湿;泽泻、茯苓淡渗利尿,使湿有去路;白芍助黄芪调和营卫,补益气血;少入黄连清热泻火,并可防止风药过燥,化热伤阴,为佐药。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慢性鼻炎缓解期。

4 典型病案

患者,女,44 岁,主诉:鼻塞、流涕反复 10 年,加重1 周。患者10 年前开始出现两侧鼻腔双侧交替流白色样鼻涕伴鼻塞,间断头痛,症状时好时坏,未做系统治疗。1 周前,因遇寒加重,再次出现鼻塞流涕,于2021年5月15日首诊,症见:鼻塞,鼻痒,喷嚏,双侧鼻腔流清涕不畅伴倒吸,间隔15 min 需擦拭一次,晨起及夜间加重,动则汗出,怕冷,时有头痛,遇风或进入空调房打喷嚏、流鼻涕加重,伴味觉、嗅觉稍有减退,咽部有异物感,晨起刷牙易恶心吐痰,平素怕冷,四末偏凉,夏日喜穿袜就寝,易疲劳,易受风寒,易腹泻,胃脘部时有疼痛,喜温喜按,食后易腹胀,无口干口苦,不喜饮水,纳一般,眠差,多梦易醒,大便常不成形,日行1~2次,尿频,晨尿稍黄。查体:面色萎黄,形体稍偏胖,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略腻,右寸脉沉力减,右关浮大弦滑,左寸关弦重按无力,两尺偏沉。中医诊断:鼻鼽(肺脾两虚,鼻窍感寒),西医诊断:慢性鼻炎急性发作。予丽泽通气汤加减:生黄芪18 g,炒白术9 g,羌活9 g,独活9 g,升麻9 g,葛根9 g,防风9 g,炙甘草6 g,花椒3 g,生麻黄3 g,肉桂3 g,白芷9 g,生姜9 g、大枣6 g、葱白3根。3剂,水煎饭后温服,每日1剂。指导患者煮药时间不宜过久,沸后9 min 即可,煎药期间嘱患者可在旁闻药味以宣通鼻窍。同时嘱患者服药时间以上午9点及下午3点之前为佳。

2021 年 5 月 18 日二诊,患者反馈:服用第 1 剂中药后症状明显好转,鼻塞减轻,呼吸顺畅;第2 剂药后鼻腔分泌物较前明显减少,由原先15 min 分钟擦拭1次转为一日擦拭2~3 次,同时喷嚏次数减少,头痛缓解。3 剂中药服用完毕,鼻塞完全消失,偶有喷嚏、流清涕,但较前明显改善,已无头痛,无需穿袜就寝,怕冷、动则汗出缓解,大便仍偏溏,余症皆有所改善。守方治疗3天。

2021 年 5 月 24 日三诊,刻下:已无鼻塞、流涕、喷嚏,怕冷、腹胀改善,大便较前成形,日行1~2 次,尿频尿黄改善,口干舌干改善,纳差、疲劳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六脉稍偏沉,脉力比前好转。予升阳益胃汤善后:黄芪30 g,党参15 g,炒白术12 g,姜半夏9 g,炙甘草9 g,陈皮6 g,茯苓9 g,防风9 g,羌活9 g,独活 9 g,柴胡9 g,白芍9 g,生姜9 g,大枣 9 g。14 剂,每日1 剂,水煎服,日三服。嘱患者在用药期间,清淡饮食,规律息作,不宜劳累过度。

2021 年6 月10 日电话随访,患者反馈:鼻部所有症状已消失,四肢偏凉改善,精神较好,纳寐佳,二便调。嘱其口服六君子丸2 周巩固治疗,以防复发。1个月后再随访,病情无反复。

按:患者鼻塞(清窍阻塞),心肺有疾,鼻息不利,心肺之气来源胸中,宗气聚于胸中,肺主之,宗气不足,动则气促汗出,味觉、嗅觉减退(中气不足,九窍壅塞),晨起及夜间加重(中气不足),方选丽泽通气汤,以黄芪为主药大补宗气和中气;患者症状反复10 年,面色萎黄,食后腹胀,大便偏溏,四肢偏凉,平素怕冷,夏日喜穿袜就寝,尺脉弱,乃脾肾阳虚,肾之温煦减弱,加用肉桂温肾纳气引火归元祛陈寒,去苍术加炒白术,与肉桂共加强健脾温阳祛湿之功;喷嚏、流清涕、恶寒、怕风、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略腻,为外寒内饮,方中麻黄、防风、羌活、独活、生姜、葱白、花椒发表祛风,散寒除湿,羌独活尚有通督脉之功,疏通足太阳膀胱经,独活疏通足少阴肾经;升麻、白芷、葛根、羌活引诸药上行辅肋黄芪补气升阳继而宣通鼻窍。该方煎煮时间十分重要,内含芳香化湿类药物不宜久煎,为取其“气”治病之意图。服药时间取一天之中阳气较旺之时,可借助天时补气升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二诊症状改善,继守前方治疗。三诊予升阳益胃汤加减善后,取其补益脾胃,升阳除湿,加强中焦气机斡旋,预防疾病反复发作之意。患者舌尖无明显偏红或起芒刺,口不苦,小便偏黄改善,无明显热象,故去原方苦寒燥湿的黄连,加生姜、大枣固护脾胃;因泽泻久用易泻阳气,患者苔腻及尿频有所改善,故去原方中泽泻。药后随访,嘱咐患者自行购买六君子丸继续治疗2周,以进一步巩固疗效,预防鼻炎复发。

5 结 语

慢性鼻炎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作迁延,难以根治,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西医采用药物、免疫、外科等多种治疗措施,在起效的同时也存在着副作用强、远期疗效差等弊端[5]。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民族医药具有疗效稳定、安全性高、多靶向、整体调节的特点,在防治鼻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文献收集发现丽泽通气汤的相关报道匮乏,临床上运用鲜少,被后世称为李东垣的冷僻方,而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依照其主治条文,对症施方,对于肺脾两虚型慢性鼻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起到疏散风寒、益气升阳、宣通鼻窍的作用,能高效、迅速地缓解患者鼻塞、流涕等症状。周德龙等[6-8]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慢性咳嗽等肺系疾病,结果显示中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但目前临床中升阳益胃汤多用于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医认为脾土虚损不能衍生肺金,从而致肺卫不能实,根据历代医家对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其主治不应受到古籍条文的约束,凡脾胃气虚夹湿、清阳不升所致的疾病,如本病缓解期病机与肺脾两虚、清阳不升、痰湿内蕴或夹热或夹瘀相符,亦可采用本方加减治疗[9]。围绕补土生金法根据本病的不同时期以丽泽通气汤、升阳益胃汤分期论证,临床起效迅速,远期效果理想,可为临床治疗慢性鼻炎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升阳鼻塞鼻炎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升阳益胃汤肺系疾病应用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滴香油治过敏性鼻炎
鼻塞总在一侧早做检查
鼻塞危害大 千万别忽视
9种处理宝宝鼻塞的好方法
升阳通降法治疗胃下垂48例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