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繁,于 滢,李文凯,张晓雅,郭乐瑶,于 雷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山东 莱阳 265200)
中兽药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一直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里,历经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考验,仍然在医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实地考察中强调:“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详细阐述了中医药的发展途径,为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刚刚过去的2021 年中,中医药作为我国“国粹”之一,在抗击顽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大放光彩,“三药三方”等有效药方[1]在抗疫实践中充分彰显了中医药实力,以优秀的成绩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随着全民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加之畜牧业生产中“限抗、减抗”的严格规定[2],部分中兽药作为天然抗生素发挥的各种功效被逐渐挖掘,已被广泛运用在畜牧业养殖中动物的防病治病上以及小动物临床疾病的治疗上,并且中兽药的疗效也被越来越多的兽医及业内人士认可与推崇。当前,中兽药发展基础薄弱,加之新冠疫情对传统中兽药经营的冲击,中兽药应如何把握时代发展规律,紧跟市场脚步,获得有效竞争力,亟待探讨。
随着绿色食品主导市场,猪肉产品的安全越来越受国民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兽药被应用在现代猪病治疗中。相关资料显示,中兽药在猪疾病防治中的两大作用:一是能够增强猪群的机体免疫力;二是许多中兽药能释放自由基降低脂质氧化反应,大大缓解猪群因温度、饲养管理、运输等造成的应激反应[3]。已有研究证实,采用水牛角、栀子、金银花以及清开灵注射液可治疗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病综合征[4]。万遂如[5]的研究发现,在猪病防治中,将生物兽药与中兽药制剂联合使用替代抗生素,药物之间可产生相互配伍的协同作用,增强药效。在猪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上,甘草颗粒作为重要的药剂,能及时缓解呼吸道炎症带来的刺激,起到理想的镇咳作用[6]。但目前由于缺乏对中兽药的系统认识,中兽药常被大规模批量化使用,有违中兽药辨症论治的理念,以致群体治疗的效果不理想,仍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近年来,养禽业蒸蒸日上,产业发展越来越现代化,禽病诊治也发展为以预防为主的群体治疗,致力于增强免疫力以及促进生长性能的提高。如通过添加五味健脾合剂既增强了肉鸡的生产能力,并且促进了新城疫抗体功效的发挥[7];“紫黄银金甘组方”能显著提高鸡的免疫力[8];在艾拔益加(AA)肉鸡雏鸡日粮中添加石菖蒲药液(含生药20%)可以极显著提高肉雏鸡增重[9]。
反刍动物的养殖作为我国养殖业与食品加工行业的一大支柱,不仅关系到相关行业的经济命脉,更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而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反刍动物的疾病治疗更具挑战,兽医们慢慢将视野转向天然无害的中兽药上。在预防治疗牛呼吸道系统疾病上,中兽药中的双黄连口服液、清肺止咳散、麻杏石甘散等为兽医临床上常用药剂,用健胃散、山楂、平胃散等治疗牛消化系统疾病,在母牛围产期间常用白术安胎散、补中益气散等进行调理[10];在羊病防治中,常以清热化虚、凉血止痢的中兽药如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连,煎煮去渣灌服以治疗羊痢疾,采用白针及温针的针灸疗法,配合收敛止泻的中兽药如赤石脂、阿胶、当归等治疗羊腹泻[11]。
除了畜禽养殖方面以外,中兽药在小动物,尤其是宠物的临床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证实,由中气不足、气虚困倦引发的犬脱肛可用白术、党参、黄芪、橘皮、当归身、柴胡、升麻及甘草治疗,由于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引发的犬猫黄疸病可用茵陈蒿、神曲、大黄、砂仁、炙甘草、木香、栀子治疗[12]。肖彬[13]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治疗宠物犬疾病中宠物医生选择使用最多的是针灸和艾灸,在治疗犬猫运动障碍与瘫痪性疾病中针灸技术被推崇使用。然而这些传统的中兽医技术也存在治疗周期长、技术难度要求高的缺点,也反映出当下中兽医教育培养的不足,治疗方案仍需不断革新改进,中兽药运用在宠物治疗上的药品也急需增加,解决药品单一的问题。
中兽药药材来源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是现今市场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成为阻碍中兽药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药材好,药才好”,要想最大程度上发挥药效,提高配伍价值,首先得保证药材的优质[14]。药材质量好坏不仅取决于药材的种植、采收、筛选、运输、储存、加工等基础生产环节,还涉及到经销商的采购部门、市场监管制度等管控环节,这一条产业链关系到各方面的质量把关问题,只要其中一环出现纰漏,便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质量问题,甚至出现线上与线下不法商家以劣充优来牟取暴利、偷盗名贵药材等违法现象,扰乱市场规则,最终伤害的还是消费者与患畜,危害财产安全与生命安全。
迄今为止,我国中药材交易市场持续向好发展,已迈入“数字化时代”。数据显示,2021 年,作为中药材主要需求之一的中成药生产持续增加,全国中成药累计产量在上半年已经突破110 万t。然而在这以批发为主的市场生产规模持续扩张的情况下,中兽药产品的技术基础依旧薄弱,技术研发能力依旧落后,加之国内还存在一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新技术也无法全面普及,造成了技术推广停滞不前的局面。例如中兽药产品的剂型分为三类:一类是应用较为普遍且历史悠久的汤剂、散剂、片剂、浸膏类制剂;一类是21 世纪新发展的新剂型——注射剂;一类是目前市场上已经基本不再使用的丸剂、栓剂[15]。而每种剂型在生产实践当中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如剂型单一、功效不全面等,这往往造成中兽药药效无法高效发挥,且中兽医临床中惯用的是中药灌服、针灸等方法,虽然适用于小型宠物的个体治疗,但已不再适用于养殖类畜禽的群体治疗,且治疗成本高、周期长,在快节奏的时代发展速度下,中兽药面临着来自技术的挑战与革新。
纵使中兽医在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仍不及其他医学发展得蓬勃,其最大的原因便是我国中兽医有一大段时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创新,创新技术人员资源严重不足,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在我国,虽然自2017年实施了“中兽医临床千人培养计划”,各地也逐渐开展中兽医的教育培训,但目前系统专业地开设中兽医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全国仅有四所,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且全网查询不到公开的教育数据,对于中兽药科学研究领域的资金投入也不足。全国农业高等院校中兽医药学的教师一共只有大约200人,中兽医学专业本科已有20 年不招生[16],而中兽医内容中有接近50%的基础理论,部分院校由于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授课老师、缺少专业经费,往往采用传统的室内讲授法教学,枯燥无味,如同“拽文”或“念经”,不被学生接受,注意力很容易转移[17]。而反观国外,目前美国兽医协会在全球认证的兽医院校中,54%的院校配备了认证兽医针灸师,16 所大学开设了兽医针灸、动物食疗等辅助与替代医学课程[18]。虽然发展至今我国中兽药行业研发速度已逐渐提高,但仍以学习、模仿国外为主,在中兽药产品与技术方面的研发创新动力依旧不足。随着西方医学的迅猛发展及普及,传统中兽医在其冲击下只能转型升级,但由于传承力度不足,中兽医教育的缺乏,行业工作者中缺乏中坚力量与新兴人才,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未来中兽医的发展与学习将会举步维艰。
探寻中兽药创新发展路径的第一步便是把好药材质量的第一关,这关系到一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一切的重中之重。完善中兽药从场地种植到临床使用的每一步涉及到的体系制度,提升市场准入标准,弥补经营管理体系的缺漏,不让任何歪风邪气毒害市场的健康运营,也不放过任何的不法经营,切断假劣药品的流通。与此同时加强相关市场部门的监管与检验工作,使工作更具科学性、公平性,这样才能使中兽药产业在健全、干净的大环境中稳步发展,源远流长。
推动产业快速奔流向前的源泉动力来自技术的革新应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作为朝阳产业的中兽药不应再固守传统药剂的制作技术,而应搭上科技快车,创新技艺,加大新型技术建设的资金与人力投入,不能只专注大型企业的技术革新,要多抓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学习,将分子蒸馏技术、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膜分离术等用于提高有效分子的利用率,用仿生提取技术、酶法提取技术来提升提取效率,以及用纳米技术、超微粉碎技术提升药物生物效力;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技术应用于兽药检测不仅更加简单、快速,而且具有适应现代环保理念的优点[19];兽用中药材超声波提取设备解决了因混合不均匀而导致有效成分提取不充分的问题,提高了对中药材的提取效率和提取效果,减少了资源的浪费[20];为顺应生态自然发展,郭兰萍及其团队[21]首次提出基于“天地人药合一”和“逆境效应”的中药生态农业宣言,推动了中药材高质量发展,让技术创新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实践,紧跟新时代科技发展步伐,实现中兽药的技术革新,同时不忘致力于生态环境发展。
科教兴国策略提出20 多年以来,仍指引着国家科技与教育工作的方向,无论何时,教育都是民族文化与科技长存发展的必要策略。中兽药专业知识的宣传普及与学科教育仍需加大力度,一方面不仅要重点培养中兽药领域的创新技术人才[22],另一方面更要让养殖户、相关从业人员认识学习中兽药的药理知识及配伍使用方法,了解科学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使中兽药发挥最大功效,同时减少中兽药的资源浪费,避免发生错误用药、过量、配伍禁忌等影响人畜安全的问题。此外,中医药作为“中国名片”,科学适宜地转变中医药的销售模式,更能促进中医药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23]。2022 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 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采访中,共50 余名中外记者来到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能够容纳9 000个单品的亚洲最大“24小时不打烊”无人售药机,顾客最快仅需45 s就能拿到药品,以及以药食同源餐食为主的植本厨房、以中式传统小吃为主的四季厨房,这些“科技感”满满的新兴销售模式弘扬了传统中医药国粹与科技碰撞出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中兽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传承、继承、再传承的动态脉络,不论是中兽药曾经被忽视的时期,还是如今中兽药紧跟中医药踏上行业舞台的高光时刻,都应勇于、敢于和现代科技结合,注意药材质量问题,注重新型技术的普及与使用,加强教育宣传工作以推动弘扬其作为国粹文化的魅力,在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及市场的合法监管下,运用现代科技语言,把中兽药最古老的理论说清楚、讲明白、传出去,从而使中兽药真正成为一门世界的医学,成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能够使用的医学体系,使中兽药产业在健全的体系中欣欣向荣,在新时代大背景中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