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奶牛瘤胃酸中毒

2023-01-06 04:21:11张洪伟赵伍祥许翊冉武震钢宋连杰王亚男佟建南
饲料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酸中毒精料牧场

张洪伟,赵伍祥,于 滨,毛 森,许翊冉,武震钢,张 彤,宋连杰,王亚男*,佟建南

(1.承德市农林科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北 秦皇岛 066200)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水平的提高,传统饲养方式逐渐向集约化饲养方式发展。在奶牛养殖过程中,为追求其养殖利益最大化,往往给奶牛提供高精料日粮,由于奶牛采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后,瘤胃内营养物质发生异常发酵,抑制瘤胃微生物优势菌群的增殖,原本平衡的微生物菌群系统被破坏,微生物区系紊乱,其中瘤胃中可以利用乳酸的有益菌活性下降,乳酸蓄积,瘤胃内pH下降,引发瘤胃酸中毒[1-3]。奶牛瘤胃酸中毒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最为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奶牛发生瘤胃酸中毒后,其机体健康状况、奶牛的生产性能、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下降,同时伴随中轻度腹泻,更严重的会出现脱水,消化道的上皮组织也会出现炎症、损伤,引发肝脏脓肿、蹄病等综合病征,给奶牛养殖场造成不可逆转的经济损失。

近年,由于我国粗饲料的资源缺乏,为了满足奶牛生产需要,大多养殖场主为奶牛提供精料水平较高的日粮,用来满足奶牛营养需要,但是在精料大量摄入后,会引发奶牛亚急性和急性瘤胃酸中毒现象,给我国奶牛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带来一定阻力。为解决这一生产难题,国内外众多学者,一直致力于研发、寻找无毒副作用、能高效缓解奶牛瘤胃酸中毒的方案。目前能够缓解瘤胃酸中毒的方法:①缓冲剂;②为奶牛接种能够利用乳酸的活菌;③添加有机酸等。虽然此类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能缓解奶牛瘤胃酸中毒,但其应用效果均有一定弊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问题。

生产实践中通常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氧化镁、碳酸氢钠等调控剂,用来维持和稳定奶牛瘤胃pH值,对于预防奶牛瘤胃酸中毒有很好的效果[4]。酵母及其培养物能刺激奶牛瘤胃中某些益生菌的生长,有助于瘤胃内pH 值稳定,能提高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率[5-6]。笔者利用小苏打纠酸、及时补充瘤胃内乳酸利用菌的双重途径,对出现瘤胃酸中毒牛群进行疾病治疗,降低牧场经济损失,现报道如下。

1 牧场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与诊断

1.1 奶牛酸中毒的发生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某牧场陆续出现大批泌乳奶牛发生腹泻的情况,牧场兽医于第1天发现有10头奶牛粪便不成型,腹泻;到了第2天,统计时有89 头奶牛腹泻,病牛表现出四肢无力、采食量下降。随后的几天里陆续有180多头泌乳奶牛表现出食欲减退、水样粪便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兽医人员经过统计发现本牧场有300 头的奶牛发生腹泻,其中围产牛和干奶牛占比约为18%,泌乳后期和新产牛占比约为74%。

1.2 诊断

腹泻牛只的症状表现如下:鼻镜干燥及食欲减退、时起时卧及左侧腹部异常增大,病牛用腿蹄腹部;黏膜发绀、充血;病牛的产奶量下降;奶牛体温下降至38 ℃以下,呼吸频率正常或加快;脉搏次数增加;听到瘤胃的蠕动音变弱;奶牛食欲不振,采食量下降,同时反刍次数减少;奶牛的尿量变少,不明原因腹泻,排便稀软不成型,粪便中夹杂许多泡沫,甚至出现水样便。使用套管针采取瘤胃液,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病牛瘤胃液的pH 值下降;采集病牛尾根血进行实验室检测后,病牛的血液pH值同样有所下降,下降到5.9以下。

通过临床症状,并咨询养殖场饲养员以及病牛的临床检查情况,通过调查饲料原料发现,近期开启的玉米青贮窖中,玉米青贮酸度大,兽医人员初步确认牧场本次奶牛出现大批量酸中毒为营养性瘤胃疾病,其原因极有可能为玉米青贮质量异常。

2 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因为该牧场本次出现大批量奶牛腹泻症状,在兽医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使用输液治疗的方法对于兽医人员和饲养人员的挑战增加,同时对腹泻奶牛实行大批量输液治疗也不现实,因此兽医人员考虑到这一问题,在能够保证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奶牛场损失,减少药物和人工费用投入。在咨询相关专家后,牧场兽医基于现有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决定使用复合型的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小苏打、复合维生素使用。

微生态制剂产品主要成分及含量:酿酒酵母及其培养物≥1×1011cfu·kg-1,枯草芽孢杆菌≥5×1010cfu·kg-1,曲霉干物质≥10%,反刍兽新月单胞菌≥5%。

2.1 针对性治疗

维护瘤胃当中有益微生物菌群的平衡,纠酸、补充瘤胃内有益菌。

2.1.1 治疗情况

复合型微生态制剂每次给予150 g·头-1,小苏打每次60 g·头-1,复合维生素适量,每头病牛使用温水10 L,将3 种产品均匀混合后,2 次·d-1(早晨、晚上)给发病奶牛灌服,症状轻者使用3 d,症状严重者连续使用7 d。

2.1.2 灌服效果

通过纠酸、补充富含酵母及其培养物的复合型益生菌后,3 d 左右发病牛群中有50%的奶牛病情好转,对于症状较重的病牛连续灌服7 d,有90%的病牛病情好转,最后仅剩10%的本身腹泻严重的病牛,结合药物治疗。从病情发生到牛群中病牛的腹泻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历时10 d 左右,后期顽固性腹泻牛只淘汰。

2.1.3 降低颅内压

在奶牛发病后出现不安、狂躁等症状时,兽医人员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使20%的甘露醇0.5~1 L为病牛进行注射[7]。

2.2 优化饲养管理

考虑到青贮玉米酸度较大,决定减少青贮玉米添加量,同时增加干草和小苏打含量,并在全群奶牛日粮中增加复合型微生态制剂添加量,每天60 g·头-1,连续饲喂1个月,用来预防奶牛出现瘤胃酸中毒现象。

病情稳定后,观察牛群的采食量、反刍、饮水、健康状况后发现,牛群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并逐渐恢复到正常,奶牛的产奶量也慢慢上升并趋于稳定;通过观察奶牛的粪便并及时给予评分,牛群的粪便评分维持在3~3.5 分,证明牛群中瘤胃酸中毒得到有效治疗;从次月开始,全群奶牛TMR 日粮中持续每天添加复合型微生态制剂30 g·头-1。

3 微生态制剂在奶牛酸中毒防治中的作用机制

3.1 奶牛发生酸中毒的原因

3.1.1 瘤胃内pH下降

当奶牛采食过量的淀粉及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导致瘤胃异常发酵,在瘤胃内微生物的分解、发酵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碳源、能量,最终影响到奶牛瘤胃内微生物的快速增殖,引起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增加;另外,虽然奶牛的唾液中含有碳酸离子,对于中和奶牛瘤胃中的酸效果较小。除以上方式外,在出现酸中毒时,奶牛自身没有其他的方式用来调节瘤胃内pH,所以当奶牛在采食过量精料或酸度较大的TMR 日粮时,就会造成奶牛瘤胃酸中毒[8]。

3.1.2 瘤胃内微生物菌系平衡被破坏

乳酸利用菌(如埃氏巨型球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等)和乳酸生成菌(牛链球菌、乳酸杆菌等)构成了瘤胃内的微生态平衡,其中乳酸利用菌主导并调节瘤胃pH 值,当奶牛采食了大量的精料后,碳水化合物等在瘤胃内异常发酵,乳酸生成菌暴发式增长,瘤胃内原有的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乳酸增多,瘤胃内pH 值下降,因乳酸利用菌不耐酸,导致其增长繁殖受到限制;瘤胃内生成的乳酸不能及时被吸收利用,在瘤胃内大量蓄积,引发奶牛出现瘤胃酸中毒症状[9-10]。

3.2 微生态制剂预防、治疗瘤胃酸中毒的机理

3.2.1 酵母及其培养物预防瘤胃酸中毒

在高精料奶牛养殖情况下,国内外学者开始广泛关注利用微生态制剂来维持奶牛瘤胃pH 的稳定性和营养调控作用[11]。研究表明:利用酵母培养物可稳定瘤胃菌系平衡、促进瘤胃内乳酸利用菌生长,降低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概率,提高饲料的消化率[5,12]。奶牛采食大量精料或酸度过高的粗饲料后,瘤胃内微生物发酵异常,乳酸菌大量产生和蓄积,导致瘤胃内pH 迅速下降,通过添加酵母菌,有利于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稳定和稳定瘤胃pH,对于缓解奶牛瘤胃酸中毒有促进作用。

3.2.2 反刍兽新月单胞菌预防瘤胃酸中毒

研究表明:人为提供反刍兽新月单胞菌有利于提高奶牛瘤胃对乳酸利用效率[13-14]。奶牛瘤胃内反刍兽新月单胞菌作为乳酸利用菌,占到瘤胃有益菌群的51%以上,当瘤胃的pH达到6.2~6.5,更有益于该菌的增殖[15-16];瘤胃中乳酸的代谢与瘤胃中琥珀酸至丙酸的生成过程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它能将奶牛瘤胃中累积、多余的乳酸通过降解作用分解成为丙酸、乙酸[17-18]。

3.2.3 埃氏巨型球菌

埃氏巨型球菌作为瘤胃中最为重要、含量最多的菌, 瘤胃中有超过七成的乳酸是由它代谢利用[19]。因此埃氏巨型球菌是能够提高瘤胃中乳酸利用效率的菌株[20]。研究表明:高精料饲养条件下,提取瘤胃液进行体外发酵试验,在瘤胃液中接种一定比例的埃氏巨型球菌之后,可以有效防止瘤胃中乳酸产生,抑制乳酸的堆积[9]。潘晓花等[21]研究表明:在奶牛饲粮中的精料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瘤胃内的埃氏巨型球菌数量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当精料的水平提高到70%后,埃氏巨型球菌数量急剧下降,其原因应该是前期日粮水平在瘤胃内发酵后适合埃氏巨型球菌增殖,但当日粮的水平到达70%的时候,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发酵后产酸,迅速降低了瘤胃pH,超出了该菌的酸度耐受阈值而引发大量死亡。孙国权等[22]采取健康奶牛瘤胃液,通过韦荣球菌科的特异性培养基分离得到了瘤胃厌氧菌株,再经形态学和生化反应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埃氏巨型球菌,同时观测了埃氏巨型球菌在体外环境下对乳酸降解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能显著降低瘤胃液内乳酸的浓度,提高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降低乙酸与丙酸的物质的量比。

4 小 结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某牧场因为饲养监管不当,牧场出现奶牛集中瘤胃酸中毒现象,通过请教河北农业大学老师和其他牧场兽医人员,利用微生态制剂、小苏打、维生素合用,确定最佳添加剂量,对灌服效果不好的腹泻严重奶牛进行药物治疗,通过后期分析和研究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掌握瘤胃内乳酸利用菌和产乳酸菌的作用机理,然后剖析本次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微生态制剂菌种特性。

在本病例中诊疗的过程中,首先找到发病原因,通过检测和分析得出新开启的玉米青贮窖质量存在问题,玉米青贮饲料替换和制作过程中未采用逐步替换法,导致大群体发病。其次纠酸,利用灌服小苏打60 g·头-1抑制乳酸产生,为乳酸利用菌提供一个适宜的瘤胃pH 环境,加快乳酸利用;最后补充有益菌,专家建议使用含有酵母培养物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微生态制剂,通过改善瘤胃内碳水化合物异常发酵现状,及时补充乳酸利用菌,稳定瘤胃微生物区系平衡,加速分解瘤胃内产生的多余乳酸,可有效降低瘤胃中乳酸的浓度,起到缓解和治疗奶牛瘤胃酸中毒的作用,为牧场节约了药物和人工成本,降低了牧场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酸中毒精料牧场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及其在冠状动脉造影期间的应用
海上牧场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07-25 01:26:28
冬季绵羊咋补饲
冬季绵羊咋补饲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叮当牧场
Gift Horse
育肥羊口炎并发慢性瘤胃酸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