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规模养殖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的建议

2023-01-06 03:43靳宇田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净化畜禽疫病

靳宇田

(安徽省阜阳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 阜阳 236064)

我国人口众多,快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保障了国内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充分供给。但动物疫病一直是阻碍我国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存在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偏小、组织分散、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抗病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如今畜牧业生产方式加速升级,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支持保障体系大幅度改善,抗病抗风险能力切实强化。但是,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畜禽及其产品交易日趋频繁,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病原变异几率加大,如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仍严重威胁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十分必要。

1 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

1.1 防疫水平参差不齐

截至2020年,我国畜禽养殖场(户)数量为8 000万家左右,规模化率约为67.5%。大中型规模养殖场配有专业人员负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各项防疫措施做得较好。受限于知识水平不高、责任意识不强、专业人才缺乏等,很多中小型养殖场(户)存在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生物安全制度不健全、病死畜禽处理不彻底等问题,不仅给养殖场埋下疫病隐患,而且有向外扩散病原的风险。

1.2 防控措施不能满足发展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主要采取免疫结合诊治、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在一定时期发挥了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对于养殖场来说,免疫和扑杀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和消灭动物疫病,病原体仍可能存在于养殖场环境中。加之国际国内贸易繁荣和我国畜禽及其产品流通加快,给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尤其是非洲猪瘟的暴发,给我国传统动物防疫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当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面临旧病未根除、新病又传入的局面,在动物疫病种类繁多、病原变异速度加快的形势下,在经营成本与疫病风险加剧的压力下,单纯的控制已经无法满足畜牧养殖发展要求。

1.3 防疫理念有待提升

从防控手段来看,一些养殖场认为防疫工作只要做好消毒、免疫、保健、治疗与扑杀处理就够了,对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等科学防疫手段运用不足。从防控目的来看,一些养殖场认为防疫仅仅是为了保障畜禽健康生长,对“减抗”行动、绿色饲养、科学防疫带来的产品附加值理解不深。从责任落实来看,一些养殖场认为做好自身防疫就行,其他事情与自己无关,对防疫工作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在落实疫情上报,配合排查、流调等方面不够积极主动。

2 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趋势

2.1 防疫策略由控制向消灭转变

新时期,养殖业发展迈入新台阶,面对国际贸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更高的要求,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亟待调整升级。遏制动物病原体变异及侵害,依靠单纯的预防难以奏效。开展净化、消灭和清除动物机体及环境中存在的病原,降低感染率,减少污染面,才能消灭动物疫病。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提出,在全面防控的基础上,推动动物疫病从有效控制向逐步净化消灭转变。《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意见》对下一阶段全国规模养殖场逐步开展猪伪狂犬病、禽白血病、布鲁氏菌病重点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同时,为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整治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通过加强监管,实施药残监控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方式,实现养殖减抗目标,对养殖场动物防疫和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防疫责任进一步压实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防疫法规政策的深入宣传培训,养殖场(户)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防疫主体责任和义务,主动防控疫病的意识增强。新时期,国家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由政府采购疫苗进行强制免疫向养殖场(户)自主采购疫苗、自行开展免疫,免疫合格后申请财政直补(以下简称“先打后补”)转变,养殖场(户)从“被动免疫、逃避免疫”转变为“主动免疫、加强免疫”[1]。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养殖场(户)要承担防疫社会责任,积极配合做好流调、排查等工作,依法落实疫病自检、报告等制度,不得瞒报、漏报、谎报。

2.3 防疫监管更加全面立体

《“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指出,新时期国家加快推进畜牧兽医监测监管一体化。通过建设完善全国畜牧兽医综合信息平台,强化对兽药产品追溯、动物免疫档案、疫病防控、检疫出证等信息系统数据的利用,实现全国联网、动态交换和在线监测。加强预警分析,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专项调查,充分发挥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预警作用。推行电子养殖档案和无纸化动物检疫证明,逐步建立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监管模式。

2.4 防疫设备更新升级加快

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的运用,使畜牧养殖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大步迈进。环境监测、以射频识别为代表的畜禽身份标识、精准饲喂、动物行为监测、远程诊疗等智慧畜牧技术[2]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养殖生产中。未来,随着智能传感器、智能化养殖装备和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加之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更高的圈舍清洗消毒[3]、环境调控、精准饲喂、动物行为分析、疫病监测、畜产品质量追溯等设备技术推广普及,数字防疫、智慧防疫将不再遥远。

3 新时期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建议

3.1 开展动物疫病净化

由于病原种类多、污染面广,目前我国畜禽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多呈混合感染,症状复杂多变,防治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生产效益。有计划地开展影响畜牧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和消除规模化养殖场的疫病隐患,缓解动物防疫防控压力,而且能有效改善规模化养殖场的防疫条件、生物安全和管理水平,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支持养殖场开展动物疫病净化,一是鼓励各地对通过评估的动物疫病净化场进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二是对通过动物疫病净化评估的养殖场,在申请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申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等行政审批时,给予优先考虑。从净化成效与可行性角度考虑,当前动物疫病净化场主要以种畜禽场为核心,净化病种以禽白血病、猪伪狂犬病、猪瘟、猪蓝耳病等垂直传播性动物疫病,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和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一般规模养殖场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逐步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可以选择净化技术手段成熟、养殖场疫病控制情况较好的病种作为突破口,按照“核心区域—繁种区域—商品区域”的路线,从高代次到低代次依次进行[4]。

3.2 强化智慧防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畜牧机械化、智能化将成为主流。2020年,我国畜牧养殖机械化率35.8%,仍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政府将实行涉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畜牧机械化装备按规定进行补贴。养殖场应根据自身实际,更新升级动物疫病防控设施设备,如动物行为监测分析设备、疫病检测系统等,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处理,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或淘汰发病畜禽,防止疫病扩散传播。强化动物身份标识管理,从种畜禽开始,逐步应用智能耳标,实现疫病可追踪、食品可溯源等目标,保障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建立电子养殖、防疫档案,关联政府数据平台,畅通畜禽流通交易渠道。如浙江依托智慧畜牧云平台,打通养殖全链条,统筹生物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核心指标,全面推行生猪养殖场管理三色码。通过常态化运行,强化末端管理,倒逼检测等工作到场、到点,及时指导养殖场控制安全风险。

3.3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体系是畜禽养殖场疫病防控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生物安全管理既能有效降低养殖场从外界感染病原的风险,又能及时控制场内病原的传播扩散。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主要有3个层面:一是空间性生物安全,物理隔离是限制风险的有效方法,选址时要重点考虑周边区域的风险点、污染源、风向等因素;二是结构性生物安全,主要指物理设施及相关系统,包括养殖场布局、围墙屏障、消毒淋浴系统、净道与污道分离、粪尿排放设计、无害化处理区等因素;三是程序性生物安全,主要指人、车、物、畜禽等的管理,包括人员、物资进出消毒制度流程,引种隔离监测流程、饲料、水源的安全出入及检测、车辆消毒与规定通道等因素。规模养殖场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既要考虑畜禽种类对环境的要求,又要综合考虑体系对资金投入、生产效能的影响,建立适合养殖场运转的生物安全体系,通过管控、监测、检查、考核等方式,强化对场内场外双循环的管理,打造防疫“金钟罩”,保障养殖场高效运转。不能“建而不用”只当摆设,更不能“过度利用”限制内外交流进而影响生产。

3.4 加强监测预警

动物疫病监测在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及时了解畜禽个体疾病情况、掌握畜禽群体染疫规模,还是实时监测畜禽免疫抗体保护水平、评估免疫效果与免疫程序,及时、准确的监测结果都是其他防疫手段无法替代的。规模养殖场应定期进行疫病检测与免疫抗体监测,关注周边区域养殖场动物疫情流行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对重点疫病进行不定期流调。大型规模养殖场建议自建兽医检测实验室,购买性能可靠的检测设施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开展自主检测;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可以向第三方兽医检测机构购买检测服务,实现对养殖场疫病流行形势的动态监测。养殖场要科学制定监测方案,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结合病理观察、档案追查等方式,及时分析研判可疑病例或疫情,发布预警通知,为养殖场及时调整防疫策略提供有力参考。

3.5 提高动物福利

现代化规模养殖场追求极致空间利用和饲料转化率,除放牧、间断林养等饲养方式外,绝大多数养殖场养殖空间狭小封闭,违背动物天性;更快的生长周期导致动物机体发育不完善,先天免疫力低下;大量且不科学地使用抗生素,导致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强和药物残留等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养殖业一直注重提高生产率,增加畜禽数量。发达国家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在满足畜禽数量需求后,更加注重质量,因而动物福利要求高[5]。我国进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时期,肉蛋奶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养殖业发展方式由粗放扩展向精细化、特色化转变,对动物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动物福利,为动物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将使动物更加健康强壮,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抗生素使用量,最终会减少动物疾病、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维护人类健康。规模养殖场要坚决落实“减抗”行动,通过加强运动、科学保健等方式,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可以提前布局优化,制定适宜自身实际的方案,逐步改善动物福利,增强畜禽疾病抵抗力,提升畜禽产品质量,打造健康优质品牌形象。

猜你喜欢
净化畜禽疫病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