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汪太理
书桌上摆着两本著作:《湖湘世家——鼓磉洲罗氏》《先人的湖湘——善化贺氏》。作者罗宏沉潜于历史的荒僻深处,钩沉出具有重大文化意义的资料,描绘还原了建立在湖湘文化坚实土地上的两座辉煌典雅的文化祠堂。欲了解湖湘文化发展壮大、影响外溢至全国的发展逻辑,求解湖湘文化作为一地域文化何以在近代成为左右中国命运重要力量的密码,最好是跟随作者走进这两座“文化祠堂”,必可一窥堂奥,并有别样的收获和体悟。
称这两本著作为皇皇巨著,也不为过,它们给我带来少有的阅读快感,一拿起便很难放下。
一是因其内容的厚重深广。两本著作分别写的是湖湘近代史上颇负盛名的罗、贺两大家族,而湖南近一两百年人才蔚起的独特景观,中国近一两百年激荡的历史风云,是罗、贺两家族壮大、活动的背景。作者罗宏效仿致敬文学家、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写作,在表达方式上文学手段和史学手段交织,考证、引证、注解、叙述、议论、分析、推理、猜测一应俱全,使著作突破了家族史的樊篱,而具有一种大历史、大文化的气象。其内容牵涉到历史的诸多方面,即使一些正史不以为然的偏僻处,作者也兴趣盎然地深入其中,以“大历史观”为坐标,先发人所未发,后见人所未见。
二是因其篇幅巨大而眼界广博。两本书均有五六十万字,在数字化称雄天下的当今,如许字数的著作写作、出版并不容易,不得不令人佩服。罗、贺两个家族几百年的历史,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尤其是围绕那些著名人物的社会关系,要梳理清楚,殊非易事。而这些都需要作者进行大量的文献梳理与实证调查。因此,作者不仅出入于繁杂的文献资料,详查细揆,考订真伪,而且其足迹亦随着罗、贺两姓先人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的视野远远超越了罗、贺两家的家族史,拓展到湖南的地域文化,甚至清中叶之后的国家历史,着眼于通过家族个案,观察、洞悉更为广阔的社会史、政治史、文化思想史。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超越了家族情怀而上升到对历史的敬重。”亦如他自序的题目所示——“跟随一个家族的足迹读历史”。因而,作者撰写的虽然是鼓磉洲罗氏、善化贺氏家族史评传,但其时空经纬却穿行到了湖湘更为广阔的历史界面,具有深远的家国意识与文化意蕴,使这两个家族史具有了浓厚的社会文化史的气息。
作者主观上写两个家族的历史,客观上带领读者进入湖湘文化的宏观场景。家族史无疑属个案研究,看似微观,其实又是中观,因为它关联湖湘文化的整体风貌;还是宏观,因为从中可以看到,两个家族所串联起来的思想学术、文化人才合力给予晚清湖南乃至近代中国的人物根脉和影响图谱。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深入研究罗、贺这些文化世家的历史,也很难全面了解湖湘文化,很难理解湖湘文化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以此为观察点,我以为这两本著作是中国数千年以农业文明为土壤的湖湘大地家族文化最庄重的一首挽歌,是以儒家伦理为核心价值,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文化的绝唱。
《湖湘世家——鼓磉洲罗氏》《先人的湖湘——善化贺氏》两本著作,作者以著名人物为经,以世代迭进为纬来书写。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思想文化事件,都在这经纬的连接点上显示出来。书中有不少精彩的情节,乃至细节描写,使其区别于不少史学著作或家族史的枯燥单调,在史笔的严谨之外,流淌着盎然的文学生趣。这些人物、事件,犹如繁星点点闪耀在历史的天穹,这些人物的流风所至,雅韵所达,浸润了湖湘的土壤,催生了湖湘大地的绿意和生机。
罗、贺两家族,何以成为湖湘显望世家,两家区别于其他家族的特色何在?何以延续数百年而声望不坠?罗宏细察精研,寻幽探微,艰苦跋涉,矻矻以求,在两本著作中向我们揭示了罗、贺两族最显著的家族特质和致显致望之由、风流蕴藉之所在。
就对湖南官场和士林的持久影响力,培育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春风化雨般的育人方式,站在时代前列的教育理念而言,罗、贺两家族贡献良多,可谓领袖群伦、化育人才。
罗家虽然没有出过像贺家贺长龄那样的封疆大吏,但有罗典这样的教育名家、学术大家、士林领袖,他的影响力大大超出了教育界和学术界,而达于官场,望重天下。
罗典执掌岳麓书院凡二十七年,他在岳麓书院建立的勋业,不仅刷新了罗氏家族的历史,更刷新了湖湘文化的历史。他不仅使罗氏家族辉煌,更继承了朱张会讲、弘扬学术的传统,将书院事业推向鼎盛。“自有岳麓以来,朱张而后,未有如此盛者。”“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近代楚材之盛,当从罗典为岳麓书院山长始。他的学生——继任岳麓书院山长的袁名曜评价道:“桃李尽在公门,书声忘倦;桑梓莫逾斯土,人至如归。拥皋比者二十七年,亲绛帐者六十三县,先生之泽长矣!先生之教大矣!”他的另一名弟子——也当过岳麓书院山长的欧阳厚钧评价他:“讲席开名麓,生徒遍里闳。”
罗氏后裔,承罗典意绪,与教育事业有不解之缘。渌江书院是朱熹、张栻、王阳明等大儒讲学过化之地,左宗棠曾在此任过山长。左离职后,继任者是他的好友罗汝怀,罗汝怀执掌渌江书院,对渌江书院的发展起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后来,罗汝怀的堂侄孙罗正钧也担任过渌江书院山长。罗汝怀、罗正钧均为当时有名的学者,说他们“名动公卿”并非过誉,从湘军统帅曾国藩诚请罗汝怀入幕参赞军机大事,并对他尊崇有加便可见一斑。罗正钧的堂侄、毛泽东的同学、革命年代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革命烈士罗学瓒,也曾在渌江书院代过课。一族几代人与一所如此重要的书院有这样密不可分的关系,足见罗氏家族对学界士林的长远影响与卓越贡献。而梳理出罗氏家族与渌江书院关系的是罗宏,他将过去不为人知的历史呈现在人们面前。
罗正钧除了担任渌江书院山长,努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外,还是新式教育的开拓者。1901 年他赴日本考察新式学堂教育,回国后主持湖南教育工作。他作为湖南首批留日学生的选派主持者,选派了杨昌济、杨毓麟、杨度、蔡锷、范源濂、范旭东、朱剑凡、陈天华等优秀学子赴日留学,众学子日后皆为俊彦英杰。罗正钧还创办了直隶第一所师范学堂和中小学堂。
尤其功在千秋的是,罗正钧以敏锐的眼光,挖掘、传播了除传统文化内涵外还富含有新的时代思想价值的王船山学说。他撰写了《船山师友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王船山思想、人格的无比推崇。陈三立评价说:“盖考其德而知其世,网罗前闻,怀其旧俗,贤人君子进退离舍,流风余思,有在于是者……是罗君为书之志也。”王船山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巍峨山峰,其思想学说影响湖湘文化、中国思想甚巨。罗正钧挖掘、传播船山思想,其志在率以楷模,以育时代先进。
以罗典、罗汝怀、罗萱、罗正钧等为代表的鼓磉州罗氏人物,他们用道德、人格、学问、声望建造了一座宏伟的文化大厦。
晚清湖湘大地另一座文化大厦是善化贺氏。嘉庆、道光年间贺氏一门三进士,一直是激励湖湘士子的佳话。湖南家族科甲史上,兄弟三人进士及第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贺长龄、贺熙龄、贺桂龄三兄弟中,因贺长龄、贺熙龄成名早于桂龄多年,故在当时并称为“二贺”。以往,有论者认为道光年间“第一名臣”陶澍是“江南地区领袖群伦的中心人物”,认为“不有陶澍之提倡,湖南人才不能蔚起”。无疑,对湖湘人才的提携、扶持、奖掖,尤其是为政的示范,陶澍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若认为陶澍是唯一的中心人物,则此论甚可商榷。
罗宏引用唐浩明先生的观点,认为贺长龄是嘉庆、道光时期湖湘士林的精神领袖。陶澍出仕早于贺,二人曾在江苏搭档工作,陶是上司。在仕途上,客观地说,陶澍是干吏能臣,政声颇巨,在漕运、盐务、财政上推行一系列改革,是改革家;贺长龄可说稍逊一筹,但他给士林提供了理论引导和精神食粮。罗宏指出:“较之于陶澍,由于贺长龄主编了《皇朝经世文编》,他似乎更有理论资本。”
罗宏,三十岁之前扎根湖南本土。三十岁后在广东工作,但是其乡音未改,乡愁未断,在广州大学退休后全力以赴写湖湘。潜心史料和调研长达六年,以近代湖湘文化和湖湘世家为研究对象,相继推出史论著作《湖南人的精神:湖湘精英与近代中国》《湖湘世家:鼓磉洲罗氏》《先人的湖湘:善化贺氏》。它们不仅在市场上获得好口碑,在业界也获得好评和关注。
罗宏认为贺长龄是湖湘士林的精神领袖,主要依据是当时和后世士林对其主编的《皇朝经世文编》的高度评价。其时,《文编》一出“便誉满士林,被具有经世抱负的士大夫奉为经典”。晚清大学者俞樾说:“自贺耦耕先生辑《皇朝经世文编》数十年来,风行海内,凡讲求经济者,无不奉此书为矩矱,几于家有其书。”大学者盛康对《文编》不仅非常推重,“《文编》巨典宏规,于斯焉萃,言经济者宗之”,而且还仿照《文编》体例,编纂《皇朝经世文续编》,成为近代经世实学又一重要文献。
由此可见,贺长龄主编的《皇朝经世文编》产生了经世效用。“经世派不仅明确把‘行’作为优先要务,且切实地讨论‘怎样行’的门径诀窍,这就把学问从虚处引到了实处。”罗宏的这些分析,有理有据,因而使两本家族史写作具有了理论的高度和学术的厚度。
陶澍、贺长龄是嘉庆、道光年间经世学派的核心人物,将陶、贺并称为湖湘士林的领袖符合历史事实。但二者的作用和影响又有所侧重,前者着重于实践、率身示范,而后者则提供了理论资源和样本。陶、贺二人给湖湘文化注入了引领社会变革的勃勃生机和推动时代进步的精神动力,且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
学界将贺长龄、贺熙龄兄弟并称“二贺”。而贺熙龄之所以能与乃兄并称“二贺”,主要是由于他主持长沙城南书院的德业和影响。他主持城南书院,与罗典、欧阳厚均主持岳麓书院一样,使书院达于鼎盛。著名理学家唐鉴评价他说:“君执掌城南院,辩义利,正人心,谕多士,以立志穷经为有体有用之学。”其门下士有左宗棠、胡林翼、罗泽南、罗汝怀、丁果臣等诸多名重当时和后世的卓越之士,其时城南书院影响力庶几可以比肩岳麓书院。
贺氏显望两三百年,除同胞三进士外,罗宏还挖掘出一些功业颇著的贺氏后人。这些人有随曾纪泽出使欧洲,颇得曾氏倚仗的贺庆铨;有随张荫棠出使美国的贺师桢;有辛亥革命时期,在伊犁起义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的贺家栋,以及贺益兴、贺善义、贺善安三位农学家,等等。他们奋发有为,光前裕后,不坠家声,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支撑起贺氏家族文化勋业的百年祠宇。这些家国历史中响当当的人物,如果没有罗宏的艰辛搜集整理,将有可能湮没于历史烟尘而无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