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郎扎西
(西藏自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药厂 856000)
比较常见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中就有小反刍兽疫,这是一种主要感染山羊、绵羊及鹿等动物的传染疾病。可以通过飞沫、动物分泌物、动物排泄物等方式将病菌带到其他动物身上。研究人员以及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应关注当地的羊小反刍兽疫疾病,进行详细分析后研究切实可行的疫情防控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减少病害,避免疫情扩散的同时,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维护羊养殖业的良好发展前景。
羊小反刍兽疫发病率较高的是山羊和绵羊,尤其山羊的发病率更高。而该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大部分羊在实际感染病毒后会呈现出隐性,这也就加大了防治的难度,不利于疫病监测和感染源控制。同时病毒还会通过患病羊产生的粪便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液体进行传播,例如在人工授精环节中会通过胎盘进行传播,而母羊在哺乳时乳汁中携带的病毒则会感染羔羊。此外,一旦羊群所在地的垫草和水源被病菌污染后,也会对健康的羊造成一定伤害。尤其是刚刚出生的羔羊,因为身体的免疫力不够强,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所以在通风条件差并且食槽和水槽都没有定期进行处理的环境下,羔羊极有可能会因为接触到带有病菌的水源或者饲料使消化道受损,然后出现羊小反刍兽疫的具体病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羔羊身体表层某处受到外界伤害,产生了创口,而创口处容易感染病菌,或者脐带断面因为没有进行相关保护措施的处理,且外界条件恶劣,也容易使羔羊感染羊小反刍兽疫[1]。
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几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肉类产品食用量有所上升,从而促进了羊养殖业的发展。国内羊类进口也为小反刍兽疫发展提供了渠道,成为我国当前产生的经济损失较严重的外来动物疫病。此外,羊养殖业的生产模式并不是一种,但是我国大多是利用异地短时间育肥的手段进行养殖,饲养方式近几年大部分地区也以圈养为主,从养殖范围和养殖规模上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反刍兽疫的扩散,使羊小反刍兽疫在国内部分地区感染情况严重且对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山羊的感染率高于绵羊,有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的特征,并且羔羊的死亡率远高于成年羊。具体的病症以发热、口炎以及肺炎为主,患病羊的体温最高可以达到41℃。羊小反刍兽疫临床特点可以主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其中初期时高热持续1~2d,患病羊食欲减退并且眼屎增多,明显表现出精神沉郁状况;发病中期潜伏期为4~6d,最高可达3周,会产生流涎现象,分泌物为黏液脓性病态;发病后期会出现血样腹泻,排泄物颜色为黑色,病羊齿龈充血并且口腔黏膜出现弥漫性溃疡的情况[2]。
对因羊小反刍兽疫病死的羊进行临床试验观察后,能够判断该病的部分症状与牛瘟的症状较为类似。患病死亡的羊表现出淋巴结肿大,能够清晰看到结膜炎以及口腔内组织出现坏死,皱胃病变状况严重,但是瘤胃、网胃、瓣胃的状态又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皱胃病变区的糜烂面边界较为清晰而且形状很规整,不会出现不规则情况,红色血液则会在部分位置出现。而观察患病羊的盲肠、结肠结合处,特征性出血表现也会存在,而糜烂面则是将存在于肠道内,并且血液会从相关部位渗出,血痕则是会在结肠直肠相结部出现。同时,根据实际验证,在患病羊的鼻、喉、气管等多处都会产生病变。
加强疫情排查且处置症状已经表现得比较明显的患病羊时要及时,否则短时间内感染率大幅度提升,将会出现多起关联病例暴发。而且养殖户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就需要及时上报给当地的动物防疫站。同时对当地的个人养殖户及时进行疫病通知和相关排查,确保不会因为某处疫病给整个地区造成无法挽回的动物疫病传染重大事故。此外,结合当地的动物疫病应急预案中的相关执行办法对疫病情况进行处理,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的原则开展工作,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在合理紧急处理疫情的同时进行疫区封锁,积极开展相关消毒杀菌工作,确保外来车辆以及人员不会使疫病向外流通并传播[3]。
对于动物疫病防治,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增强整个羊群的抵抗力,减少羊群患病以及死亡的情况,减少养殖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整个养殖环节中,进行疫苗接种可以说是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因此地方动物防疫站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以及相应的排查工作,能够根据养殖场内的实际情况安排接种工作,及时进行防疫工作。
养殖场的日常管理工作是疾病防治的有效手段。首先,养殖人员需要对养殖场内的环境进行整治,确保养殖场内通风情况良好,且能够及时进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病毒排查工作,同时能够对羊群的水槽和食槽进行规范化的清理和消毒。有效避免养殖场地出现潮湿现象,保持阳光充足,对排泄物以及其他生产中产生的垃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蚊虫滋生以及病菌滋生,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疫病。此外,需要对羊的饲粮进行高度关注,要避免因为贪图便宜而进行饲料囤积的行为,确保饲料堆放存储的地方通风情况良好,也可以在饲料中适当增加能够加强羊群免疫力的物质。
近年来,品种引进过程中发生羊小反刍兽疫的现象越来越频繁。所以在进行羊小反刍兽疫预防工作的时候,一定关注好品种引进这一问题。在具体的引进羊的程序上,要进行严格排查,确保引进的羊都是没有携带相关病毒的健康的羊,对羊群的疾病相关检测报告以及疫苗接种报告需要进行严格检查,采取先隔离后观察的方法,对准备引进的羊群进行细致的排查,检验是否有合格证书,以及具体的疫苗接种情况,并且在隔离时间达到半个月之后没有发生疑似病例才可以进入到当地的养殖场进行饲养[4]。
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与疫病相关的整治能力对于羊小反刍兽疫疫病防治是影响非常大的,所以不仅需要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动物防疫水平,养殖场的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只有将观念和方法都学习贯通后才能够与地方动物防疫站进行合作,进而有效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和传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禽流通以及畜禽肉产品的流通都将更加频繁,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科学的疫病防疫,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帮助畜牧业不断发展。并且动物疫病除了对经济造成损失以外也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例如将羊小反刍兽疫这种感染性较强的疫病进行控制,将预防工作作为疾病防治的重要基础,采取多种合理的防控策略作为养殖工作的前提,是维护人民食品安全的重要工程,能够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