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布德
(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草原工作站 736300)
草原鼠害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草原鼠害可致天然草地出现严重退化现象,造成草原面积逐渐减少,并危及草原生态环境,制约畜牧业实现良好发展,进而对当地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形成相应的消极影响[1]。因为草原鼠类多以地下为主要生活环境,它们的分布相对广泛,一旦暴发鼠害,规模相对较大,给治理鼠害带来极大难度。因此,需要对草原鼠害实施综合防治。
草原鼠害给草原带来的最明显危害是会造成草场的严重退化。这是因为草原鼠类,它们多以草根为食。同时,草原鼠类自身又具有比较强的草原环境适应性与生命力,且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如果治理不好,极易暴发相当严重的鼠害,进而造成草原草场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2]。
因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草原区域生长的主要植被,绝大多数都是各种的草本植物,而草原鼠类又是以大量的草本植物根部作为食物,由于草原鼠类的啃食,自会形成草原草场面积的缩减,从而致使草原土质失去更多的植被覆盖,这样,草场则会在风化作用下,逐渐变成沙化,再通过水土流失,形成草场的退化。草原上的很多物种,都依赖草场资源进行生存,当草原草场出现退化现象以后,就会造成其他草原物种既失去食物来源,又失去栖息地,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会形成其他草原物种数量的减少,进而在严重影响整个草原的生态环境实现应有的平衡,使草原生物多样性会受相对严重的打击。
畜牧业养殖必须要需要大量草场作为一种资源,并以草场作为禽畜的主要食物来源,草原鼠害的不断发生,造成草原草场面积的减少,则在客观上促使牧民不得不缩减养殖规模。禽畜养殖规模的减小,则是不言而喻,会影响牧民禽畜生产效率,并由此造成牧民养殖经济效益的严重下滑,进而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迟滞了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速度[3]。
可以应用生物药剂C型肉毒素或D型肉毒素,拌成一种毒饵,用来防治鼠害。这种治理方法是治理草原鼠害相对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肉毒素能够作用鼠类神经中枢,阻滞鼠类神经末梢释放相应的乙酰胆碱,造成鼠类呼吸麻痹,致使其死亡。应用这种方法治理鼠害,具有操作简单、治理高效、无二次中毒风险,不会形成环境污染等优势。
也可以应用敌鼠钠盐治理鼠害。因为它是一种抗凝血的高效型灭鼠剂,可以实现对血液中的凝血酶原的有效合成,造成鼠类内脏出血而致其死亡。
利用药物治理鼠害,需要特别注意不要使用对环境有污染的药物或能导致二次中毒的药物。像雷公藤甲素或地芬诺酯、硫酸钡等药物,均无污染性与二次中毒性,并对鼠害治理有较好的效果,可以进行推广使用。实施药物治理鼠害,效果相对显著[4]。
草原鼠类常年穴居低下,有时依靠药物或天敌等方式进行治理,难以起到相对理想的效果。这样,就需要研究草原鼠类的生活习惯。有些草原鼠类,如鼢鼠,它们有封堵自己穴居洞口的习性。这时,就可以当它们在封堵洞口的时候,则在它们的洞口附近,放上一些弓箭、捕鼠笼、环形夹、弓形夹或鼠夹等工具,对其实施捕捉或射杀。应用这样的治理方法,比较适合不宜应用药物防治的区域,如居民生活区或水源附近地等,但需要注意,对设置捕捉或射杀工具之处,必须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防危害人身安全。
应用生物食物链控鼠技术治理鼠害,是最能体现环保理念的一项治理鼠害技术。有些地区,已经引进并应用招鹰灭鼠和银狐控鼠技术。这是在根据鹰、狐狸与鼠类在生物食物链上,具有较强的天敌关系,如果通过必要的改进,形成一种技术规范,则能起到相应的灭鼠效果。假如对鹰或狐狸实施必要的野化训练,并将它们放到鼠类密度较大且常年活动之处,则能实现一定的灭鼠目的。
通过研究发现,在草原草场当中,针对鼠类问题,既不能使其数量过多,以免暴发鼠害,危及草原生态,造成沙化,又不能灭绝鼠类,用以维护自然生态生物食物链平衡。草原草场保存适量的鼠类,控制其种群密度,对草原草场实现更新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防治草原鼠害,其治理目标是需要持续不断地控制鼠类种群与密度,并使之维持利于草原草场可实现持续利用的水平之上。因此,需要实施综合防治之法治理鼠害。这就需要在积极治理鼠害过程中,还不要忽视对草原草场的维护。可以依托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出台保护草原草场资源的奖励政策,积极推进天然草原草场的植被恢复与建设工作,采取相应的禁牧或休牧等措施,开展围栏封育草原草场活动,用以改善草原草场生态环境,恢复草原草场生物物种多样化,尽可能恶化草原草场鼠类生存环境,有效控制鼠类数量和种群密度,实现草原草场资源、禽畜养殖和鼠类三者之间的协调生态关系[5]。
地球气候变化与草原长期超负荷放牧,使部分草原沼泽地萎缩,杂类草种增多,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壤干燥,为鼠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与食物来源。鼠害猖獗,既挖掘草根,又啃食草皮,破坏草原草场植被,加快了草原沙化进程,造成部分草原草场失去了放牧价值。所以,需要实施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提升生态效益。在冬闲季节,组织农牧民开挖鼠洞,破坏鼠类栖息环境,清理越冬食物;在初春季节,应用无害生物药物对鼠类进行大面积诱杀;到在夏秋季节,利用生物食物链技术并结合禁牧或休牧方式,捕杀鼠类和维护草原草场生态,力争加快实现草原生机。
草原面积一般较大,进行局部灭鼠或小范围灭鼠效果较差,需要扩大灭鼠范围,力争草原全境灭鼠。但却面临人口稀少、资金不足和技术人员量少等问题,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引起高度重视,在培训技术人员和增加灭鼠投资基础上,积极动员辖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集中优势力量,组织开展决战性大规模灭鼠运动,有效遏制鼠类种群繁殖生长,恢复草原草场生态环境,形成草原生态物种与牧民禽畜养殖协调关系,发挥草原草场生态价值,助力当地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
防治草原鼠害需要进行多措并举,并实施综合防治措施,一切都要围绕维护草原生态这个核心,进行草原草场的防治鼠害工作,用以规避发生大规模的鼠害,预防因鼠害造成对草原环境的破坏,并通过先进生物技术的引进和对鼠害的积极综合治理,阻止草原沙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