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明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安阜街道办事处 644000)
减轻畜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在不牺牲环境的大前提下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对各行各业传统经营模式、生产模式进行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尤其是在当前环境问题突出、人与生态之间矛盾加重、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生产已经成为畜牧业需要积极探究的问题。怎样让现代科技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重要作用,怎样掌握正确的生产规律改变各类产业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也是各行各业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畜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中,最严重的就是土壤的污染,这是最深刻也是最深远的污染,如果不能及时寻找解决办法减轻对土壤的污染,将会对环境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对土壤的污染的表现方面主要有,一是由于畜牧业一直以来是农业重点发展产业,所以现代畜牧业发展依旧延续了传统的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这些传统的老旧管理方式是在当时的历史发展情境下产生的,并没有有意识的对环境进行保护,所以对土地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而在当今的环境情况下,要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进行一定方式的转变。二是在畜牧业的发展中,会产生数量庞大的动物排泄物,这些排泄物都被堆放在土地上,土壤不能够将其进行分解和净化,所以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的污染[1]。
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被人们最先发觉的就大气污染,一旦大气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人们就能够迅速的发觉,但是由于畜牧业一直在发展,人们对大气中的污染气体已经适应,那么就会忽视大气污染的危害。
畜牧业对大气的污染存在于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例如:养殖动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NH3和CO2;动物粪便中具有污染性的浮尘,在大气中进行扩散;动物饲料中含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会诱发传染病和产生有害气体。
同土壤污染一样,畜牧养殖产生的废水也将对周围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了污染,养殖场地的清洗,以及畜牧养殖的排泄物都需要大量的用水,水源排放到河流对河流中的生物造成了污染,由于动物排泄物中含有有机物质,导致河流中的营养急剧增加,进而出现藻类植物的快速生长,侵占了河流中鱼虾的生长范围,导致水中的鱼虾大规模的死亡,而且如果周围居民从河流中取水进行使用,那么将会对居民的生活用水造成了污染,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
畜牧产业的选址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如果选址在人员稀少的郊外,周围的土壤没有进行农业生产,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进行养殖场的选址工作时,要自觉的远离人口密集的地方,在郊区选择一个交通便捷、水源条件好的开阔场所。不仅如此,还要根据畜牧养殖畜禽的自身生活、生长特点进行选择和评判,最大程度降低畜牧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如果能在畜牧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进行完胜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那么将会大大减轻畜牧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在进行畜牧业的生产发展工作之前要制定详细、完整、有针对性的卫生管理计划,例如:合理配置饲料,畜牧业的排泄物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大部分都是因为饲养户不重视导致的,所以要对畜禽的饲养进行合理的搭配,饲养户在日常生活积极进行畜禽饲养知识学习以及饲料的合理搭配,以保证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对养殖场地的卫生清洁工作也是需要十分注重的,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畜禽的养殖场地进行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保证畜禽养殖场地的干燥通风以及无异味。通过对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清洁工作能够减轻畜牧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生态造成的破坏。
采用生态化的养殖方法是进行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生态保护的最高效的方法,能够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过程中制造出来的污染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畜牧养殖过程中的生态化养殖方法,对养殖方式进行不断更新,积极树立生态养殖理念,进而促进科学、生态养殖系统的建立,从根本上解除环境问题对畜牧业发展的限制。对于养殖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动物排泄物可以采取有效的加工方式,让其变成淡水养殖的饲料。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养殖人员不能科学、合理处理动物排泄物的困难,而且也促进了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处理后的动物排泄物,可以当做种植业的肥料,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修建沼气池也是动物排泄物处理的有效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便利程度。在这种生态化的养殖模式下,不仅高效解决了当前由于畜牧业产生的环境问题,而且促进了各个行业间的协同发展。对畜牧业生产经营进行管理同时需要注意使用高科技焕发产业动能,加强畜牧业生产研究,与当地的高校进行合作,企业投资资金,高校提供人才研究当地的土壤和地形是否适应畜牧业的发展,为绿色生态的环境保护建立一个完备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流程,为畜牧业生产提供相关建议,在保护生态前提下最大限度开发、利用资源[2]。
完善的法律规章能够起到较好的约束能力,因此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也离不开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治理和规范。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关乎整个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法律机制进行规范,一旦畜牧业的发展对生态的发展进行了破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那么就无责可追、无法可治,不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畜牧业今后的发展也将受到影响。对于合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应当对已经完善的法律以及相关实施条例熟练掌握,并且按照法律要求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对当地相关部门依法开展整治以及监管,以求让畜牧业能够可持续化的发展进行下去,为畜牧业的整治以及生态的治理做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3]。
综上所述,畜牧业在创造了经济财富同时也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破坏了的环境将会时时刻刻影响着周围人们的生活,使周边的居民失去了舒适优质的居所,生态破坏带来的一系列自然灾害也会影响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畜牧业引起的大气、土壤、水等方面的污染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如:做好选址工作、进行细致的清洁、进行生态化的发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措施,让畜牧业的生产发展与生态绿色建设同步进行,逐渐的减少甚至解除畜牧业的生产经营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