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浅议

2023-01-05 18:25:55朱宇凡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智慧

□文/陈 薇 朱宇凡 张 宇

(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提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公众的养老需求。智慧养老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过程中衍生的产物。智慧养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养老设备等,加深互联网络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契合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本文旨在通过阐述智慧养老的内涵,分析其运行困境,提出智慧养老优化路径,以期我国养老服务能够呈现新的业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持续老龄化与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实施,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不能完全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高水平的社会养老服务,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当代老龄化社会的新型养老模式。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创了养老服务的新路径。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智慧养老作为符合当代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数字化背景的新兴养老模式,在老龄事业领域大有可为。

一、智慧养老的内涵

智慧养老,即“智能技术”与“养老服务”的集合,依托智能化的设备和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络的方式,构建智慧养老管理系统,将各种资源融合在一起,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优质养老服务,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智慧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健康状况监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但是有相当比例的人患有慢性疾病。便携式健康检测设备可以对老年人的血压、血糖、体脂进行监测,实时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当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或突发疾病时,智能设备可以提供一键呼救服务,起到安全监控的作用,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二)生活照料服务。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和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智能洗衣机、智能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包括洗衣、做饭、清洁在内的生活照料服务,有效减轻老年人的负担,缓解家庭照护能力不足的问题。老年人还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如国内外时事、影视戏曲、文学作品等,陶冶情操,丰富老年精神生活。

(三)信息资源整合。智慧养老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收集老年人的数据信息,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的养老服务水平。在获取数据信息和了解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政府可以更加高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联合民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各部门,为老年人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全方位服务,缩小不同区域之间智慧养老服务的差距。

二、智慧养老的运行困境

目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不到位、城乡发展不均衡、老年数字鸿沟、专业人才短缺、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亟须有关部门颁布相关政策,以促进我国智慧养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制定和实施不到位。当前,我国智慧养老政策仍有很大的缺口,智慧健康养老的试点仅针对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部分地区,政府的经济补贴标准尚未健全,很多地方没有推行到位。老年人的数字信息素养较低,针对老年人的数字化教育不足。与此同时,老年群体在使用互联网络时遭遇网络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各项监管和保障措施没有落到实处。此外,目前尚未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智慧养老系统,信息整合不到位,养老服务针对性不高。

(二)城乡发展不均衡。城市老年人的月平均收入为2,377元,而农村仅为832元,农村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和智能设备的能力明显不足。绝大多数老年人只拥有涵盖最基础的接听电话和接收短信功能的老人机。拥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老年人少之又少,且多数为子女的二手机或质量较差的设备,接收信息的能力有限。部分农村地区受地理位置、发展水平、交通情况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接入率较低,无法满足老年群体智慧养老的服务需求。

(三)老年数字鸿沟问题。企业在进行智能产品设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是年轻人的使用感,忽视了老年群体的需求,导致智能产品的适老性较差,操作过于繁杂,老年人只能被迫接受最基础的设置。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因不会运用智能技术而成为局外人。数字化的便利却成为老年人寸步难行的“障碍”。与此同时,由于老年人的个体特征与所处的环境不同,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程度也存在差异,部分老年人觉得自己没有学习智能技术的必要;一些老年人认为自己的身体机能下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会使用智能设备;还有老年人担心智慧养老需要花费大量费用,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

(四)智慧养老专业人才短缺。根据2020年中国养老服务年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在养老行业就业的人数仅有100万人,且多数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且年龄在50岁左右的临时工,同时具备医疗护理、营养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由于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待遇低、工作强度大、晋升路径狭窄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愿意选择老年学专业。智慧养老服务岗位缺口大,呈现需求量大但供给小的态势,制约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

(五)智慧养老服务形式单一。智慧养老服务在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常常被简化和忽视,表现为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固化的开展科普讲座或请志愿者教授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相同形式的活动重复开展会让老人产生审美疲劳,对活动缺乏期待,降低老人的参与积极性。此外,社会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存在服务对象聚焦不精准和服务需求识别不精准的不足,包括日间照料、精神关怀、生活护理等在内的服务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条件等因素,既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又造成资源浪费。

三、智慧养老优化路径

(一)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政府要完善智慧养老的制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给予老年群体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制定智慧养老的行业标准,用可量化的指标对智慧养老的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规范的引导,督促企业对智能设备和应用进行适老化改造。在全国范围内,搭建智慧养老管理平台,实现资源互通,在促进信息开放共享的同时,注重对老年群体隐私和网络安全的保护。此外,政府要动员老年人、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建老年友好型环境氛围,积极应对老龄社会和人口负增长时代的问题与挑战,抓住长寿红利机遇,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层面社会架构的稳步转型。

(二)支持农村智慧养老发展。与城市相比,农村智慧养老发展的底子薄、难度大。政府要对农村智慧养老服务给予特殊支持,将更多的养老服务范围纳入医疗保障系统内,降低养老成本,减轻家庭和子女的负担。在政府主导下,鼓励、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农村,扩大养老资源的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消除城乡之间智慧养老资源配置方面的差异。为农村低收入老年人提供使用智慧养老服务的补贴,提升福利供给的有效性,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化发展。

(三)弥合老年数字鸿沟问题。智慧养老所追求的并不仅是对老年人进行身体上的照料和物质上的关怀,更应该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老年人从被动地接受服务到主动地创造价值。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的学习模式和培训内容,帮助老年人具备使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弥合智能技术带来的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同时,企业要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开发设计,重点推动与老年人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手机App的适老化改造。在应用设计方面,设置便于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的适老化智能应用,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培养智慧养老专业人员。政府需要大力扶持技能型院校开设老年学、养老服务管理、老年人护理康复等相关专业课程,为智慧养老服务培育人才。与药企、食品企业合作,联合培养老年市场、养老服务市场需要的营养师、健康顾问等研究型人才。针对养老服务业人才流失率高、晋升路径狭窄等问题,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采取考级的方式,对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给予相应的补贴,为高水平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岗位。完善职业发展的制度规范,扩宽养老服务业人员的事业发展空间。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到智慧养老服务中来。

(五)拓展智慧养老服务领域。运用智能技术、设备和系统,打破传统服务之间的隔阂,拓展智慧养老的服务领域。例如,运用互联网络,组织形式多样的老年活动,扩展老年人的朋友圈;提供免费使用的智能设备,帮助老年人与子女面对面交流,感受家人的关怀;依托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中的数据,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采用网络问诊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与养老的融合。同时,在开展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人文关怀,防范数字冷漠,线上与线下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六)建立四社联动服务模式。“四社联动”机制形成的前提是要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强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各主体明确各自的定位,发挥各自的功能,以社区为平台、以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大力发展志愿养老服务,积极探索智慧养老之道。

1、增强社区的平台作用。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改善和提升养老服务设施,运用大数据,整合各种为老服务的设施,实现现有资源的统筹利用。

2、发挥社会组织的载体功能。积极培育、孵化服务能力较强的社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发起老年志愿活动,对社会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公众号建设。

3、强化社会工作者的支撑作用。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培训,使社会工作者在熟练掌握老年照护技能的同时,提升智能技术运用水平,通过科学系统的学习,帮助老年人、引导老年人享受智慧养老的红利。

4、发挥社会志愿者的补充优势。实行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鼓励青年大学生、家庭主妇、低龄退休老年人加入到智慧养老服务项目中来。打造网上“时间银行”,保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扩充智慧养老服务队伍。

“四社联动”在智慧养老服务的运用,不是“四社”简单地联合与互动,而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在市场的帮助下,为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四社”之间联合与交互行动,为智慧养老服务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相互互动融合进行优势互补。

综上,人口老龄化,既是国家大事,也是百姓关心事。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养老模式必须与时俱进。智慧养老作为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契合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但目前我国的智慧养老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智慧养老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其他养老模式的深度融合,以适应目前差异化的养老需求现状。

未来,我们需要持续推进智能硬件设备的适老化,培育专业的智慧养老服务人才,构建全国统一的智慧养老信息系统,充分整合和利用资源,发挥四社联动模式的作用,推动实现社会的智能创新。此外,在开展智慧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多元主体要明确职责权限、捋顺相互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促进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构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智慧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养老之要在于“安”
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4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