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婧怡 李 彤 肖雪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提要]文化养老就是用文化的影响力,实现老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本文以北京市三里屯嵌入式养老驿站为研究对象,总结社区嵌入式文化养老模式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目的是使社区嵌入式养老驿站可以得到广泛应用,全面提升我国养老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需求大幅增长。根据调查,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而2050年前后,预计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34.9%。随着全面小康的建成和我国不断加大对养老产业的资金支持与投入力度,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但其在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渐增长,如何践行文化养老,达到既“养老”又“享老”的理想目标,成为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养老”就是用文化的力量实现活跃老化、尊严老化和幸福老化,实现老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文化养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养老模式”从物质层面的满足到精神层面的满足与获得感的双重提升。
嵌入式文化养老模式,是养老机构与社区有机融合的文化养老模式,是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机构,旨在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其所需的养老服务。三里屯社区便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北京龙振养老集团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创建于2014年,驿站根据需求配有专业保健、护理人员,可以同时满足50名入住老人的服务需求。作为镶嵌在社区“小而全”的养老服务驿站,其对外为居家老人提供全面、个性化的上门服务;对内以丰富的文化生活和游戏化的康复训练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一)一刻钟服务圈原则。三里屯社区服务站遵循“一刻钟服务圈”原则进行服务范围测算,辐射半径一般不超过1,000米。一个仅占地500多平方米、23个床位的服务驿站,辐射了三里屯街道7个社区,这使社区的服务更加便利,同时也减轻了老人们往来的负担,最大效用地应用服务站。
(二)广泛的服务内容。三里屯社区服务站,服务类型广泛。兼顾老人身心双重享受,力求让老人们老有所享,老有所乐。其服务内容包含日间照料、心理慰藉等六类基本服务项目,以及助洁、助医、代办等七项拓展服务。不仅如此,服务站不仅满足短期托管、日间照料、居家服务等主要功能,还提供精神关怀、法律咨询、保洁、无障碍设施设计及组织联合会志愿者一帮一公益等多方面服务。
(三)设施内容完善。在三里屯养老服务驿站,老人的独立房间里除了有医疗用床和基本家具设备外,还配有定制的进口电动护理床与一些特殊服务设施。公共大厅除了基本家具外,还提供地暖设施,以确保老人舒适生活与居住。
(四)服务公益性。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虽为由龙振集团经营的养老服务中心,但其服务收费均低于市场价位,为养老的老人们减轻了物质负担。
三里屯嵌入式养老驿站是北京市极有代表性的一家嵌入式养老驿站,这种文化养老模式未能有效推广,是因为存在资金、体系、观念等现实困境。
(一)资金短缺。三里屯养老模式是先有机构后有驿站。因为先有机构支撑、床位支撑,才能辐射周边的驿站。在机构里老人的稳定入住,保证有收入的情况下,才发展起自己的护工队伍。到后期发展起来后,另外在护工队伍里增添3~5位协理员做居家,居家的服务需求通常是不稳定的,供应不起太多的固定人员。究其根本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养老模式的推广。
养老驿站没有持续的资金运转不利于长久经营,更没有充足资金为老年人的娱乐生活提供资金保障。龙振养老是先做好照料中心,提高转换率,通过多样化、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老人信任,形成口碑效应,才做到了双方获益。而这种模式无法推广到嵌入式养老行业中,这使得养老驿站难以大范围推广,而为驿站中的老人提供文化养老的资金更是难上加难。
(二)养老体系不成熟。首先,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具有不稳定性,购买服务的数量和人员如何有效匹配困扰了很多企业,导致养老机构难以大范围推进;其次,很少有企业在做养老之前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和产业链,其他业务也能为养老服务提供资金支持。这使得这种养老的模式难以推进。目前,我们国内只做到了社区养老,做好养老社区需要更多企业参与,也只有更完善的养老社区能够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供可靠保障。
(三)特殊老人照料问题。养老机构所覆盖的老人类型不完全,老人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三里屯社区同意招收的老人是65岁以上无传染病无精神病的老人,特殊老人只依靠协理员和志愿者帮助是不够的,需要更妥帖的养老服务,而嵌入式养老虽能给老人在“养老不离家”的观念下提供帮助,却在医疗、娱乐等方面力有不及。
除此之外,医养一体化程度较低。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记录、日常体检、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是社区嵌入式养老的重要功能之一。医疗养护的主要形式局限于医院的志愿服务和就医服务,导致实践效率低下,主体责任不明确。从长远来看,老年人健康水平的跟踪和监测是一项需要突破的难关。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缺口约为1,000万人,专业医疗人员不足10%。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没有将社区护理费用纳入报销范围,加剧了医养结合功能的供需失衡。
(四)老人自我价值难实现。养老机构只是为无人供养或子女不方便照顾的老人提供一个吃住场所,并没有使老人参与到社会分工体系中来以实现自我价值。仅通过享乐并不能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世界,文化养老得不到落实,现在实现的仅仅是物质养老。现在老人们在社区内只能享有极为简单的娱乐服务,老年人只能依靠邻里间的牌局和聊天来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老年人没有固定的场所进行生活娱乐,这才导致了诸如“广场舞抢占篮球场”“不让停车只为跳舞”等事件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分别研究了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和北京太阳城养老地产,希望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解决措施。首先,针对美国国情和中国国情的不同,本文对美国太阳城和北京太阳城相关措施进行扬弃。美国将养老与地产行业结合,让养老机构又做开发商又做运营商又做服务商,虽然这样能够提升养老行业的资源整合程度,但对于开发商的要求极高,老年社区建设、运营、发展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平均利润不高等特点也极容易造成如北京太阳城这样名存实亡的现象。为了让社区养老真正地在中国发展下去,应该以已有社区为依托,通过嵌入式的养老驿站联动周边设施,在减轻养老驿站压力的同时,提供给老人更稳定、更便捷、更丰富的养老生活。
(一)建立社区内部超市。针对不同小区的周边设施不同,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对策。对于周边拥有社区超市的社区来说,养老驿站应该与其达成更为紧密的合作,驿站可以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食品、药品等商品的跑腿服务,真正做到老人所需、机构所予。
针对周边设施不完善、没有社区超市的社区,养老机构可以与相关民生用品集团进行合作,构建社区内老人与民生用品集团的直销渠道,以更低廉的价格进行销售。对于民生用品集团来说,增加了新的销售渠道,扩大其商品销路,更增加了本集团商品在民众间的宣传。对于养老机构而言,与其他民生用品集团的合作不仅减缓了资金的压力,又能更好地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便捷的服务。对于社区内部的居民来说,不仅使得腿脚不便的老人不必奔赴遥远的超市与果蔬市场,在社区内部就满足其对物美价廉商品的选购,更是方便了社区所有人员,更广义地推动了“社区家园”的意义。构建“企业-养老机构-人民”的社区内部超市的运营体系,不仅完善了社区的养老体系,保证了老人们的物质生活,更为养老驿站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减轻养老机构的资金运转压力,与此同时,也促使更多养老机构能够参与到养老体系的完善中来,推动整个养老行业的发展。
(二)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在疫情影响下,对于患基础病较多、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差的老年群体来说,外出就医所带来的高风险与居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极有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
本着少接触、少聚集的原则,养老驿站应与三甲医院、社区医院联合,为社区内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指派家庭医生,实时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此外,对于本社区内年龄较大、自身基础疾病较为严重的老人的健康情况,应定期将信息提供给三甲医院,以确保三甲医院可以对老人进行及时、准确的救治。
家庭医生服务除了向老人提供关于突发病、多发病的救治,以血压血糖测量、定期上门核酸检测等基本项目外,还应根据每位老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如,针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老人的慢性病医疗服务;针对患有脑血管疾病等老人的康复性医疗服务。此外,医生应通过专用App、电话、微信等方式与老人进行对接,使医生能够及时为老人提供帮助,实时关注老人身体情况与心理状况。
针对家庭医生服务制度财力、人力不足的情况,除失能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享有政府补贴之外,其他居民在享受上门医疗服务时需要支付一定劳务性费用,上门服务过程中所用到的药物、针剂等医疗耗材由社区医疗机构统一结算,医保可以报销。医学人才的储备需要以时间和经验为基础,为了解决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可以建立区域人才共享机制,配合信息化、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专业人员多点上岗,扩大人才服务半径,提高人才使用效率,保障更多老年人的健康,使得养老机构用低成本提供给老人更多专业服务。
(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从充盈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满足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需求出发,也针对养老驿站志愿者不足等情况,建议给有能力、有意愿的老人分配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首先,可以为空闲老人提供一些劳动或志愿的工作机会。比如,垃圾分类的看管指导;在疫情期间一些小区居民没有办法按时下楼取外卖,外卖的看管与取餐秩序成了问题,社区可以安排一些老人在外卖投放区照看外卖以及进社区测温等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本社区寻找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担任讲师,开设儿童兴趣培训课程,既给因家长忙于工作无人看管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又为老人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实现老有所用、劳有所得,不仅本身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同时还为社会做出贡献。其次,养老驿站可以仿照老年大学的模式建立一个文化养老服务中心,开设一些老年兴趣班,丰富老年人生活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有机会遇见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老人,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减轻孤独感。驿站也可以开设阅读和艺术欣赏等兴趣班。这样的文化养老旨在增添情趣,增加幸福指数。养老驿站亦可以在网络上建立群聊,方便老人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老人们在家养花或养鱼,由驿站定期举办一些比赛,通过晒图的方式来评定奖项。充分发挥嵌入式养老驿站的优势,使得老人们在家同样可以有事干、有动力,从而达到“文化养老,快乐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