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融合发展

2023-01-05 15:39蒙媛媛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江茶园茶叶

罗 睿 文 军,2 蒙媛媛

(1.广西大学农学院 南宁530000;2.广西大学生态与旅游科学研究院 南宁530000;3.广西现代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530000)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曾经是重点贫困县, 位于柳州市北部,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处,森林覆盖率达78.2%, 空气环境质量一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以上, 属云贵高原余脉边缘的丘陵地带, 海拔在600~700 m, 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丰富, 气候四季分明, 常年云雾缭绕,符合“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生长环境。 近年来,立足“九山半水半分田”县情,努力构建茶叶生态产业扶贫模式。 脱贫攻坚以来, 三江县茶叶种植面积从16 万亩增至20 万亩, 从业人员25 万人, 涉及农户6.5 万余户, 茶叶产业覆盖全县162 个行政村、96 个贫困村、21 467 户贫困户,干茶年产量1.5 万t,年产值16 亿元。 建有国家茶叶标准示范园4 个、广西茶叶标准示范园2 个、 广西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 个,有茶叶出口基地1.2 万亩。

1 三江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产茶区,茶园面积占全区茶园面积的80%,产茶量也位居全区第一。 涉茶产业从业人员20 多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55.6%[1]。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规模性茶园种植已有近40 年历史,传统茶园种植已有两千多年。 由于三江县的气候条件适宜,春茶的萌芽时期要比江浙地区早近1 个月, 具有早上市的优势。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57%,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传统,对茶叶的开发拥有自己的理解, 所以三江茶在三江县和周边县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

2 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缺乏“领头羊”企业带动

与福建省、浙江省等产茶大省相比,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茶产业基础尚薄弱。 与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浙江“西湖龙井”相比,三江县的茶叶公共品牌知名度弱、品牌价值低[3]。 产值低下,茶文化输出能力薄弱, 使得三江县茶产业的发展难以进一步发展,即使是在广西,三江县的绿茶与红茶也同样面临着知名度弱的局面,南有“横县茉莉花茶”,东有“梧州老六堡”,西有“凌云白毫茶”,三江的茶产业仅仅依靠一产提升产能难有进一步发展。 据调查,三江县拥有的茶叶龙头企业不足10 家,依靠龙头企业提升拉动三江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而零散的小茶企难以支撑起一个县的茶产业振兴。

2.2 茶叶特色不突出,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江县种植的多为福云六号的茶树品种, 该品种适制性广泛,多用于制作绿茶及红茶,但大多数茶园无性良种的种植面积比例很小。 三江县生产出的茶叶多为大宗绿茶、红茶,具有量大价优的特点,销路多为批发,用以填充其他地区茶叶市场,零售的渠道少且窄。 故而在制茶过程中对工匠师傅的技术工艺要求不算太高, 而三江县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制茶工艺,且对于茶叶产品没有进行细分,茶产业链短而小,产品附加价值低。 不管是对制作工艺还是产品特色来说,在全国的茶叶市场上,三江茶都缺乏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三江县的成品茶收购出现“卡尔特式垄断”现象,当地茶农对于自己家生产的茶叶不能拥有自主定价权, 只能根据市场一般行情将茶叶批发给茶企或茶叶贩子,收益不高。

2.3 茶产业三产融合进程缓慢,周围辐射带动作用弱

茶产业有横跨三大产业的特点, 一产农业包括了茶树的栽培育种, 茶园茶厂进行的初加工和精加工的环节是茶产业发展的根本;二产是轻工业,包括了茶包装、茶保健、茶叶深加工产品等,这是茶产业中发展后劲最大的部分; 三产是具有茶元素的服务业,包括了茶旅、茶主题酒店、茶金融,是提升茶产业附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三江县的茶产业融合度不够,对产业价值挖掘不深,尚处于产业融合的初级阶段,对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有限。 由于产业特性, 不同产业间存在明显的产业边界和进入壁垒。 茶旅融合是当下一直受热捧的茶业“三产融合”的新业态。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必将带来茶业与旅游业各要素间的流动、整合与融合,而两者却属于不同的行业管制, 进一步的削弱了旅游对茶园进一步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4]。

2.4 需求市场定位不准确,公共品牌研究乏力

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 随着消费的升级,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从物美价廉渐渐转向个性化、高品质要求,这就倒逼茶企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在生产端进行产品的升级,精准定位出消费者的需求。 当前我国茶产业也面临着供求结构失衡的问题,茶叶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而大量的茶叶产出只是作为初级农产品进行销售,产品附加值低。 “三江茶”的市场定位始终停留在普通传统茶叶上,以“三江茶”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极度缺乏,产品科技含量低。 在同类型产品竞争中,未能精准定位客户群体导致了“三江茶”在市场上缺乏高端消费群体的青睐,茶叶价格远低于其他名优绿茶。在广西,目前只有六堡茶为区域公共品牌,作为产量位居广西第一的“三江茶”却没能建立起茶叶公共品牌值得三江县进行反思改进。 对于公共品牌的研究乏力,主要因素也在于人才的缺失。 纵观其他省份的茶产业发展, 营销是产能转化为产值最为重要的手段。 以福建省安溪县为例,目前在外经商从事茶行业的安溪籍人口高达20 万,作为“安溪铁观音”的主要销售者和消费者, 讲好安溪铁观音的故事, 树立起“安溪铁观音”这个区域公共品牌的价值是每一位在外营销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安溪县的茶商就是“安溪铁观音”区域公共品牌最好的宣讲人,而三江县不仅仅缺乏一个树立三江茶区域公共品牌的故事, 更需要能讲好故事的三江人。

3 对策与建议

3.1 提升茶产业基础动能,延长茶产业链

三江侗族自治县应该从茶园建设的基础出发,选种优势品种,构建优势种质资源圃,培育出适合在三江县种植的高产量、适制性强的茶树资源。 在茶园建设方面,加快茶园转型升级,培育建设一批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提升茶叶品质。 当前中国茶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在于低端茶叶产能过剩, 高端茶叶供给不足。 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应提升无性系良种的种植比例,提升单产,完善绿色防控体系,按照生态茶园的标准建设茶园, 加快普通茶园向生态茶园转换的效率,少用甚至不用农药、化肥,提升生态茶、有机茶的产出比例。 茶叶合作社应使用集约化生产模式,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应用新的制茶设备设施,纵深挖掘三江茶突出的品质特征,确立三江茶独特的茶叶口感。应在原叶茶的基础上与茶叶深加工企业合作, 丰富三江茶的产品类型,延长茶叶生产产业链,提高茶产品的附加值[6]。

3.2 培育龙头茶叶企业,打造特色茶品牌

目前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核心产区有布央仙人山茶厂、 布央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仙池茶叶有限公司等 3 家主要公司从事茶叶生产[7]。应从企业培育出发,增加区级龙头企业数量,借鉴福建省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经验,提升茶农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培育优质个体户。 三江侗茶被誉为“中国早春第一茶”,具有早上市的特点,组织各个茶企走出广西,面向全国市场增强三江早春第一茶的曝光度。 三江作为侗族自治县, 在少数民族聚居背景下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茶产品,打响三江茶独特的民族特色品牌。

3.3 促进三江县茶产业三产融合, 发展区域性产业联动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乡村产业振兴的进一步推进,茶文化旅游不断兴起,茶庄园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茶庄园经济是三江县茶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探索茶庄园的发展策略,完善其发展措施, 对于推动三江县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

从茶园高质量发展到丰富茶叶加工业数量和质量,再到重视对茶包装的创意设计、茶文化的进一步营销,利用三江县优质的自然资源开发特色茶旅。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更拥有“仙人山布央村茶园”国家4A 级旅游景点[9]。 三江县应该依托“布央茶园”开发形式多样的特色茶旅项目,诸如“我在三江认养一棵茶树” 活动, 定期举办茶叶制作、 品鉴交流会, 邀请认养人在茶季携家人前往布央茶园。 同时将茶园开发为拍摄婚纱照, 举办婚礼及笄礼、 加冠礼等典礼的场所, 或在茶园周边的相关场所开设茶学课堂, 在庄园设置茶疗SPA,突破茶季限制,增加非茶季客流量,承接周边大城市的文化旅游需求,促进当地居民增收。

3.4 注重全方位人才挖掘引进, 培育一批懂茶爱茶的青年骨干

注重茶学专业人才引进, 与高等院校共建科研基地,建设茶学人才小高地,促进农科教、产学研发展,使三江县茶产业提质增效。 引进一批懂茶叶、懂营销、 懂市场的人才, 开辟宣传三江茶的多销售渠道。 鼓励返乡创业青年回乡振兴家乡茶产业,让有想法、有技术、有本领的有志青年加入到发展三江茶的行业中, 政府及茶叶协会在当地通过培训一批农村电商人才、 创业人才等, 促进茶产业实现生态化发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以产业模式转变带动当地物质生活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三江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便携式茶叶